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清晨4点,75岁的刘玉珍大妈将老伴儿的遗像擦了又擦。在遗像前,她倒了一杯酒,摆了4个苹果。临出门,她和遗像上的老伴儿说:“今天是我们结婚55周年纪念日,你在那边还好不?我要去天安门了,等我回来,给你讲今天的故事……”
这位普通的北京大妈每天清晨4点到天安门广场清理打扫,18年寒来暑往“不缺勤”,用18年公益行动清理上百吨垃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天安门广场的义务保洁员”。半年前,一直支持她的老伴儿走了,临走还惦记着“咱们的天安门”,惦记着和她一起去天安门拍合影……
天安门
每天早晨4-8点,在天安门广场,你会看到这位平凡的刘大妈:红色志愿者帽,棕色手套,走走停停,右手持木夹子,左手提塑料兜,三五步一弯腰,地上的烟头、纸屑、果皮、瓶瓶罐罐等被她收拢进了兜。毛主席纪念堂前的4个花池子、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的草坪,散落的瓜子皮、花生皮,老人有时还要用手聚拢起来,撮一堆,一点点捏进兜里,攒到一大包三四十斤拿不动了,再送到远处的垃圾箱……
童年时期,刘玉珍目睹了姨妈夏马氏做地下工作的艰险,爱国的种子在她心中扎下深根。上世纪60年代,刘玉珍陪同姨妈在天安门广场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老人泪流满面的场景铭刻在她心中。对于天安门、纪念碑,她有着超越常人的敬爱。
1994年国庆节,刘玉珍带外孙女到天安门广场游玩,看到有人往广场上乱扔果皮和烟头,她心里不舒坦:天安门广场是首都北京的窗口,代表着首都、中国的形象,世界各国友人都会到天安门广场上来参观,任何一点不良的感觉都会影响到北京和中国的形象啊!那天,她在广场收拾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家。次日清早4点多,她又赶到天安门广场清理垃圾,重点清理毛主席纪念堂北门的4个花坛和纪念碑周边的草坪,还在参观毛主席纪念堂游客的队伍中捡拾垃圾。
自那以后,刘玉珍每天都要乘早班车赶到天安门广场。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熟睡中的清晨,冬天光线漆黑,夏天天色朦胧,刘玉珍已经赶到广场。考虑到光线和可视性,她科学地制订了一条捡拾路线:先捡广场上看得见的大块垃圾,如纸板、纸屑、瓶子,然后转入地下通道,再上来时曙色微明,她就绕着纪念碑、纪念堂排队处捡烟头、果皮、鸡蛋皮等细碎之物,最后收拾4个花池。有时外地游客因为晕车,到了广场还忍不住边走边吐。遇到这种情况,刘玉珍会找来报纸或随身携带的卫生纸把地面擦净并用水冲洗干净。一些游客被她的行为所感动,拿出卫生纸也同她一起擦洗地面。冬天下雪时,凌晨温度极低,广场上空寂无人,刘玉珍大妈带着扫帚和铁锹来铲雪了。她沿着升国旗的路线扫出一个通道,把纪念堂排队处也扫干净,以免游客滑倒。
刘大妈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天安门保洁工程”,因为每天出来得早,她总是蹑手蹑脚起床,轻轻带门出去,对家人和邻居也只是说出去散步遛弯儿。可是细心的老伴儿还是发现了她的“秘密行动”。一天清晨,刘大妈刚走出楼门,老伴儿就跟出来了,他推上三轮车,说:“上车吧,我蹬车送你去坐203早班车。”刘大妈非常感动。从那以后,每天早晨,老伴儿都送她去公交车站。刘大妈劝老伴儿说:“你多睡会儿,别送我了。”老伴儿却说:“天安门是全国人民的天安门,你爱,也得让我们一起爱不是吗?我送你吧。”
节假日是刘玉珍最累的几天,来天安门广场游玩的人特别多,观看升国旗的人排到了纪念碑两侧。升旗结束后,北边广场上的纸盒、报纸和各种垃圾铺满一地。那几天刘玉珍简直不是捡垃圾而是抱垃圾,她用手将垃圾堆成一堆,方便垃圾车运走。每天刘玉珍回到小区,邻居都问她:“刘大妈今天您是怎么了,怎么身上那么多泥啊?像从泥堆里爬出来一样。”刘玉珍只是笑而不答。
年复一年,刘大妈坚持在天安门广场上义务劳动,无论刮风下雨从来没有落下过一天。尽管她处处小心,可还是出了意外:2000年6月,刘玉珍像往常一样在凌晨赶往天安门,却在途中被路边冲出来的一名精神病患者打伤,她倒在血泊中失去知觉。由于伤势重、失血多,刘玉珍头部缝了20多针,肩膀和手臂还有很多处伤。家人很心疼她,老伴儿更是心疼得直央求她伤好后再也不要去广场了。但是伤口还未完全康复的时候,她缠着纱布又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65岁成为新党员
刘玉珍大妈有个一直深埋在心中的愿望: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时年62岁的她买来笔和纸,为自己做了一件事:写入党申请书。经过3年的努力和等待,刘玉珍于2005年9月22日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年后成为一名正式党员。这位奶奶级的新党员站在党旗下郑重宣誓时,流下热泪,她百感交集,竟哽咽不能言语。回到家,刘玉珍和老伴儿小小庆祝了一下。此后,天安门义务保洁员刘大妈把党徽戴在前胸,她暗下决心,以更高的标准为和谐首都服务!
