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8-27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21年8月16日第20版

无悔的事业 坚守的力量
作者:黄传会  阅读次数:3061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jpg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影像中国

  

  2020年6月23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云雾缭绕,细雨绵绵。

  发射塔上,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一次闪亮登场,整装待发,箭体上“中国航天”四个大字,格外耀眼夺目。

  同在这个发射场,同是这个发射塔,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首颗卫星腾空而起,拉开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精彩大幕。

  北斗系统共有55颗导航卫星。这一天即将发射的是收官之星,这颗卫星发射成功后,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将宣告全面完成。

  这是一次具有关键性意义的发射;

  这又是一次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发射。

  那天,远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位老师傅眺望西北方向,眼中充满着关注和期待。

  他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502所推进系统部燃料加注高级技师白崑顺。

  1972年,17岁的北京小伙子白崑顺,从地坛中学毕业,正赶上总字875部队招工。他以为去部队就是当兵,立即报了名。没想到所谓的部队,原来是个研究室(502所),是研制卫星的。他成了一名加注工,负责给卫星加注燃料。

  白崑顺的师傅叫吴文跃,话不多,整天只知道埋头干活。上班没几天,师傅忽然问他:“干咱们这种活儿的,听说过人家背后是怎么叫咱们的?”

  白崑顺不解地摇了摇头。

  “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师傅闷声闷气地说。

  师傅告诉他,如同要给行驶的汽车加油一样,卫星在发射升空前,必须加注氧化剂和燃烧剂。氧化剂四氧化二氮,分解为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有剧毒;燃烧剂甲基肼遇明火、高温极易爆炸。

  见白崑顺吓得脸都黑了,师傅又改口说:“害怕啦?没那么邪乎,我干了好几年了,不还是好好的。”

  第一次给卫星加注,消防车、救护车鸣着笛,拉着消防队员、急救人员来到现场。一见那架势,白崑顺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

  “燃料到位,仪器预热!”

  “一切到位,准备加注!”

  “一岗准备完毕!”

  “二岗准备完毕!”

  “加注!”

  一次加注,要有8个人协调操作,100多条口令,300多个管路连接点,50多个阀门,阀门操作数百次……

  从早晨7时一直加注到夜里11时,白崑顺跟着师傅,跑前跑后,内衣全都湿透了。

  每次加注必须先去大山的库房里,将燃料卸到冷藏车上,再运到加注厂房。这时候,师傅会爬到两米高的大罐框架上,指挥徒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白崑顺发现每到这个过程,师傅立马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两眼瞪得老大,注视着储罐的仪表。既要控制温度,还不允许丝毫泄漏。

  “加注!”

  “一号给储罐加压!”

  “打开S1!”

  “S1已打开!”

  “JY1!”

  “JY1已调好!”

  加注完毕,白崑顺便和大伙一起等待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卫星发射。由于隔着一座小山,其实每次发射,他看不见火箭升空的情景。白天发射只听得一声轰响,一阵山摇地动。夜晚发射可见一片火光,染红半个天空;几秒钟后,大地复归寂静,天上的月亮还是月亮,星星还是星星。

  白崑顺能吃苦,又愿意动脑子,他把师傅教的都悄悄记在脑子里,把所有的流程都默默融化在心间。几年打磨下来,成了一名备受信任的加注技师。他也从“小白”变成“大白”,每次发射前,总师都会问:“大白来了吗?”

