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0-10-14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13日第5版

邵祥理:给克青孜村百姓“捎箱梨”
作者:中青报记者 李晨赫  阅读次数:4425

邵祥理(左一)在工作中

邵祥理(左一)在工作中

 

  2019年1月4日

  凌晨1点多回到宿舍,发现地上有村民送来的干果、酸奶、石榴、苹果,床头摆着两个缝了祝福话语的枕套,桌上有热伊麦·艾尼小朋友写的一封信,题目是“写给小爸爸的信”。读完热伊麦·艾尼的信,我知道,援疆驻村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如果一转身就能看到2018年的自己,我还会对那个自己说,嗨,没什么大不了的,苦了再憋着、痛了再忍着。前行再难,自己选择的路必须认真走完,若不是终点,就一直微笑向前。因为,前面你就能收获满满的感动。我无悔援疆,更无悔驻村。

  2020年1月25日

  忘不了初来村里开展工作时的“手忙脚乱”,怎么做,没人说;做什么,自摸索。驻村第一周,用“临深履薄”形容,最为恰当不过。我从来对“无师禅自解”持怀疑态度,惟苦干实干狠干,摸索渐进,总结提高罢了。

  忘不了入户走访时群众期盼的眼神,那种眼神提醒我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当家人、做亲戚;帮真困、解实难。一直到现在,我觉得他们就是我的亲人,就是兄弟姐妹、大叔大妈,以后仍然还是。

  忘不了办了一件件好事实事,解决了一桩桩难事急事后,村民们竖起的大拇指,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共产党派来的干部”,是我们最好的标签。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丰富和提升了自我,岂止是两全其美这么简单。

  感谢村民配合,你们的善良、热情、淳朴,给我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记。我既是“北京儿子”,又是“北京爸爸”,愿意永远做你们的“捎箱梨”,也会兑现自己的承诺,每年来看你们一次。届时我们大家仍然宰羊喝酒唱歌跳舞,一如驻村这两年。

  ——新疆自治区金融办驻村工作总领队、驻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克青孜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邵祥理

 

  19年一次的“双节”同庆时,邵祥理回到了北京。这是2020年春节之后,他第一次踏上北京的土地,第一次回家。

  2017年8月,作为中央机关第九批援疆干部,邵祥理从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稽查局对口支援一线,来到新疆。

  2018年1月,他主动申请到南疆参加“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记者注)驻村,担任自治区金融办驻村工作总领队,驻阿图什市松他克乡克青孜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邵祥理的第九批援疆工作已经结束。然而,他选择继续留在新疆,用自己的力量,为新疆的老百姓作出更长久的贡献。

 

    克青孜村的大家长

 

  2017年12月,在自治区金融办驻村工作申请表上,邵祥理手写下三条备注:1、个人强烈申请;2、首选克青孜村;3、服从组织安排。

  从东走到西,克青孜村有将近6公里。当时的克青孜村,处于“应退未退”的状态——全村人均收入达标了,“两不愁三保障”也都达到了,但安全住宅、安全饮水的指标没有达标,村容村貌和发展规划都比较模糊。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邵祥理组织工作队员先对全村3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两轮走访。接着,他发挥金融监管干部援疆扶贫的特长,为村民设计了私人订制的脱贫计划。

 

邵祥理在工作中

邵祥理在工作中

 

  邵祥理说,在村里的事上,向上级部门要政策、要资金、要项目,社会资源对接,和朋友熟人开口求支援,他绝不犹豫。

  邵祥理做的事情,感动了一些人。有的企业主动询问能做些什么,平安产险先后两次给村里支援了60万元,嘉合基金资助了学生游学的费用。更为难得的是,这些援助还会持续下去。

  拿到资源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给贫困户“私人订制”脱贫模式。这是邵祥理花心思最多的地方。

  有养殖种植经验的,工作队实施“点对点”养殖项目,用扶贫资金300万元支持团队为190户贫困户购买奶牛和修建棚圈;为种植恰玛古和胡萝卜的贫困户申请补助金,硬化道路,方便农产品运输。

  有工作能力却有家庭负担的,工作队通过盘活村袜子厂,协调村服装厂成功与深圳援疆企业合作,为数十名妇女提供了工作岗位。引导富裕户投资500余万元,兴建了酸奶制品加工厂和油料厂。鼓励村里致富带头人在集中连片新区投资300余万元兴建惠民市场,内设的理发店、小超市、烤肉店不仅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更增加了就业岗位。

  邵祥理曾经沾枕头就着,驻村以后,这样的睡眠早已成了奢望。常常刚躺下,宿舍的门就咚咚被敲响了。调解阿娜尔古力家的婆媳矛盾,帮助买里克扎提的妈妈办转院手续,布合力其家的 “熊孩子”又不听话了,他得去给孩子上一课抓抓学习。凌晨两三点接到紧急任务是常事,他习惯了繁忙与琐碎。

