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10-13 【编辑录入:xscclf】 |
寻找“李白烈士故居” |
作者:吴德胜
阅读次数:7106
|
今年9月30日,是我国首个烈士纪念日。我不禁想起我与李白烈士故居的一段难忘的缘分…… 1 永不消逝的电波
坐落于上海虹口区黄渡路107弄15号的一幢红砖小楼,如今已挂上了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的“李白烈士故居”牌匾,牌匾上的六个大字金光熠熠。这栋老式建筑并不怎么起眼,却又让人感觉到了她的深邃和内涵,每天安静地迎接来自全国各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各界人士。 李白烈士是我党情报通讯战场上的无名英雄。1937年,李白受党中央指派,从延安来到上海建立秘密电台。1948年12月30日凌晨,正当李白发送电报时,被国民党特务查获,危急之中,他向延安党中央发出“同志们,永别了!”这成为了李白烈士最后悲壮的告别。被捕之后,敌人对他严刑拷打,李白同志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生命捍卫党中央,审讯没有任何结果。最终,特务头子毛森根据蒋介石“坚不吐实、处以极刑”的批令将李白押往浦东戚家庙秘密杀害,当时,离上海解放仅有20天。 1958年由李克农同志向党中央提议以李白同志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这部深受亿万观众喜爱的电影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继承革命烈士遗志,为新中国的建设献身。 可不知什么原因,李白烈士故居这样一个重要的革命遗址还被埋没在上海一条普通的里弄里,而李白烈士遗孀裘慧英女士和儿子李恒胜还未被人们所知晓。 1983年年底,在虹口区委宣传部,档案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虹口区不仅有鲁迅、茅盾、瞿秋白等34处名人旧居,还有革命历史遗址,如党的“四大”召开地、《永不消逝的电波》原型李白烈士的居住工作及被捕地,当时作为虹口区团委宣传部长的我听闻这一席话后心里便起了涟漪,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寻找李白烈士故居的踪迹,建立李白烈士故居供后人瞻仰就成了我敬仰先烈的初衷。我主动向领导汇报了我的想法,时任区文化局局长张乐竺和团区委书记张永林对于我的工作给予了支持和鼓励,我便开启了寻找李白烈士故居的旅程。
2 裘妈妈流下了泪
通过居委及派出所的帮助,我很快联系到了李白烈士遗孀裘慧英女士。由于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不久,很多政策未全面落实,当时裘女士尚未被好好安置,只是居住在虹口区四平路邮电新村的老式公房里。 前去拜访之前,我认为烈士的家总有些不同寻常之处,拜访后才发现裘慧英的家再普通不过,虽然在邮电局工作,但裘女士家连一台电话机都没有安装,过着平凡简单的生活。她给我的印象是如此的简朴而亲切:矮小的身材,留着传统的齐耳短发,俨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妇人。 我开门见山向裘慧英表明了来意,希望能够得到她的支持。裘慧英听后,急忙放下手中正在为孙子打的毛衣,关掉了收音机,激动地向我回忆起了当时李白烈士的工作生活,直至最后被捕的情景…… 她从五斗橱锁着的抽屉里拿出了用绒布包裹好的李白烈士牺牲前从监狱内托人写给她和儿子的信。顿时,我感觉空气凝固了,我真不敢用手去接这沉甸甸发黄的“宝贝”,生怕弄破。我粗粗地看了一下,落款处写着“静安”两个字,我怕我看错了,刚要开口问裘女士,她不愧长期从事地下工作,马上看出了我的疑惑,她说道:“哦,当时隐蔽在地下工作的同志都不能用真名的。” 接着,裘慧英又讲起了李白被捕时她也被带到了警备司令部,她和李白被分别关在隔壁两个房间进行严刑拷打,只听见隔壁李白的惨叫声,自己的痛都不知道了。后来一个女特务把她带到李白处看着他受刑,想叫他这个“小姑娘”如实招来。裘慧英看着李白“吃老虎凳”、“拔指甲”、“上电刑”时,非常难受。李白昏死过去后,她对着敌人大叫一声:“你们要他死,一枪打死他好了”,敌人也把裘慧英打昏过去了。 上海刚解放时,她抱着儿子到处打听李白下落的情形,报上所有刊登有烈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消息她都去找过,普善山庄100多位烈士里没有李白,虹桥路70多位烈士也没有李白,宋园17位烈士里仍然没有。最后,在蓬莱路警察局的一个看守处得到了消息:5月7日晚上,有一批被捕共产党员被送到浦东去了。她马上赶到浦东,一路上到处询问当地老百姓,最后在离上海几十里路的杨思区戚家庙才找到了12名就义共产党员的遗体,她一眼就认出了李白……此时,裘慧英已经说不下去了,并流下了眼泪。 “裘妈妈……”我情急之下脱口而出(至此之后,直到1992年3月30日裘慧英去世前,我一直亲切地称呼她为裘妈妈)。当时我这个20多岁的小辈真不知道怎样去安慰眼前这位革命老人,只能说:“您喝口水,慢慢讲。” “哦,我还没给你倒水呢,真不好意思,你看我这记性。”我马上抢过热水瓶,倒了两杯开水。 片刻,她缓缓地说还有人能够记起她的先生李白,青年人要为他建纪念馆,这是对她最好的安慰。最后,她又给我讲了一件有趣的事,那是拍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时,饰演女主角的袁霞同志住在她家里与她同吃同住,学着她的一举一动,到拍摄时,裘妈妈自己则客串演“群众演员甲”,站在女主角旁边当一个纺织女工。 谈着谈着,不知不觉已到了吃饭的时间了,我只能告辞,并约好第二天上午和裘妈妈去黄渡路现场走访一下。裘妈妈让我再等一下,拿出她和李白的合影,在背面处写上“赠吴德胜同志”,并签了“裘慧英”姓名。