刘大妈的义务奉献之路坎坷不平。自2000年被流浪精神病人意外伤害之后,她头部留下了后遗症,经常会头痛、脑鸣,苦不堪言。因为目睹个别游客不负责地破坏环境,刘大妈有时要委婉劝止:“游客朋友您好!请您把垃圾纸屑扔到垃圾箱,请不要随地吐痰,我这里有纸巾,给您使用!谢谢您和我共同维护天安门的卫生!”在刘玉珍强大的温和攻势面前,“败下阵来”的人不计其数,有的赔礼道歉,说以后再也不乱扔垃圾了;有的不好意思,转身走开。然而她的保洁行动也常常招致别人的不理解不配合。
2006年秋天,一位白发男游客非但不听劝告,反而对她恶语相向,随手把烟头丢到地上,故意大声吐痰,非常过分。刘玉珍二话不说,低头就捡。对方再丢,她再捡,吐了再擦。看到刘大妈一次次地清理,围观的游人纷纷用责备的目光对这位游客表示不满。那位游客故意刁难几番都被刘大妈不急不恼地接招后,他站起身,跟刘大妈说:“行,大姐,我服了!”说罢转身离开。一个小时后他又回来了!走到刘大妈面前鞠躬作揖:“大姐,好人,您让我长见识了!”原来这位白发游客走后,刘大妈发现他坐过的花坛旁边有一个黑色钱包,里面鼓鼓囊囊一沓人民币。刘大妈想可能是他遗落的,就把失物送到了广场治安处。这位游客发现钱包丢了返回来,从治安人员那里得知是刘大妈送来的,深受感动。十几年来,刘玉珍捡到各种包包、钥匙等物品上千件,都送交治安处。
刘玉珍说:“天安门是北京的脸面,要整整洁洁的。我一个退休老太太,为国家做不了什么大事,但捡烟头,清理痰渍还是可以的。”刘玉珍把去天安门当成心事,一天不去心里就不踏实。赶上风雨天,她总往窗外瞧,待风停雨住拔腿就走。她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奉献,感染和带动了很多人加入到她的行列。现在天安门广场上遛早的老人和小贩们都会帮她捡拾垃圾。她还赢得了守卫天安门广场的武警战士的军礼以及环卫工人的尊敬。2000年,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和环保部门邀请刘玉珍作为特邀嘉宾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并且赠予她一座24K金的天安门城楼模型和“我登上了天安门”的证书。2002年刘玉珍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奖”,并受到市委领导的亲切接见。
刘玉珍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从2000年开始,每年春节前,刘玉珍都要到民政局捐款200元。无论是非典还是东南亚海啸,刘玉珍总是积极地捐款捐物。刘玉珍总说,希望通过自己小小的行动能够带动更多人加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共同保护我们的北京,爱护我们的环境。
咱们的天安门
刘玉珍奉献“天安门保洁工程”的这些年,老伴儿吴金玉悄无声息地支持着她。2009年,老伴儿患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刘玉珍打算放弃去天安门,好好伺候老伴儿。可是每天深夜三四点,他会轻轻叫醒她:“放心捡吧,早去早回。”
2012年1月2日,老伴儿病重紧急住院。病榻前,他对前来探望的儿女摆摆手,只要老伴陪伴。医院规定,凡是70岁以上的老人不能整日陪护病人。已经75岁的刘玉珍灵机一动,撒了个谎:“我今年65岁,照顾老伴儿没问题,放心吧。”
医院里,吴金玉总会因为病痛醒来,刘玉珍总会握着他的手安慰,给他按肩捏脚,讲在天安门的见闻,一起回忆青春往事。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几天,老伴儿眼中似有话说,儿女们谁也读不懂,刘玉珍将耳朵挨近他嘴边,听他艰难微弱地说:“叫我,二哥。”刘玉珍声音颤抖着附在丈夫耳边,“二哥。”两位老人双手相握,满眼泪花。原来吴金玉和刘玉珍是一个院儿里的孩子,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童年时她叫他“二哥”,他叫她“小妹”。成年后,他们承父母之命结成夫妻,一辈子没红过脸,幸福的包办婚姻让他们度过幸福的一生。
一个月后,老伴儿走了,走前手里还攥着一张照片,那是三年前的国庆节那天,他们在天安门拍的合影。
2012年8月,晨光初现,首都在薄雾中醒来。头发花白、身高不到1.6米的75岁老太刘玉珍,低头弯腰在天安门广场捡烟头、果皮,清理地面的口香糖和痰渍。三个小时过去了,参观升国旗的游客们逐渐增多,广场上热闹起来。浇花洒水的工人来了,看着身后宽敞的广场,花坛里花儿们草儿们清理得整洁利索,水灵灵鲜嫩嫩喝足了水,在风里摇摆着。刘大妈擦一把额头的汗水,脸上绽开幸福的微笑,她想对老伴儿说:“你瞧,咱们的天安门多美……”
推荐人:lry 2012-12-22 执行编辑:lry 2012-12-22 责任编辑:zjy 2012.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