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9-2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网》2013年09月23日

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阅读次数:10447

兰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兰辉同志学习。

 

      兰辉同志生前是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2013年5月23日,他在检查乡镇道路和安全生产时不幸坠崖,因公殉职。

 

      习近平在批示中指出,兰辉同志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更好发挥表率作用,不断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附:《文汇报》2013年9月24日第3版

三年,三分之二时间在路上

——追记“车滚子上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副县长兰辉

 

      兰辉走了,留下一个疑问:一个干部究竟做了什么,能被老百姓唤作好人、恩人、亲人?

  2013年5月23日下午,牌号为“川BT9866”的军绿色越野车正在唐家山堰塞湖环湖路上奔驰。这是副县长兰辉又下乡了。

  在北川,这条路是“救命路”。“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部队沿着山壁开掘了这条路,使救灾物资送了进去。

  但是这一天,兰辉没能走完这条跑过千百次的路。颠簸的路途,让他还未痊愈的肛肠手术伤口加剧了疼痛,在最险峻的马岭岩旁,他下车去换药,意外坠下悬崖。

  这一天,距离他48岁的生日,刚刚过去42天。
  
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兰辉曾说,我出生在这样一片炽热的土地,我要用自己的一生来改变老百姓贫穷落后的面貌。

  担任副县长后,兰辉分管过公安、消防、安全生产、民政、老龄、双拥、交通运输、保密、档案、地方志、残疾人等十几档工作。无论怎么忙,“一定要去村里看看”的习惯始终未改。

  这山到那山,一村又一村,群众常常围着他七嘴八舌,哪怕是“芝麻绿豆”,他都一条条记在“小本本”上。“别叫我县长,把我当自家人!”兰辉常说。因为“好管闲事”,他的手机号成了北川的“群众热线”。

  也有很多老乡至今还不知道,那个时常让他们搭“顺风车”的“瘦瘦的中年人”就是兰县长。

  曾经的上访户聚在一块儿,给县委和县政府捎来封信:兰县长是个好人啊!他就像寒冬里的太阳,有了太阳就不怕山大沟深;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他走到哪里,哪里的人就暖和……
  
他就是北川的活地图

  担任副县长的3年间,兰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路上。北川大大小小的路,都装在他心里,他是北川有名的“活地图”。

  3年间,兰辉的车跑了24万公里,相当于平均每天200公里,每个月把北川跑三遍。

  秘书张禄海说,为了加快修路,他拉着交通、安全、发改、财政等部门的同志一起跑,遇到问题,就地解决。周末,他也要坐个班车,在新县城里“晃”上个把小时,看看路况。

  这山到那山,一年又一年,兰辉成了“车滚子上的县长”。

  “一年到头,饿了就嚼口面包,渴了就喝口凉水,他的一身病都是这么累出来的!”同事们难抑悲痛。

  3年重建,数十本密密麻麻的工作日记,记录着兰辉的辛劳,也见证了北川的奋斗。兰辉与很多默默无闻的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不断续写着重建奇迹:无较大安全事故的平安纪录;档案抢救和电子化建设在全国县级市名列前茅;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各项设施与国际水平看齐……
  
他用一生走进百姓心坎里

  兰辉走了,留给家人的就只有一个字“忙”。女儿出生第三天,他去了抗洪一线;一家三口唯一的一次出游是10年前;给他打电话一般只回复三个字,“忙得很”;和他吃饭,刚拿起筷子又有电话……

  2012年1月22日,他在微博中写道:2009年除夕在我们租的栖身场所慰问遇难家长,2010年除夕迎当年的救援者,2011年除夕与援建者们共度。今归常态……父在餐中突说了句:“那天晚上(5·12)好冷又饿,脚疼不能走。还是人家(救他的老杨)背我逃离。”桌上无语。

  没有人问过:地震当天在山区调研的兰辉怎样死里逃生?怎样自告奋勇地领着100多名被困群众安全转移?回来后得知母亲和嫂子遇难时他又是怎样的悲狂……

  同事们只记得:崩塌的山体将兰辉的家整体掩埋,兰辉和大家一样,顾不上流泪就投入救灾,不眠不休,像台机器,双手刨出了血……

  兰辉走后,很多接受他帮助的群众才知道,兰县长家里并不宽裕。他的爱人在一家单位打零工,哥哥在一个小区当保安,弟弟在绵阳一家酒店打杂,但“没有一个靠得上他”。

  送别兰辉,这山那山的人都赶来了。按照回族习俗,不必献花圈,也不必鞠躬。

  他用一生,走遍了故乡的山和路,也走进了百姓的心坎。

      新华社记者 吴晶 吴晓颖(据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荐稿人:lry     2013-09-24       执行编辑:lry     2013-09-24       责任编辑:tmy  2013.9.24

0
 

上一篇“铁第一”
下一篇愤怒的小鸟”带来创新灵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