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10-10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9年10月10日第3版

创“中国方法”,寻数学之“道”
“人民科学家”吴文俊“一辈子就是在做学问”
作者: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阅读次数:4989

1955年,吴文俊在中科院数学所作拓扑学的学术报告

1955年,吴文俊在中科院数学所作拓扑学的学术报告

 

  将吴文俊称为中国数学界的“泰山北斗”也不为过。1956年,他就与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他又和袁隆平一起站上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
  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提出的“吴公式”“吴方法”具有极强的独创性,成就泽被至今,甚至激发了人工智能领域的跨越。今年9月17日,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开辟数学一方新天地

  1234567……普通人看来再平凡不过的数字,在吴文俊眼中却如此美妙,值得用一辈子求索其中之“道”。拓扑学被称为“现代数学的女王”。上世纪50年代前后,吴文俊由繁化简、由难变易,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他的工作承前启后,为拓扑学开辟了新天地,令国际数学界瞩目。
  吴文俊不满足于此,他又开启了新的学术生涯:研究数学机械化。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他提出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开辟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这一方法后来被用于解决曲面拼接、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高技术领域核心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一场关于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研究与应用的高潮。
  2006年,年近九旬的吴文俊凭借“对数学机械化这一新兴交叉学科的贡献”获得邵逸夫数学奖。评奖委员会这样评论他的获奖工作:展示了数学的广度,为未来的数学家们树立了新的榜样。

  “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重大技术创新发展的基础。今天的中国,越来越认识到数学这样的基础学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原创的价值。
  吴文俊是先行者。上世纪70年代,《数学学报》发表了一篇署名“顾今用”的文章,对中西方的数学发展进行深入比较,精辟独到地论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世界意义。
  “顾今用”是吴文俊的笔名。正如这一笔名所预示的,吴文俊逐步开拓出一个“古为今用”的数学原创领域。他曾对人回忆:我们往往花很大力气从事对某种猜测的研究,但对这个猜测证明也好,推进也罢,无非是做好了老师的题目,仍然跟在别人后面。“不管谁提出来好的问题,我们都应想办法对其有所贡献,但是不能止步于此。我们应该出题目给人家做,这个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吴文俊说。
  中科院院士、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原院长郭雷曾撰文回忆,作为享有盛誉的数学家,吴文俊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独到见解,“他认为,中国数学最重要的是要开创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领域,创立自己的研究方法,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
  许多人评价,吴文俊“一辈子就是在做学问,一心一意做学问”。他公认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非常勤奋、非常刻苦;二是非常放得开,为人豁达,不受私利困扰。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各种活动邀约不断,吴文俊公开说:“我是数学家、科学家,不想当社会活动家。”他也曾说:“我们是踩在许多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才上升了一段。应当怎么样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呢?我想,只有让人踩在我的肩膀上。”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10月10日第3版)

 

 

 

荐稿人:ffy 2019-10-10   执行编辑:ffy 2019-10-10  责任编辑:zjy 2019-10-10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将国家重任放在肩上,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下一篇精研挚爱铸匠心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