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11-26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中国网 china.com.cn  2011-04-25

吴栋材: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阅读次数:9023

001ec949faa40f1f31980b

 

资料图片:吴栋材

 

  吴栋材,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江苏永钢集团董事长,30多年来扎根永联村,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将昔日的荒滩穷村发展成为苏州市首富村、“江苏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全国文明村”,村级党组织两次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只要敢闯敢拼,就没有挖不掉的穷根”

 

  1970年,永联在贫脊的长江外滩围垦建村。那时,“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社员靠救济”、“茅草房,腌莱汤,一年四季破衣裳”,是村民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

  1978年,沐浴着党的改革开放春风,吴栋材来到永联担任第五届党支部书记。他这人有着军人说干就干、迎难而上的精神气质。他的到来,点燃了永联脱贫致富的希望。

  当时,永联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地面低于海平面,一下雨就涝,村民们对未来的发展丧失了信心,村里工作难以开展。面对士气低落的村民,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召开村民大会,鼓励大家:“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只要敢闯敢拼,就没有挖不掉的穷根。”

  为了打响脱贫致富的头一炮,在当年寒冬,吴栋材身先士卒,带领全村社员起早贪黑,将低洼地挖成鱼塘养鱼,连续干了60多天,挖出了80多亩鱼塘。当年,就收获了1万多公斤鱼,创造了2万多元利润。

  有了稳定的农业收入后,吴栋材又采用滚雪球的办法,开始在“工业”上动起了脑筋。他找木匠、请漆匠,办起了家具厂。之后,又创办了水泥预制板、水磨石、浴缸、玉石加工等8个作坊式小厂。到1983年底,全村有近20万元的经济积累,逐步改变了永联贫穷落后的面貌。

  1984年,初尝工业甜头的吴栋材,又打起了新主意——创办轧钢厂。此言一出,立遭众议和反对。但此时吴栋材已铁了心。他顶住压力,果断关停了收益较好的8家小企业,筹措30万元资金,创办了永联轧钢厂。

  由于自身经济基础差,条件不足,轧钢厂创办之初就不被看好——办生产许可证,冶金部门主管批复:无米之炊,不予批办;流动资金不足想贷款,银行负责人说:除非你轧黄金,才有钱赚;派人去其它钢厂学技术,也被拒于门外……

  面对重重困难,吴栋材毫不气馁,带领村民迎难而上。通过自我探索和创新,轧钢厂仅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1985年,全村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万元大关,永联一举成为了沙洲县经济强村。1993年底,以永联轧钢厂为核心组建了“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了全国冶金行业重要的建设钢材生产基地。

  然而,在2002年时,靠国外进口钢坯作为轧钢原料的永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几乎逼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坯料紧张、价格上涨,面临两难的抉择;上炼钢,因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可能“找死”;不上炼钢,将因原料“无米下锅”而“等死”。

  在这个紧要关头,吴栋材以其睿智的眼光和超凡的气魄,自筹资金10多亿元,上马百万吨炼钢项目。从奠基到出钢,仅用了341天,就在平地上崛起了一座钢城,创造了中国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后,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吴栋材的手中不断催生。他在曾被论断“不适建码头”的长江乐余段找到了深水岸线,投资9.5亿元,建起了拥有两个3.5万吨、两个5万吨级泊位的国际通用散货码头,年吞吐量达1500万吨;2009年,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在钢铁行业一片亏损的情况下,他科学决策、沉着应对,不仅没使企业出现亏损,反而创造了建厂历史以来的最好效益……

  如今,在吴栋材的带领下,村办企业永钢集团不仅成为了拥有员工13200人、总资产超160亿元、炼钢轧钢能力分别达500万吨的全国500强企业;也使永联村以销售收入262.5亿元、入库税金11.5亿元、税后净利润12.8亿元的综合实力,坐上了2009年度全国村级经济总量第三、全国村级实缴税金第一的“交椅”。

 

  “循环经济让永联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永联村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与吴栋材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也是分不开的。

  吴栋材深知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节能减排对钢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而自2002年永钢上马炼钢项目起,就从未放松过节能环保工作,逐步建成了覆盖全厂的工业气体回收利用系统、水循环系统、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理系统。如今,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渗透到永钢的每一个生产环节,工业“三废”在这里被当做了宝贝。废气通过高炉煤气柜净化后,通过管道送往各生产车间作为燃料。废水通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实现100%的回收利用。高炉水渣被送往永钢的矿渣微粉厂,用作水泥原料;钢渣经破碎磁选后,和除尘灰、转炉污泥一起被送到烧结厂当作原料,其尾渣则被永钢的建筑公司拿去制成砖块。