  说起“大白”这个称呼,还挺有趣。也是巧了,白崑顺他们科室有5位姓白的师傅,有时外面来电话,说“找白师傅”。接电话的问:“您找哪位白师傅?我们这儿有5位姓白的师傅呢。”为了便于区别,加上白崑顺年龄最大、资历最深,于是被称为“大白”。更重要的是大家钦佩他的技术,“大白”成了一种敬称。

  此后,每发射一颗卫星,白崑顺都要去西昌一次。有时待一两个月,有时一待小半年,最长的10个月。西昌成了他的半个家乡。一出协作楼大门就是麻叶林村,待久了,白崑顺跟村民们成了朋友,村民们都知道这位给卫星加注燃料的“白师傅”。村里有所希望小学,晚上闲时,白崑顺喜欢去希望小学转转,与老师们聊天。老师们最喜欢听他聊火箭和卫星,火箭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力量,卫星在天上怎么不会掉下来,北斗是干什么用的……有些白崑顺能回答,有些他也答不上来。他手勤,经常帮助学校干点修修补补的活儿。他热心肠,村里有老乡到北京办事,他忙前忙后全程陪同。二三十年下来,村民们与这位“白师傅”的感情愈加深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白崑顺有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发射一颗卫星,他都要写一篇日记:当天的气候,什么星,何日进厂,何时开始加注,加注了多长时间,加注什么燃料,出现什么情况,等等。

  每写完一篇日记,白崑顺心里便有一种满足感。他会把几位徒弟叫拢在身旁,说道说道,说说这位的优点,道道那位的不足,徒弟都服他。不知不觉间,他已经积累了20多本《工作日记》。徒弟说:“师傅啊,等您退休的时候,把这些日记本放到中国航天博物馆里展览,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咱们加注工的伟大。”白崑顺瞪了他们一眼:“哪有那么多伟大?咱们就是普普通通的加注工。”

  那天傍晚,在协作楼外,北斗二号工程副总师李祖洪双眉紧拧,不知道在想什么事,一抬头,看见白崑顺。

  “哟,大白师傅来了,您是什么时候到的?”

  “李总,我不是跟您一起来的吗?”

  “哎呀,你看我这脑子,一忙,忘了。大白啊,您一出马,大家就放心了。”

  北斗卫星发射至今,白崑顺已经一颗不落地跟了下来。

  李祖洪这么看重他,白崑顺心头一热,马上说:“李总,您放心,加注队会努力的,决不会拖试验队的后腿。”

  白崑顺经常对徒弟们说:“干咱们这种活儿的,一是不怕吃苦,二是要心细。一颗卫星几亿、十几亿元,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更要紧的是,每颗卫星都特别重要。所以,说千道万,活儿得干好,绝不能在咱们这里出问题。”

  李祖洪问:“大白,你来西昌有多少回了?”

  白崑顺想了想:“应该有几十次了,记不清了。”

  李祖洪又问:“一共打了多少颗星?”

  “那天算了算,差不多五十几颗吧。”

  “五十几颗,哦,不少啊。”

  李祖洪望着站在眼前老实厚道的白崑顺,不由得有些感慨。发射一颗卫星,卫星系统、发射系统、测控系统……牵连着多少科技人员啊。同时,还有许多技术工人参与其中。他们像白崑顺一样,坚韧、勤劳、刻苦,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庆功会上,很少出现他们的身影;功劳簿上,常常忘了给他们写上一笔。什么名啊利啊,似乎从来与他们无缘。

  白崑顺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李总,我想跟您汇报个小打算。”

  “大白,说说,有什么打算?”

  “我想到退休那一天,争取能打完80颗星。”

  “80颗?”李祖洪一听,马上说:“大白,你这个目标定得低了点。北斗这么大的工程,接下去要打的星很多。你的目标应该定得更高些。”

  “更高些?多少合适?”白崑顺自言自语。

  “图个吉利,百发百中,争取打它100颗星,怎么样?”

  “100颗?那么多,达不到吧?”

  “没问题,您肯定可以打100颗。”

  白崑顺下了决心:“老领导说了,那就打100颗星吧,听您的!”

  李祖洪握着白崑顺的手,说:“好,大白,一言为定!”

  白崑顺双眉齐展,搓着双手,显得有些激动。

  2014年,白崑顺到了退休年龄,正准备办手续。

  所长听说后,征求他的意见:“大白,现在任务这么紧,活儿这么多,您不能退,再返聘3年吧?”