3 纪念馆正式建立
离开裘妈妈家之后,我内心满怀着对李白烈士的敬意。忘记这段历史,就对不起为新中国的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啊! 第二天我比约定时间提早了十分钟到,只见裘妈妈已在和当时居住在底楼的居民聊起了家常(事后获知裘妈妈已在前一天晚上来过这里说服居民请假半天等我前来)。裘妈妈陪我走上三楼,虽然已经搬离了几十年,但她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居住的场景。 再上几步楼梯,一个只有三四个平方米的小阁楼呈现在我的眼前。所谓小阁楼,连一个正常的成年人都直不起腰来,更何况是李白烈士这个近一米八的大个子。就是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下,每天深夜爬进爬出地工作,而且这个工作又是上海联系当时党中央的所在地延安,真是有点难以想象。 1984年5月27日上海解放35周年之际,故居正式建立之前,虹口区团委首先开展了“各界青年瞻仰李白烈士故居仪式”,进行了挂牌。当时的挂牌材质很简单,是在房管所找来一块60厘米左右的木板,漆上白漆,木牌名由一名团员书法爱好者王九华题写。一年后的5月28日,由虹口区青少年自愿集资捐建的李白烈士浮雕落成,浮雕以电波和宝塔山为背景,突出表现了李白烈士的光辉形象。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吴邦国等在浮雕揭幕仪式上发表讲话。同年11月13日,“李白烈士故居”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时还居住着三户居民。怎么供后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虹口区政府的牵头下,我先后联系了上海市国家安全局、上海市邮电管理局,分别得到了时任局长丁升烈、徐志超的大力支持。经商议,由上述三家单位联合出资动迁三户居民,恢复并建立“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 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是,三户居民对重建李白烈士故居表现出了极大的支持热情,他们说自己也是看着《永不消逝的电波》成长的,居然不知不觉在这光荣的地方住了三十多年,真是无比自豪。据说这三户居民都有亲人在解放前参加过革命工作,所以都表示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在得到住户的支持后,我的干劲更足了,不到一年时间,修缮一新的“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正式建成了。材质上乘的柳安木上镌刻由陈云同志亲自题写的“李白烈士故居”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1987年5月6日,值李白烈士牺牲38周年纪念日,“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正式建立并迎来了首批参观者。如今,“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又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400来平方米的三层楼房接待过来自本市和全国各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参观者30万人次。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李白同志离开我们已65年了,裘慧英同志也去世22年了。今天,我们过着自由而幸福的生活,这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好好珍惜它,学习和继承烈士们的精神,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荐稿人:xscclf 2014-10-13 执行编辑:xscclf 2014-10-13 责任编辑:tmy 2014-10-1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