  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脚步”从未停下,永钢节能减排的水平不断提高,能耗指标逐年下降。2009年,永钢集团各类能耗指标均达到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各工序能耗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2%、0.7%、20.9%和1.3%。其中,吨钢新水消耗同比下降0.76吨,吨铁综合焦比同比下降10.4公斤;吨钢综合能耗低于全国平均值70公斤标煤,位列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第9名。

  发展循环经济,为永钢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9年煤气回收利用总量达47.73亿立方米、节约重油45.9万吨,利用煤气余压发电量累计达1.2亿吨,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总体减少110吨和500吨。永钢因此荣获张家港市“节能降耗先进单位”。

  吴栋材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不仅重视永钢内部的资源循环,同时也不忘资源在工业和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之间的循环。按照他的话说是:“要用循环经济让永联变成一座‘大花园’”。

  作为永联的新产业——现代农业和旅游业也都处处彰显低碳特色。在占地200亩的鲜切花基地,大棚盖到哪里,蒸汽管道就通到哪里,而里面的蒸汽全部来自炼钢车间。同样,3000亩粮食基地的烘干装置,农耕文化园内的温泉,供热来源同样是炼钢车间的蒸汽。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提高了永钢的综合效益,也为永联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这些年来,永联村工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兴旺,作为村党委书记的吴栋材很自豪,但并不满足。他觉得,把企业做大做强只是手段,让村民共同富起来、实现村强民富才是最终目的。一直以来,他始终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他在轧钢厂刚一有盈利,就专门拔出30万元,给村民打深水井,让大家喝上自来水。而后,又在全县率先修建了宽25米的四车道水泥马路,建起了首个村级卫生服务站和农贸市场。

  为了激励村民创业增收,他积极实施“以工补农”、“以工奖农”。在1999年时,规定村民每种一平方尺蘑菇,村里就奖励2元钱。那年,村民戴相平一下子种了17万平方尺,光奖金就拿了34万元。他的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村民创收渠道,也让全村的农业经济兴旺了起来。

  五个指头伸出来有长短,永联还是有村民在致富道路上掉了队,成为困难户。村民老甘家比较困难,三间平房的墙壁四处漏风,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妻子长年卧病在床。面对老甘家的状况,他和班子成员商定,由集体出资,给像老甘这样的村民家翻建新房。为了不再出现老甘家这样的现象,他率先捐出2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在村里建立了“惠民基金”,及时帮助和扶持各种困难村民。

  而后,为加大对村民的保障力度,吴栋材又在村里建立了养老敬老、扶贫帮困、奖学助学、医疗保障等9项福利制度,并逐年不断提高福利标准。2009年,全村就拿出5510万元用于福利分配,村民人均受益达5000多元。前不久,为了应对物价上涨,村里又上调村民福利待遇,使村民人均年增收近800元。

  虽然说,永联村富裕了,但为了更好地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共同富裕,在吴栋材的主导下,永联村在1995-2005年期间,先后进行了五次并队扩村。如今,并村后的永联,村域面积扩大至10.5平方公里,拥有77个村民小组和10400个村民,新并入村民与老村民享受同等待遇。

  并队扩村后,村域面积扩大了,也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为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流转到集体,吴栋材以农村合作社的形式,专门成立了4个农业发展公司,让村民实现土地入股。村民变股民后,不仅可享受每亩每年1200元的定额股份分红,还让自己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为更好地帮助村民实现就业增收,他还采取兴建农民创业园、建立农副业养殖基地、创办劳动密集型企业等方式,促进村民创业就业。目前,全村村民就业率达到了95%。

  永联村变大了,老百姓也变富了,仅200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23000元。但是,吴栋材感到,带领农民致富不仅要让农民的口袋富,更要让农民的脑袋富,在努力缩小与城市之间收入差距的同时,更要缩小与城市之间的文化差距。

  为培育村民文明风尚,他以创建文明家庭奖为抓手,每年拿出1000万元,按每人每年1000元标准,设立“家庭文明奖”,将村民全年所有福利待遇与“文明家庭奖”评比考核进行挂钩,实行“折扣率”积分管理。

  为缩小文化享受差距,他花8000多万元建了全国最大的村级农民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组织村民晨练跳舞,请刘兰芳、姜昆、黄宏等名人大腕与村民面对面唱文明、说文明,让村民在欢乐中长见识、长知识、长文明。如今,早晨散步锻练,晚上跳舞休闲,成了村民生活时尚。

