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06-2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9年6月28日第5版

“让我成为青年人治学路上的拐杖”
95岁高龄院士王振义首次面向全国直播“授课”,延续“开卷考试”模式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黄杨子  阅读次数:5593

王振义院士为全国各地的医生进行病例讨论直播试播

王振义院士为全国各地的医生进行病例讨论直播试播

 

  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医生次仁央宗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竟然也能有机会“面对面”聆听院士授课。2019年6月27日,万里之外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示教室内,95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为遍布全国的42家血液病医联体单位成员正式开展首次病例讨论直播。
  血液科主任李军民介绍,继5月16日进行病例讨论直播试播之后,经过技术平台等调试,远程课堂正式上线,未来或将成为每周例行的常规化培训。这意味着,来自上海瑞金医院血液科的院士与专家,将把“热腾腾”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几乎零延时地送往全国各地。

  “解题思路”娓娓道来

  上午9时,瑞金医院门诊18楼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更有陆续前来的青年医师站着听讲。本院医生、医联体单位学员与第4届骨髓瘤学习班的成员正在全神贯注聆听关于CART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后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讨论。网络另一端,全国42家单位的会议室正被点亮:嘉兴、淮安、涪陵、景德镇、日喀则……
  讨论的这名60岁男性髓外浸润患者,于2015年由于骨髓瘤首次入院。虽然化疗与CAR-T治疗都曾短暂有效,但患者依旧三次复发。目前,新方案虽能暂时缓解病情,可肿块依旧存在,眼见着可获取的骨髓瘤治疗技术几乎都用过了,下一步患者还能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吗?
  这场“未雨绸缪”的疑难病例讨论,整整持续了一上午。会场内,王振义通过事先床旁会诊为患者查体的结果,结合一周的最新文献查阅分析,向学生们娓娓道来他的“解题思路”:为何这名患者的骨髓瘤会复发?现在的骨髓瘤患者人群是否较以前发生了变化?他生动地提到肿瘤的“克隆演化学说”,“就像草原上的狼群与兔子,在治疗药物消灭狼群的同时,兔子可能大量繁殖,引发新的疾病症状。”
  李军民解释,“王老师更希望通过病例向学生介绍治疗思路与全球学界的最新进展。”据悉,病例讨论直播的基础来自于王振义自创的“开卷考试”模式。每周一,科室里的青年人搜集挑选临床中最亟待解决的疑难病例并提出问题,每周四由他解答。“开卷考试并非我考学生,而是学生考我。”王振义打趣道,“他们如今都是临床教研的骨干力量,非常繁忙,而我相对空闲了,可以用我的知识和经验成为他们的眼睛,节省他们的时间。”

  远程教学期待借助5G技术

  血液科副主任糜坚青告诉记者,自2016年3月上海瑞金血液病医联体正式成立后,经过两度扩容,从最初本地的7家成员单位发展至全国的42家成员单位。“近年来,王老师几乎把上海的医联体单位都跑遍了,可他心里还有外地更多的疑难患者:‘只要病人需要的,我们都应该力所能及去做,但我年事已高,只能借助越来越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他直言,“医联体并非只有转诊、会诊的合作形式,王老师毕生的经验、对医学的执著以及对疾病的分析思路,不仅值得瑞金人学习,理应成为惠及全国更多青年医师的宝藏。”
  瑞金医院血液科与“心医学院”平台一拍即合。医联体远程平台负责人、院团委副书记李啸扬介绍,通过手机程序、微信公众号平台和网站均可同步观看直播。记者在会场打开网站发现,屏幕上清晰显示课件内容与现场讲课实况,延时仅以秒计,对听课与交流并无影响。
  “目前平台通讯建立在4G技术上,下一步期待借助5G技术,达到‘医联体单位提供患者病例,瑞金专家能实时查体、解决问题’的目标。”李军民介绍,如在上饶市人民医院的患者,可由对方医师先汇报病史、传输既往报告后,再让患者进入视野,“王老师可能会要求镜头拉近,查看脾脏是否肿大、身上是否有出血点等。因此我们期待,未来5G技术还将进一步提供即时高质量图像传输,让远程教学真正跨越时空距离。”

  以行动坚守医者初心

  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医务科主任龙子雯兴奋地告诉记者,“三年来听到不少来自家乡的声音,但这次最为特别、亲切与自豪。”由于时差原因,原本清晨无需到院的医生们起了大早,聚集在远程医疗会诊影像中心。除了本院血液科的6名医师,来自拉孜、江孜等地的骨干力量也专程赶来,只为亲眼一睹院士授课风采。
  “王院士今天还是拄着拐杖到病房,一定要亲自为患者查体。”次仁央宗对一个小细节印象深刻,“他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患者身上的红痣,可能与病情有关。治学严谨的他用实际行动教会我们不能失去医者的初心。”
  万里之外的“同期声”,让上海医生的帮扶又深入了些。龙子雯说,下一步基于血液病医联体平台,希望沪藏两地能更多开展此类教学直播,真正为当地医生实现“造血”目标。
  将近中午12时,瑞金医院会议室现场仍有大批医生“舍不得”离开——他们纷纷举手,期待王振义院士与血液科专家们继续解惑。耐心聆听完最后一个问题后,王振义才慢慢站起身,接过拐杖。“许多疾病尚无理想的诊断治疗方案,因此医学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他说道,“拐杖是老年人的帮助,而我,也希望能成为更多青年人治学道路上的拐杖。”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6月28日第5版)

 

 

 

荐稿人:ffy 2019-06-28  执行编辑:zjy  2019-06-28  责任编辑:lyh 2019-06-30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收下56把钥匙,便不能辜负信任
下一篇在科技创新道路上至诚报国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