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0-09-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20年9月18日第4版

耿双双上岗记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史自强  阅读次数:4617

耿双双在打扫卫生

耿双双在打扫卫生

 

  得知县环卫部门要来村里调研,河北南皮县寨子镇西街村村支书袁洪胜心里一咯噔:“会不会有什么卫生死角?”

  哪知现场一看,街面上没见一个塑料袋或明显垃圾,引来阵阵称赞。袁洪胜有些惊讶,赶忙向周围村民悄悄确认:“这条过道是谁在负责来着?”

  “那不是公益岗位的嘛,耿双双!”

 

  上 岗

 

  2019年4月,村委会贴出一张公示单。公示的内容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可能普普通通,但却让耿双双激动难眠——她终于有工作了。

  耿双双只有小学文化,识字不多。但她清晰地记着她的名字在那张公示单上的位置,“序号4,第四个”。

  由于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耿双双走路时一摇一晃。南皮县的五金产业做得挺上规模,大大小小的五金加工厂常在村里招工,不过招来招去,这些工作机会都绕过了耿双双。有明拒,也有婉拒。

  能拥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对耿双双而言是十分迫切的需求:丈夫有较严重的肝病和肾病,两个姑娘都在上小学,前几年看病欠下几万元外债,而家里仅种着两亩地,日子紧得很。

  听说村里要招募公益岗位,耿双双迫不及待地报了名。在经过村民代表评议等环节之后,她的名字出现在了村委会的公示单上。

  作为贫困户的耿双双,在36岁的年纪,迎来了一份新的工作——西街村保洁员。

 

  上 心

 

  以前,只有赶大集、接送娃上学,耿双双才会走出自家小院。即便出门,她也很少在外停留,更怯于和邻里乡亲寒暄,办完事,就急匆匆往家赶。

  然而这次上岗,让她发生了变化。她走出了家门,因为卫生问题,时不时还跟村民交流沟通。

  对于这个岗位,村里要求早上6点起来打扫就行,她呢,才4点刚过就爬起来了,忙着开工。

  村里分配给耿双双负责的,是家门口和临近的共计两个村中过道的卫生打扫。过道有三四米宽,加起来总共三四百米长。

  可别小看这几百米。扫长街和扫自家小院不同。一开始毫无经验的耿双双,闷头扫,先把垃圾扫到街道一侧,但一阵大风,半个小时的辛苦就白忙活了。真令人懊恼!

  慢慢地,她摸索出了“分段清扫法”:每一段将垃圾先扫到一个避风的角落,最后统一清理。小小的改变,减少了重复劳动,节省了体力,也提升了工作效率。

  然而,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

  长街上为什么总有垃圾?拿村民袁某来说,他时常站在家门口,胳膊一抡,手中的垃圾袋哗啦一下就扔在了街角,有时直接散落在路上。一些村民多年的积习,破坏了村里的环境。

  耿双双为此非常头痛,但她又不敢直接上前劝阻,只能默默想招儿。一次,袁某眼看又要“出手”,耿双双就在一旁候着。袁某扔完还未及转身,耿双双已一瘸一拐地弯下腰,拾起了所有垃圾。耿双双一言未发,袁某却臊红了脸。那之后,袁某再未向外抡过垃圾。

  由一及多,小村里泛起环卫涟漪。没多长时间,不少村民转而将垃圾扔进垃圾桶或打包置于门前,待统一回收清理。耿双双负责的这两个村中过道,卫生情况因此大为改观。

 

  上 进

 

  “嗨,嫂子,今儿你去帮我接下孩子吧?”

  “行啊,一会儿给你送家啊。”

  一场大雨过后,路面变得泥泞难走,耿双双腿脚不便,只好拜托邻居去学校顺道把自家孩子也一块儿接回来,邻居爽快应下。这要放在过去,她是万万不敢也不愿开口的。

  在公益岗位上忙活了一段时间,耿双双与邻里乡亲的接触越来越多。尽管仍是个不爱说话的性子,但她的勤快、负责,让大家对这个曾经“熟悉的陌生人”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乡亲们也乐于搭把手,帮她家晒晒麦子、修补房子、接送孩子。

  耿双双敢找邻居帮忙了,这得从一次微信群里的盛赞说起。

  有一次,手机不断传来新消息提示,耿双双打开一看,村民群里正有很多人“齐刷刷”地在点赞。不明所以,她向上滑动页面,原来村支书发了一则表扬稿,夸的正是她!

  “咱们村里啊,这个耿双双,公益岗保洁,干得漂亮,给咱们贫困户长了志气……”

  此话一出,大伙接力发表情包、竖大拇指为她点赞。耿双双看了很惊喜,转而又眼泪汪汪,她用手擦了擦眼角:“嗯,还能干点事……”

  大伙的认可,让耿双双多年来因为残疾和贫困而形成的自闭,逐渐消融了。

  公益岗位每月360元的收入不多,但稳定。这两年,村里还为耿双双一家办了低保。她丈夫一年多来病情好转,也成功应聘上了公益岗。

  袁洪胜说,保洁、护林、护路等扶贫公益岗,给贫困户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也带动了一些群众参与村里的大事小事,“有了工作啊,就没有‘等靠要’了。要是还用这个词,那也是‘靠’双手,‘要’努力,‘等’着盼着娃能有出息!”

  2020年6月,耿双双一家成功脱贫,她费劲儿顶了多年的穷帽子总算是摘下了,而她的收获可远不止这个。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9月18日第4版)

 

 

 

荐稿人:ffy 2020-09-18   执行编辑:zjy  2020-09-18  责任编辑:lyh  2020-09-20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我喜欢数学 更喜欢教数学
下一篇20余年坚守国防科研一线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