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0-07-25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2020年7月24日第2版 |
中国战鹰的“健康神医” |
——追记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倪世宏 |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温庆生 通讯员 陈卓 闫伟亮
阅读次数:3677
|
【奋斗强军】 不是空军飞行员,却时刻关注着空战的一举一动。 没有驾驶过战鹰,却始终守护着战机的一寸一毫。 未曾翱翔在空天,却判读着空中态势的一分一秒。 业内人士叫他中国战鹰的“健康神医”,部队官兵称他为守护战鹰的“110”,他是倪世宏,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飞控与电气工程教研室教授。 作为全军飞行参数数据处理专业领域的领路人、开拓者,倪世宏入伍41年,矢志对飞行参数进行系统解析判读,着力还原战机真实飞行轨迹、战斗状态,4000余个全空军主战飞机的典型案库、2万余个部队一手数据,记录了他一生逐梦祖国空天矢志飞参事业的无悔追求。 2020年3月20日,倪世宏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年仅57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跳,仍和飞行参数数据处理的电波紧紧联系在一起。 赤子丹心 烟雨金陵,北望长江。 1963年,倪世宏出生在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乡一个小村落。求学路漫漫,翻山越岭5公里,倪世宏才能到达学校,但这并没有浇灭他的斗志。1979年,倪世宏以物理单科满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大学。面对志愿表,他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上军校!去当兵!” 这一次,他的行囊装满的是报国憧憬和远大志向。 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倪世宏背上行囊,伴着绿皮车的摇晃来到古城西安,成为原空军工程学院一名航空机务特设专业本科学员。 大学四年,倪世宏没有一门课低于90分。“他沉默寡言,成绩好,很低调。”但“低调”的倪世宏时有惊人之举,一位战友突发急病,他第一个站出来,把当月津贴全部捐给战友。 1991年,刚刚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倪世宏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赴国外学习深造,这让倪世宏犯了难,学习的领域和自己本专业相距甚远,家里的孩子才1岁,怎么办?自己是党员,党让去哪儿就去哪儿。倪世宏安顿好妻儿,背上行囊,一路向北。 这一次,他的行囊里,装的是忠诚使命和感恩之心。 国外学习期间,面对语言不通、饮食不适等诸多困难和西方的技术封锁,倪世宏迎难而上,向全新的学科领域发起冲锋。长期高强度的学习,让身高一米八的倪世宏瘦得不到130斤。没人能想到,正是这个消瘦的身躯,在飞行参数数据处理领域“无人区”里披荆斩棘,逐步成为军队飞行参数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的顶级专家,率先创建出国内集本、硕、博、任职于一体的飞行参数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扛起第一代空军“飞参人”的使命 1991年,第一次接触飞行参数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的倪世宏,亲眼见到外军飞行员通过飞行参数改进飞行动作,深受震撼。面对中国空军对这一技术的迫切需求,他主动扛起第一代空军“飞参人”的使命,从零起步,开始一场寂寞的长跑。 这一“跑”,就是29年。 “别人都说飞参难干,我心里就是憋着一股劲儿!”回国后不久,倪世宏开始了飞参地面处理设备国产化研究。他带领团队在一无教材、二无经验的条件下,对着密密麻麻的十六进制代码,逐个字节、逐个位数进行跟踪分析,终于摸清了数据结构,破解了数据译码机制,实现了三代战机飞参地面处理设备国产化。 这是军队飞参领域向前跨越的一大步,但倪世宏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带领科研团队转向下一个挑战。 当时全空军几十种机型,每种机型的数据记录格式、解码公式都不同,要适配每一种机型,研发工作量极大。整整两年,倪世宏带领团队奔波5万余公里跑遍各个部队。1996年,他牵头带领多个军工企业进行“飞行故障通报专家系统”技术研究。由此,飞参数据地面判读系统实现了对空军主战机型的全覆盖,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你们有问题,24小时内我一定会给出解决方案。”这是倪世宏对部队官兵的承诺,他也因此被誉为“飞参110”。 2006年,某部执行重大演习任务,一台飞参处理器出现故障,维修过程中又出现“并发症”。十万火急!部队立即向倪世宏呼救。 深夜,电话响起,倪世宏立刻起身,进行长达4个小时的技术指导,听到军线电话那头战鹰顺利腾空的呼啸声,倪世宏才蜷缩在沙发上进入梦乡。 想方设法让授课出彩 白鹿原下的龙泉湖畔,流水淙淙,桃李飘香。 倪世宏在此矗立良久,无暇顾及美景的他,因为任教之初碰了一鼻子灰:课程原理复杂、内容抽象,即便使出浑身解数,试讲也未达到满意效果。他暗下决心,一定想方设法让授课出彩。 为了当个好教员,倪世宏住进航空兵部队,把飞行保障的每一个细节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回到学校,他对课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张幻灯片反复打磨。从实际案例到教学大纲编写,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体系建设,倪世宏呕心沥血,不知付出了多少。 在倪世宏不懈努力下,1994年,领先国内的军队飞参“第一课”在原空军工程学院本科生课堂开课,实现了全军飞参课程体系建设划时代的突破。 提起飞参,南部战区空军某部综合监控师李祥彬坦言,一开始,他对飞参认识很片面:“就是记录个数据,离了它战机照样能升空制敌。”面对当时还是学员的李祥彬的质疑,倪世宏没有生气,而是找出一件某战机事故残骸和一套飞参数据:“飞参就是战机的判官、医官和法官,它让我们守住飞行安全的底线。” “倪教授上课时,会一直观察每一名学员的眼神,根据学员反馈把握授课节奏,围绕核心知识点串联课堂知识与部队实践,既调动兴趣,又加深学员的理解。”研究生学员严智说。因教学成绩突出,倪世宏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 2009年,上级指示倪世宏团队,尽快形成专业培训体系,让全空军飞参处理岗位人员都能“持证”上岗。为了完成培训体系,同事谢川回忆,那段时间与倪教授出差特别频繁,就连在路上,都在讨论哪个案例更贴近部队。倪世宏和战友的付出,让资格认证培训班覆盖全空军每一个航空兵部队。 作为空军飞参领域的“泰山北斗”,倪世宏始终甘为人梯、甘当伯乐。躬耕教学37载,倪世宏为空军飞参领域建设留下一批又一批高层次人才:空军飞参首席总师杜军、全军优秀教师董文瀚、飞参学科带头人谢川、青年教学骨干张鹏…… 2018年年初,倪世宏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项目评审结题、学员期末考试,等等。他已经感到身体不适数月之久,忙完工作赶赴医院,才发现已是肺癌晚期。 经治疗,病情刚趋稳,倪世宏就迫不及待返回岗位。那段时间,倪世宏一边整理自己手中数据资料,为青年教员进行技术攻关做准备;一边继续承担新学期教学任务。为保持状态,他包里随身备着镇痛药物,无论被病痛折磨得多么难受,只要站上讲台,他依旧活力四射。 倪世宏的一生,像一支蜡烛,在将燃尽之时,仍发出最大光亮。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7月24日第2版) 荐稿人:lry 2020-07-24 执行编辑:lyh 2020-07-24 责任编辑:zjy 2020-07-24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