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1-10-03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1年10月1日第7版

文武全才的国门“外交官”
  阅读次数:101903

111007lry文武全才的国门“外交官”a

 

我边防战士在吐尔尕特边境线上巡逻 徐伟峰摄


      在祖国2.2万余公里的陆地边界线上,有一群身份特殊的军人。
      他们每天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边界线,与外军会谈会晤、联合巡逻、反恐演练、参观互访、互通边情、文化交流,严谨地处理着每一件边境涉外事务。他们就是鲜为外人所知的“边防会晤官”。
      他们职务不高,但责任重大。他们既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安全屏障,又是展示国威军威的窗口。他们既是边境防卫的最前沿,又是对外交往的第一线。因此,人们送给他们一个响亮的称谓——国门“外交官”。
                                                                           ——编者

                                                                          裴树军和俄方代表 李晓明摄
裴树军:能文能武有绝活
      裴树军,一名在中俄边界上兢兢业业、摸爬滚打二十多载的老兵,从普普通通的边防战士成长为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团长、边界代表。他把卫国戍边的豪迈壮志融入血液,身体力行,带领边防官兵扎根边陲,出色地完成各项边防外交任务,令俄军官高竖大拇指:“Хорошо,Хорошо!”(俄语“太棒了,太棒了!”)

一把冲锋枪打出“Хорошо”
      2010年5月28日是俄边防建军节,俄罗斯中阿穆尔地段边界代表机关按例对我方边界代表机关发出了邀请,时任中国奇克地段边界代表的裴树军上校欣然接受了邀请,并于当日率中方边界代表机关人员前往参加庆祝。
      活动中,大家参观了俄边防军人射击表演。表演刚一结束,俄方代表普希金便热情地邀请中方人员进行一场友谊射击比赛。面对突如其来的邀请,中方代表没有做任何准备。“都跟我上,咱们来者不惧。”裴树军一口答应,并亲自带队参加。
      上膛、举枪、瞄准、击发,中俄双方参赛选手的动作都十分规范。虽然是友谊比赛,但大家都暗地里较劲,谁输了脸上都会不好看。参赛人员分别进行卧姿、跪姿、立姿三种姿势射击,所有选手中,唯独裴树军全部命中靶心。俄方本以为射击比赛志在必得,却被裴树军一枪破灭。正在一旁观看比赛的俄上级机关上校会晤翻译谢廖沙看到这个熟悉的面孔,主动前来祝贺,他一手紧握裴树军的手,一手竖起大拇指,连连喊道:“Хорошо,Хорошо!”

俄将军亲自为他掐表计时
      其实,早在12年前,谢廖沙就认识了裴树军,也是缘起一场不经意的测试。当时谢廖沙还是一名少尉会晤翻译,当时他陪同俄远东军区纳依米洛少将的代表团到黑河好八连参观,此时的裴树军就是连长。连队战士展示了400米障碍跑的实力,个个身轻如燕,如履平地。纳依米洛将军很是佩服,但还是感到意犹未尽。他带着疑惑的目光,对着身材瘦弱的连长说:“能不能请连长为我们表演一下?”他想看看中国军队中一流连队的连长到底是个什么样,还要亲自为裴树军掐表计时。
      突如其来的测试,对于裴树军来说是一场考验,因为这不仅仅是代表自己和连队,而且还关系到中国军人的声誉,必须以优异成绩展示中国军人的过硬素质。裴树军暗自铆足劲儿,跳跃、翻越、匍匐、奔跑……即使已经练习过无数次的项目,他也丝毫不敢马虎,结果仅用1分32秒就跑完了全程,比最快的战士快了5秒钟。纳依米洛将军非常惊讶,高兴地对陪同的我方军区首长竖起大拇指说:“这位连长真不愧是中国一流连队的带兵人,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你们中国军队的实力。”
      就这样,年轻的裴树军给第一次来到中国军营的少尉翻译谢廖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隔十多年,彼此又是在看似一场不是较量的较量中相遇,裴树军两次为中国边防军人赢得了外军内心的尊敬。