 

  “让村民过上比城里人还要好的日子”

 

  工业经济效益好了,为了让村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吴栋材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带领村民实现共同富裕。谈起新农村建设,吴栋材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要让村民过上比城里人还要好的日子。”

  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他结合永联人多地少的实际,投资15亿元建起了亚洲最大、配套设施最完善、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这个由高层、小高层及多层公寓楼组成的小区,可容纳3500多户村民、15000多人口,不仅加大的改善了村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还节约了土地574亩。目前,全村96%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

  然而,村民集中居住后,传统的农村生活习惯没有及时改变,便出现了绿化带里种小葱、清晨骑着自行车找厕所、小区里架锅烧菜、景观河里洗拖把等问题,为引导村民加快生活方式的转变,他通过每月每人发放150元生活补贴费的方式,引导村民克服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

  村民集中居住后,为了更好地实现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他主动与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农科院合作,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2000亩的现代化粮食生产基地,200亩的鲜切花基地,5000亩的园林苗林基地和500亩的农耕文化园,加快推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为了提升村民自治管理水平,他针对村民拆迁入住社区后,积极构建社区管理体制,坚持引导村民代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属于村民自治的各项事宜,使村内事务的管理基本实现了民主、法治、规范、科学的要求。为了让村民享受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和管理,他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先后引入了工商、城管、警务、驻村法官等公共服务机构13家,并开通了“1890”服务热线,有效促进了和谐永联建设。

  如今,随着永联城乡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现在的永联基本呈现出了一幅由“小镇水乡、花园工厂、现代农庄、文明风尚”构成的中国特色农村现代画,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近些年来,不管是中央部委、省、市各级领导,还是社会各界人士,来过永联后,无不称赞:“这是村庄里的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典范”。 “只要让群众满意,自己付出再多也值”30多年来,吴栋材用超凡的胆魄和才智垒砌了永联建设发展的丰碑,但对待自己,他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求个人名利。他认为,自己人生的最大价值,就是为了让群众满意,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了永联村民的发展,上级给吴栋材官当,他不干。1986年,当时的沙洲县委负责人找他谈话,想给他挪挪位子,去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永联。他觉得,那时永联经济刚有起色,村民们刚刚看到希望,他一走,村民们刚鼓起的劲头就会泄掉,老百姓的致富梦或许成为泡影。如果这样,自己的职务越高,愧疚也就越大。

  为了永联村民的发展,面对巨额财富,吴栋材始终摆正集体和个人的位置。在1998年和2000年,永钢集团先后进行了两次转制,在当时“彻底转,转彻底”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股份要全部转给私人。如果这样,他个人的资产能增加数亿元。但他觉得,永钢集团是全村老百姓共同创造的财富、共同致富的载体,彻底转给个人,村民将永远失去享受永钢集团建设发展的成果。为此,他顶着各种压力,硬是给村集体保留了25%的股权。如今,这25%的股份,使村集体每年的资产增值就达2亿元以上,每年可支配收入8000万以上,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为了永联村民的发展,吴栋材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占集体一分一厘便宜。1989年,吴栋材家里做了一只炉垫,他坚决要求经办人员按斤重收费;他妹妹的两个孩子,被厂里开除,妹妹找到他,他坚持要妹妹按厂里规定办;他到公司的宾馆加工菜肴,都要叮嘱服务员把账记上;业务单位送的礼品、礼金等,他都及时交给公司……

  为了永联村民的发展,吴栋材不仅奉献着自己的一生,还将跳出农门、发展前景看好的三个子女拉了过来,献给了永联。1985年,永联轧钢厂创办不久,还不像样子,他将在非常吃香的供销部门担任领导职务的大儿子,“拉”到厂里搞经营、拓市场;1997年,村企规模急剧扩大,为引进管理人才,他将在质监局担任公务员的小女儿“拉”了回来;2005年,新农村建设号角吹响后,为了寻找党组织好的接班人,他又将在部队担任副师职领导干部的二儿子,从杭州“拽”了回来,当起“村官”……

  如今,已到古稀之年的吴栋材,仍然精神抖擞、精力充沛。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他带着村党委“一班人”和全体村民马不停蹄,正朝着建设现代化永联村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责任编辑: 子樵

 

131208吴栋材

 

 

荐稿人:wdl 2013-11-26  执行编辑: xscclf 2013-11-26  责任编辑:tmy 2013-11-26 校配图:wfl 2013-12-08

0
 

上一篇甘当公仆:周恩来精神在价值定位方面的准确选择
下一篇在历史的回声中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