  白崑顺说:“您让我干,我就干。”

  3年后,返聘期到了,新所长上任。

  新所长对白崑顺说:“白师傅,我刚接手,情况不熟,您不能退,再干3年吧。”

  白崑顺默默地穿上工装,什么话也没说。

  北斗工程密集发射,让白崑顺一步步接近了自己定下的“打100颗星”,也就是“为100颗卫星加注”的目标——每每想到这个宏伟目标时,白崑顺心里便有一股热浪在翻滚。

  北京—西昌!

  西昌—北京!

  那天夜里,又一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白崑顺从西昌回到北京。

  那次走之前,家里新装了指纹锁。

  回到家门口,白崑顺用手指摁了一下指纹锁,没反应;又摁了一下,还是没反应。他换了只手,摁了,再摁,依然没反应。

  白崑顺纳闷了,走之前试了好多次,好好的,现在怎么就进不了门了?

  白崑顺只好敲开了门。

  儿子问:“爸,您怎么不摁指纹?”

  “摁了啊,没反应。”

  “不可能,我们都行,挺好使的。”

  “不信?我试一次给你看。”白崑顺说。

  儿子关上门,白崑顺试了几次,先用左手,又用右手,门还是打不开。

  儿子疑惑不解。

  白崑顺也是一脸疑惑。

  儿子抓过白崑顺的手,仔细地看着,忽然,明白了:“爸,您的指纹都已经磨平了,怎么开得了门?”

  白崑顺把双手举在眼前,仿佛第一次见到似的,慢慢看着。他有些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的手吗?伤痕累累,粗糙得像是两把钢锉。再定睛一看,没错呀,分明是自己的双手……

  他叹了口气:“唉,这双手整天与有毒的燃料接触,一层层脱皮,把指纹也磨平了。”

  忽而,白崑顺自言自语道:“儿子,爸爸同卫星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整天脑子里想的就是卫星,现在成了回不了家的人了……”

  儿子劝慰道:“爸,您怎么就回不了家了?明天,我换上原来的门锁不就得了吗。”

  白崑顺期待着将北斗最后一颗星,顺顺利利送上太空。可院里一个电话,将他招到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五号火箭即将发送第三星,总师点名要“大白”去加注。

  航天系统带着军队的作风,一切服从命令听指挥。

  白崑顺到了文昌,他的心却在西昌。

  隔个一两天,白崑顺就要与在西昌的徒弟王国超、郭欣羽微信联系,一再对他们说:这是北斗最后一颗星,马虎不得,一定要小心谨慎!

  “师傅,您已经说了无数遍了,我们都牢记在心里了。”

  自己不在现场,白崑顺还是觉得有些不踏实。他又叮嘱王国超:“我们都是共产党员,这时候最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王国超回答道:“师傅,我懂得,请您放心!”

  白崑顺有些感慨:“能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出力,多幸运啊。你们一定要珍惜机会。师傅老了,打不了几颗星了……”

  白崑顺在心里默默祝福北斗的收官之星发射成功……

  如今,这一天终于到来!

  6月23日上午9时43分。

  “10、9、8……3、2、1,点火!”

  伴随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拖带着耀眼的尾焰,以雷霆万钧之势腾空而起,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飞向太空。

  观礼台上,来自抗疫前线、扶贫一线、航天战线的代表们,挥动手中的国旗,高唱《我和我的祖国》,久久不愿离开。

  仰望长空,白崑顺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神色。

  从文昌回来,白崑顺成了一名真正的退休老人。

  48年,近半个世纪的加注工生涯,汗水伴随着辛劳,平凡蕴含着伟大。

  至今,白崑顺遇到老同事或自己的徒弟,还常常念叨:“这辈子,我一共加注了97颗卫星,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实现送100颗卫星上天的目标……”

 



荐稿人:xscclf 2021-08-27  执行编辑:xscclf 2021-08-27  责任编辑:zjy 2021-08-28

0
 

上一篇读读老一辈院士的入党志愿书
下一篇用大爱护佑天下苍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