魔术弹演变成信号弹
      为提高一线连队应付边境突发事件的能力,裴树军当营长时就坚持狠抓应急快反分队训练。他按照“反应快、人员齐、装备好”的要求反复强化各分队演练,使快反集结时间由过去的2分30秒缩短到了1分46秒,边情处置从报警到截获企图越界人员,仅需9分半钟,情况判断、处置能力明显提高。
      在一次边境演练过程中,裴树军发现某连队使用的绊发信号弹颜色单一,滞空时间短,且只有一发,遇有突发情况,哨兵很难准确判断事发地点,处置事件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于是他一直把改进信号弹的事挂在心上。
      2004年春节回家探亲,他看到侄子燃放的魔术弹,灵机一动:如果信号弹能连续发射,报警时间短的问题不就解决了嘛!第二天,他一下子买来20支魔术弹,一支支燃放,观察着魔术弹的特点,了解不同魔术弹的性能。一次,一发弹擦着他的面部升空,结果眉毛睫毛全烧掉了,额头上还烧了一块黑疤。
      裴树军为自己的发现和实验欣喜,他放弃休假,到几百里外的一个烟花厂找烟花制作工人,虚心求教,反复实验,不久后大功告成。他用不同的装药控制燃放颜色以准确判断方位;以速燃引信取代普通引信达到及时报警的效果;以增大装药量增高腾空高度,间接增加了滞空时间;连续发射信号弹,延长信号时间。新的绊发信号弹和原来的绊发信号弹比,报警时间由原来的5秒延长为15秒,并可以准确指示方位,精确报警,极大地提高了准确率。

                                                                                    学习是王广记的常态工作
王广记:会晤站也是文化名片
      吐尔尕特边境会谈会晤站管辖着我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边境480公里长的边防线上的外交事务。在站长王广记的心里,边境会谈会晤站就是一扇窗,边防会晤官必须坚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打造国际窗口,开展文化外交”的理念。也因此,他在小小的会晤站开创了“三吧一园”——“走廊画吧”、“楼道书吧”、“天然氧吧”和“高原小公园”。于是,帕米尔高原上的这个会晤站,成了吉方官兵眼中“最有文化的地方”。

“三吧一园”诞生记
      王广记永远记得,2008年到吐尔尕特边境会谈会晤站报到时的情景。小站四周白雪皑皑,院子里光秃秃的,一栋年久失修、外皮脱落的二层小楼和欢迎他到来的十几名官兵,以及一只摇着尾巴的大黄军犬,这便是王广记上任伊始的全部“家底”。
      面对这样一个高寒缺氧、信息闭塞、社会依托条件差、缺少文化气息的边防涉外单位,一个“创建‘三吧一园’,实施文化外交”的大胆思路,在他脑海里逐步形成。
      单位小,经费少,怎么办?这时,他想到了在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任参谋长时,经常有工作来往的克孜勒苏自治州口岸管理暨涉外办事处的党委书记张义杰。王广记利用到军分区开会之机,找到张义杰请求经费支援。当时,王广记的想法并不被理解:“小小会晤站,每年把边防事务工作处理好就行了,花那么多钱搞建设有啥用?”而当王广记娓娓道出自己的边防“文化外交”理念后,这位地方官员被打动了。
      有了资金,如何建设?王广记首先在全国各地邮购历史、地理、文学以及政策法规等各种门类的书籍800多套,设计建成了“楼道书吧”。同时,借助新疆自治区书画家协会的力量,收集书法、国画作品26幅,并制作了8块主题宣传栏,这样“走廊画吧”又诞生了。会晤站地处海拔3800多米的高原,氧气含量少,王广记带领全站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在院子后侧空地建起了两座温室大棚。经过会晤站官兵的精心栽培,半年后,一个拥有20多个蔬菜品种的“天然氧吧”奇迹般地落户高原。
      “作为一个涉外单位,无论它多小,但在建设它时,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代表着一个国家文明的水平,反映着一支军队的整体形象。”王广记还亲自设计了边境会谈会晤的“会标”。这个由握手、地球仪、和平鸽和橄榄枝等元素构成的“会标”,挂在会晤站的会晤厅里,显得庄严而友好,深受吉方代表称赞,并复制确认为中吉双边会谈会晤的“会标”。

会晤官也是一张明信片
      让王广记难忘的还有,第一次到吉尔吉斯斯坦口岸参加边防会谈的情景。当时,吉方外宾拿着“核桃”请王广记翻译,他一时语塞,多亏翻译廖新明及时“补台”。王广记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俄语”这块硬骨头。不仅他要学,而且要带领全站官兵一起学。此后,他带着3名翻译利用一周时间,汇编了口袋书《中俄双语会话100句》,人手一册,并办起“小站俄语广角”进行对话练习。每天业务学习和晚上点名,都要让翻译组织全站官兵将所学内容进行认真背记、朗读。
      俄语卷舌音较多,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攻下这一关,王广记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注重发音天天练、人人为师多对练、见物生词随地练、规定任务强化练”的“四练”俄语学习法。他坚持每天学习一句话,记两个生词,听几十遍俄语发音录音磁带、同步观看教学录像。经过一年的苦练,他最终能够说一口比较流利的俄语。

