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7-04-29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4月29日第4版 |
从普通焊工到大国工匠的“人生逆袭” |
作者:新华社记者 郎秋红、邹声文
阅读次数:5451
|
李万君在焊接动车组转向架侧梁
他,是一名焊工。身着灰色工装,置身电焊工友之中,可谓“泯然众人”。 他,是一位大师。只要拿起焊枪,就像艺术家一样挥洒自如,完成机械手都无法做到的高难度工艺—— 两年前的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发全国劳模荣誉证书; 坚守焊接岗位30年,奋力攻克高铁领域的技术难关15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被尊称为“工人院士”; 虽是职高毕业,却能在车间和讲堂之间自如切换,今年3月更是被破格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实现从焊工到教授的人生蜕变; 以工人的身份,领取与高管相当的数十万元年薪,全公司都觉得理所当然…… 他,就是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制造中心焊接工人、中国高铁制造领域一位深孚众望的大国工匠。 不熄的焊花,照亮人生之路
问李万君,从职高生到全国劳模、大国工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他说:“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真正做到干一行、精一行,人生一定会出彩。” 30年来,李万君一直待在一个地方:焊接车间;只做一件事:电焊。 1987年,19岁的李万君职高毕业,高高兴兴到长春客车厂上班,但第一天就傻眼了:破旧的车间终日阴暗,刺耳的电焊声此起彼伏,呛人的烟味四处弥漫,新发的工装很快被焊花烧得千疮百孔…… 不到一年时间,同班分来的28个同学走了25个。 李万君也想换一个轻巧干净的工种,央求父亲帮着想办法。曾连续7年被评为工厂劳模的父亲说:“啥活都得有人干,啥活干精了都会有出息。” 半是无奈,半是听话,李万君只有坚持下去。 李万君有个特点,玩啥都要玩精。小时候玩弹弓、弹玻璃球,在伙伴中是第一;现在当焊工,他也不想成个“半吊子”。 当时,李万君的月工资是23元,工作是焊好100个普通列车的水箱。他虚心向几位老师傅请教,沉下心仔细钻研怎么能焊得更结实。父亲也专门找来一些废铁刨好,供他练习电焊。 从此,李万君就把自己“焊”在了车间里:每天中午,大家都在午休,他却在独自琢磨;下班后,大家回家了,他仍蹲在车间练个不停。别人每月焊100个水箱,他自愿焊接120个…… 虽是电焊,也学无止境。练习时没有料,李万君就自己到处捡废铁;把本厂名师拜了个遍,还向其他厂的师傅学。 他学艺有多痴迷?有一次,他看到一个特别精致的焊件,就捧着挨个儿问是谁焊的,想跟人家学。一位老师傅笑着告诉他,这个就是李万君自己焊的,焊完丢在垃圾箱里,老师傅觉得可惜,就捡回来供大伙儿学习…… 凭着这股钻研劲儿,李万君很快掌握了手弧焊、MAG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各式焊姿样样精通,并获得6项国际焊工资格证书…… 入厂10年后,李万君第一次代表长客参加长春市技能大赛。在中国知名老工业基地举办的这个比赛,可谓高手云集。名不见经传的李万君,暗自憋着一股劲儿。比赛结束,所有人评价最高的三个焊件,居然出自同一位选手——李万君,最年轻的他勇摘桂冠。 随后,他又接连多次代表长客参加全市焊工大赛,都拿第一,创造新纪录。几年后,他更拿下了中国技能最高奖——中华技能大奖,成为人们眼里的“工人院士”。 李万君的技术有多牛?他能在20米外,凭声音听出电流大小、电压强弱,焊缝宽窄、焊接质量。 “要是李万君都干不了的活儿,那只能改设计了。”说起李万君的技术,工友们既是服气,又是自豪。 汗水与智慧,擦亮中国高铁的“名片”
问李万君,他与同样是劳模工人的父辈有何不同? 他想了想说,相同的是,都必须诚实劳动,踏实肯干;不同的是,中国高铁速度越来越快,难题越来越多,更需要动脑筋,更需要创造性劳动…… 从渐入门道到炉火纯青,李万君不再满足于焊接水箱这样的简单重复性劳动,他渴望创造更大的舞台。那时,厂里碰到很多技术难题,需要他加班加点,还常常没有额外报酬。但他从不推辞,也从不计较。 那些年,他也应邀为其他工厂攻克技术难关。一开始,兄弟厂的同行并不服气,往往给他制造点“小麻烦”。他从来不介意,总是用精湛的技术让对方心悦诚服。 2004年,中国开启高铁时代,随后法国时速250公里动车组作为主力车型被引入长客试制生产。 转向架是高速动车组制造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与高铁运行的速度、稳定和安全息息相关。