  邵祥理的父亲曾在村党支部工作。他和父亲开玩笑:咱爷俩先后当“村官”,但我做的事情更有意义。他从父亲身上耳濡目染学习到在村里工作的方法,更培养了在村里干出一番事业的使命感。在基层积累了大量的扶贫经验,他希望在农村作出比在大城市更大的贡献。

  邵祥理联系社会资源资助了百余名学生,组织学生3次去北京、上海游学,给村里大学生前后发放了26万元助学金。北京的名医也被他“刷脸”拉来新疆,支援手术,甚至邀请到村里开展义诊。在邵祥理离开克青孜村前,还给村集体账上留了60余万元。

  2017年援疆以来,自治区鼓励援疆干部参与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邵祥理结对的亲戚叫合力其古力,这位阿姨每次见到邵祥理,都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叫他:“捎箱梨”。2019年1月,邵祥理荣获得“自治区脱贫攻坚贡献奖”称号;2019年7月,他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也是唯一出任“访惠聚”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援疆干部。今年9月,他获得“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援疆干部”称号,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记二等功。

 

    错过的与坚守的

 

  2020年农历八月十六,邵祥理第一次骑上了共享单车,吃了驴肉火烧和麻辣烫,为此还发了一条朋友圈。

  共享单车从诞生到兴盛,再从鼎盛到衰落的4年,一直在村里的邵祥理不曾参与。而他错过的,不止这些。

  2014年起,为响应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邵祥理赴江西省定南县挂职两年;2017年起他开始援疆。加上未来3年将继续援疆,这10年中,他将在外地生活工作8年。

  儿子小升初他在挂职,初中升高中他在援疆,明年高考,他也将在援疆中度过。邵祥理有时觉得,确实对不住家人。但他对孩子说:“这是男子汉应有的担当,总有人会承担这种事的。现在,这个责任交到爸爸身上了。”

  上个月,邵祥理的妻子带着要上高三的儿子在学校附近租房,以节省路上的时间。找房、搬家等常常由家里男性完成的家事,作为丈夫和父亲的邵祥理又缺席了。

  但他没有缺席的是村里孩子的教育。孩子逃学,邵祥理先去“收拾”家长,再“收拾”孩子。他每周都会至少去一次学校,跟孩子们谈心。“知识能改变命运,你看,我也是农村孩子,我爸爸是文盲。考上了大学,我就能来到北京工作,你们以后也一样。”

  他前后组织了两批50名学生去北京、一批25名学生去上海旅行。一次旅行来回一星期,路费、住宿费加起来,一个学生要花1万多元钱。如果把这些钱“发给”村民,足够三个人脱贫了。

  但邵祥理坚决不同意这么干。这不仅是因为他不允许自己的工作队在数字上脱贫,更是因为,作为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他深知这笔钱能给这些孩子埋下希望的种子。金钱有价,希望无价。“20多个孩子,只要回头有一个人考上了北京,这笔钱就值了。”

  古尔邦节,当地干部给邵祥理发来的短信里说,“你是一个大好人,你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

  在邵祥理帮忙联系下,村民阿尼古丽和艾尼弯这个假期来北京看病。他们背来了一大箱好吃的到邵祥理家做客。艾尼弯说,邵书记在村里特别大方,但没想到邵书记的房子这么小。

  他们可能不知道的是,除了去双方父母家探亲,邵祥理一家三口没有过一次全家旅行,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他在驻村之初就跟爱人商量,把援疆补助、驻村补贴等津贴全部用来开展工作,帮助村里困难家庭。驻村两年半以来,他从自己腰包掏出了近20万元,身上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

  村民坏了缝纫机,没法继续搞生产,邵祥理赶紧送钱过去;村里今年考学是历史上成绩最好的一年,有9名小学生考上了疆内初中班,每名学生,邵祥理自掏腰包奖励1000元。

  阿尼古丽夫妇跟邵祥理说,村民们都很想他,希望他快点回去。

  “40多岁的人,有时候有些迷失。习惯了北京高大上的生活,但内心还是希望做个简单的人,不要随波逐流。”邵祥理想找到自己。他发现,在村子里,身体无比疲劳,而内心却无比纯粹,敢想敢干的劲儿又回来了。

(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20年10月13日第5版)

 

 

 

荐稿人:ffy 2020-10-13   执行编辑:lyh  2020-10-14 责任编辑:zjy 2020-10-14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用灵魂创新,让北斗比肩世界一流
下一篇岁月无声 英雄无悔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