这个窗口是一面镜子
      在会谈会晤的间隙,不失时机地传播中国的文化理念,是王广记“文化外交”的一部分。
      在会晤站的文化活动室,王广记准备了《绿色中国》、《文化中国》、《奥运中国》、《上海世博会会展》、《新疆民间艺术》等反映中国文化的精美画刊,以及高原根雕、苏州刺绣、景德镇陶瓷等传统工艺品。荣誉室里则展示了中吉两国建交20年以来,双方在联合军演、救援、反恐、撤侨等重大国际性事务中密切合作的珍贵图片。
      一次,吉方代表奥通托巴耶夫上校走进荣誉室,看到如此全面珍贵的照片,不禁发出由衷的感叹:“这些历史资料很重要,它像一面镜子见证了中吉双边关系健康发展的光辉历程,浓缩了两国边防军队友好合作和友谊,中国军人‘哈拉少’(俄语意为‘好’)!”

故事汇:边防线上的快乐“外交”
“联巡外交”
现场:中吉边境、某地段边界线
      有时,中方哨兵会与邻国哨兵联合成一支队伍,共同巡边解决问题。这天,联合巡逻队伍刚翻过一道山梁,就停在了一条“T”形桩铁丝网旁。我方战士闫苍好奇地问吉方哨兵:“你们用这个护边?”吉方哨所班长卢热克说:“是的,这是2米高的铁丝网,一般人很难翻过去,你看下面。”他指着网下面一条3米宽的松土层,“这是专门用来对付不法分子越界的。”“这黑线是什么?”闫苍发现网桩上还缠了一条不易察觉的黑线。“中国士兵很仔细!”卢热克笑了,他右手握成电话状贴在耳边,“喂喂喂。”大家全都笑了,原来是电话线!10个小时的巡防任务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完美收官。

                                                                                                ——李代平

                                                                        俄边防军与我边防军战士们包饺子 张文建摄
“赛跑外交”
现场:中俄边境、黑河好八连界江哨位
      穿着厚厚的防寒棉衣,背着40多斤重的装具,异常光溜的冰面是跑道,这就是边界线上的一场赛跑。下哨途中,当时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我就向对面的俄罗斯哨兵挥一挥手,意思是来一次赛跑解解寒冷,他欣然同意。
      “Go!”口令一出,我俩在各自界江道上向着同一方向飞奔。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奔跑,但刚开始还是落到了俄哨兵后面,我保持住速度,留存体力。100米过后,他体力下降越跑越慢,我一举超过并把他甩落了一大截。最后,他大喊“你赢了——”,我才停下脚步。看着他不甘心认输的样子,我说:“你也跑得很快,下次我们还比赛。”可惜此后我们就再没碰上。
                                                                                              ——李建峰

“蔬菜外交”
现场:中蒙边境、塔克什会晤站
      “我们也想种这些菜,只是缺少资金,希望你们能支持一下。”这是蒙方边境会晤代表在参观我方营院时说的一句话。原来是院里左右两边的菜地让他非常喜欢。
      站长彭蜀辉笑着说:“种这些菜其实很简单,把种子播下去,只要湿度和温度适合就能长出来。”说完还详细地给蒙方代表讲解各种蔬菜的种植方法。中午,彭站长摘了些蔬菜,做出四道菜,另加一个辣椒炒肉和大盘鸡,蒙方代表吃完高兴地说道:“太丰盛了,非常感谢中方热情接待,但是……”欲言又止的表情非常可爱。彭站长知道他想说什么:“如果你们需要,下一次我们免费给你们提供一些蔬菜种子。”蒙方代表喜笑颜开。
                                                                              ——何朝志

“音乐外交”
现场:中吉边境、吉方会晤站
      8月30日,是吉尔吉斯斯坦边防军建立纪念日。王海乾一行5人应吉方的邀请,来到吉尔吉斯斯坦举行一次会晤会谈并参加了一场小型联谊会。
      在手风琴伴奏下,《喀秋莎》、《红梅花儿开》、《纺织姑娘》……一支支耳熟能详的歌,被双方用两种语言共同吟唱,像一支优美的交响乐在温馨的小屋里久久回荡。最后,王海乾带着另外4人唱起了《歌唱祖国》,嘹亮的歌声响彻边防军营,吉方官兵被他们的爱国热情与磅礴气势所感染,也主动加入到了歌唱的行列中来。有的随着旋律哼唱,有的跟着节奏鼓掌,其乐融融的氛围使边界线上的天空显得更加晴朗。
                                                                                           ——彭文斌