而转向架横梁与侧梁间的接触环口是承载50吨重量的关键受力点,常规焊法因焊接段数多、接头不熔合,质量无法保证,高速行驶下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这个焊接技术成了动车组国产化道路上无法逾越的“拦路虎”。 外方认为中国自己无法生产,要求全部进口。艰难的攻关任务,落在李万君肩上—— 能否在运动中一枪把整个环口焊下来?外国专家认为绝无可能,但李万君偏偏不信,天天围着600毫米的环口反复揣摩,什么时候迈步、什么时候眨眼、什么时候呼吸……最终,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尝试,他成功了! 超声波检测和射线探伤显示,李万君焊接的产品完美无缺。外方专家在验收时赞叹道,即使是世界最先进的焊接机械手,都难以完成李万君的“构架环口焊七步操作法”! 2015年,长客公司试制生产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标准动车组,再次面临焊接难题:动车转向架与侧梁连接处,需要处理4条30度斜坡焊,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李万君带着团队反复试验论证,经常加班到深夜,最终创造性地总结出“下坡焊创新焊接法”,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生产效率也由此提高4倍。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李万君先后参与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为公司节约2400多万元成本,完成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4项获得国家专利…… “他,代表了转向架构架焊接的世界最高水平”——这是中华技能大奖颁奖词对李万君的评语。如今,他所在的长客公司转向架年产量7000多个,位列世界第一…… 一个个李万君们,用汗水,更用智慧,擦亮了中国高铁的“世界名片”。 搭上时代“高铁”,人生才能“起飞”
问李万君,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是谁?他脱口而出:“感谢那些教过我的师傅、感谢公司,更要感谢时代。” 李万君反复解释,自己讲的不是虚话。“如果当年不是进了长客公司,如果没有中国高铁,我可能只是简单的焊工。” 早年间,思量着身为焊工可能极其平凡的一生,他也曾彷徨;面对日本企业的极力挽留、新加坡公司10倍薪水的盛情邀请,他也曾动摇。但他总觉得,自己最大的舞台在中国。 李万君说,最为幸运的是,从时速八九十公里的普通列车,到时速250公里、350公里、380公里的高铁,自己的一生能与中国高铁时代同步。 2013年,李万君参加人社部组织的考察团访问悉尼。到达目的地后,考察团成员一一向澳方进行自我介绍。中方的官员、学者、教授自我介绍时,对方礼貌地点点头。轮到李万君时,他指着窗外说:“我是中车长客的工人,中国的高铁,还有你们窗外跑的双层轨道客车,就是我们制造的!”当时老外惊讶地张大嘴,热情地给了他一个熊抱……李万君回忆说,那一刻,他心里升腾起无比的自豪。“我更加明白,是国家的发展、企业的进步,为我们中国工人赢得了尊重。” 为满足高铁飞速发展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长客搭建了一个校企联办的培训平台,专门请李万君来当“教头”。他教法新颖,眼光独到,学生一蹲下实际操作,身体靠哪儿、角度怎么样、电流声音如何,他一看一听,就知道问题在哪儿,指导时往往一言中的,再复杂的技术,学生们也能很快掌握。 2008年长客公司向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技术攻关发起冲锋时,全厂只有李万君一个人能焊接出新的转向架焊接片。面对公司要在短期内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要求,面对400多名刚从技校毕业的“生瓜蛋子”,李万君彻夜难眠,苦苦思索,并成功将复杂的工艺分解为具体的操作步骤,根据学员的体态、姿势和用枪习惯,分批示范教学。最终,400多名学员全部提前半年拿到了上岗所需的欧洲焊接证书,而李万君的体重却轻了20多斤…… 这些年,他率领自己的工作室累计培训焊工1.5万人,其中一大批成为长客公司生产骨干,10多位被授予吉林省“首席技师”称号。 今天,李万君依然坚守在生产一线。走在焊花飞溅的车间,听到徒弟们亲热的招呼,李万君非常开心:“我希望徒弟们个个都能成为大国工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负时代,把中国高铁干得更好!”
荐稿人:lry 2017-04-29 执行编辑:zjy 2017-04-29 责任编辑:xwf 2017-05-01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