“武术外交”
现场:中俄边境、黑河好八连界江哨位
      界江的冬天,冰雪覆盖了江面。战士在江面上沿着巡逻道行走,向对面望去,远方300米就是俄方的战士。巡逻途中,两个俄罗斯战士向我们这边高喊,用望远镜一瞧,呵呵,他们两个人摔起跤来了。看来是表演赛,邀请我们观战啊!
      待他们打斗完毕,我们也不能示弱。一位山东的上等兵练起了家乡的武术,黑虎掏心、鹞子翻身、灵猴上树……一套拳法打下来,俄军两个摔跤战士目瞪口呆,直呼:“中国功夫‘哈拉少’(俄语意为‘好’)!”
                                                                                         ——盖钰龙

相关链接 国门“外交官”的八斗之才
      作为边防的外交使者,我们的边防会晤官还有哪些必备的素质呢?其实,他们也是“才”高八斗。
第一斗“才”:军事过硬
      尚武是军人的本色,打赢是军人的本能。在边防会谈会晤中,军人之间的交流少不了军事技能的切磋。即使是一些射击、格斗、长跑之类的基本技能比武,大家都暗中较着劲儿,非争第一不可。所以平日里边防官兵十分注重培养过硬的军事素质,他们常说:“决不能给中国军人丢脸。”
第二斗“才”:外语出众
      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语言不通,口齿再伶俐也白搭。语言沟通困难,会使会谈会晤陷入尴尬和被动,甚至闹出“国际笑话”。这时翻译便显得尤为重要。边防会谈会晤的翻译不仅精通外语,而且熟悉异国文化。他们既是会桌旁的传声器,又是首长的传令兵。虽然如此,在边境会谈会晤站需要掌握外语的并不是翻译一人,学习练习外语是一项常态工作,每一名会晤人员都掌握着1门以上的外语,大家说:“谈判中,语言便是武器。”
第三斗“才”:精通法规
      办事不离法,感情不越法。边防会谈会晤工作涉及到国家的利益,会晤双方都不能逾越边防政策法规的红线。这就要求会晤人员能对双方共同签署边界合作协议、管理规定和各自国家政策、方针及边防政策法规了如指掌。这样不仅保证了会谈会晤顺利进行,还能在法规之间游刃有余,圆满地完成维护国家利益的任务。
第四斗“才”:善于交际
      “朋友多了路好走。”其实,这句话在边防会谈会晤的交往中也很实用。会晤官不但要懂得办桌面上的事,还得会处理台下的活儿。因此,在平日的交往中,大家如同邻居之间相互串串门,组织一些官兵互访、酒会、演出、体育比赛之类的活动,交流交流感情。这样处理起一些边防涉外事务自然也更容易沟通,避免误会。
第五斗“才”:沉着冷静
      “边防无小事。”在边境上突发情况难以预料,非法入境、牲畜越界、灾害过境等棘手的问题,处理不妥容易影响两国关系和边防的稳定。边防会晤官不仅要有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还需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这样处理边防涉外事务才能得心应手。
第六斗“才”:乐于奉献
      会晤机构与边防部队通常驻守祖国边境一线,不是高山就是雪原,或则远离城镇,环境恶劣。常年坚守在边防会晤站的战士们最喜欢唱的歌就是《十五的月亮》,一唱心中想家的迫切心情就会减轻一些。
第七斗“才”:注重礼仪
      大乘之邦而重礼。在边防会谈会晤工作中,除了正常的会晤礼仪,还要更加注重细节,比如翻译要注意外军的思维习惯,交流中切忌谈及对方的工资、官衔、晋升等敏感的话题,会晤官要深谙对方的民族习惯,不触及对方的禁忌,彼此充分尊重、平等相待。
第八斗“才”:深谙异国文化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双边会晤中,边防会晤官不仅要有高超的谈判技巧,还要懂得对方的民族风俗,尊重他们的文化习俗,在交流中尽量按照他们的习惯方式办事。比如俄罗斯人爱喝伏特加等高度酒,你要能在酒宴中摆上几瓶上好的中国烈性白酒,那对方会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友好,会谈会晤气氛将会更加融洽。
                                        (本版内容摘自《解放军生活》2011年第9期)

 

   推荐人:lry     2011--10--03       执行编辑:lry     2011--10--03      责任编辑:zjy  2011.10.05

0
 

上一篇他是“双枪李向阳”的原型
下一篇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英对照视频)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