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0-12-26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5日第5版

援鄂护士
曾经“上过头版”,归来仍冲一线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央秀达珍、韩方方  阅读次数:4111

12251.jpg12252.jpg

图为3月10日,青海医疗队队员刘海婷(左)与许国娟在武昌方舱医院等待出舱时小憩(新华社记者费茂华摄);右图为12月16日,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刘海婷(左)与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士许国娟重逢时拍摄合影(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12253.jpg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12月16日,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护士许国娟在给患者检查视力(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下图为12月16日,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刘海婷在药房取药(新华社记者张龙摄)。

  再次见到刘海婷和许国娟,她们依旧戴着口罩,面对患者,冲在一线。

  只是,她们脱下了防护服,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从“头版”回归平淡。

  在空荡的方舱医院里,刘海婷和许国娟身穿蓝色防护服,坐在病床前,许国娟轻轻靠在刘海婷的肩膀上,互相依偎着,雕像一般,身后的窗户里,阳光正努力透进来。

  新华社记者镜头下的她们“火”遍全网,甚至“火”到了意大利。

  3月10日,武汉武昌方舱医院休舱,刘海婷和许国娟自愿报名去做最后的消杀工作,在等待出舱的时候,她们觉得有点累,便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

  “我可以靠在你身上吗?有点困。”“可以,休息会儿吧。”这一幕便成为经典。所有的疲惫、所有的努力在这一刻化作依偎,时间仿佛也为她们停止。

  3月12日,意大利《共和国报》在其头版和脸书账号的封面,发布了这张照片。

  然而,在出发去武汉之前,这两位来自青海省海东市的姑娘素不相识。因为疫情,她们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同一个方舱医院连续奋战了43天,直到休舱。

  生命中,有些人只是擦肩,却铭记心头。

  虽在同一座城市,但她们很少有机会见面。“我们会经常在朋友圈互相点赞。”“我会关心她过得好不好,毕竟是生死之交。”

  2020年,对她们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

  现在,刘海婷终于能留长发、挽发髻了。

  10个多月前,她为了奔赴武汉,剪掉了留了20多年的长发。“直接剪到了耳朵这儿,我哭了很久。”26岁的刘海婷用手比划着。

  这个爱美的姑娘,是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的一名护士。她话不多,有些腼腆,面对记者的采访,她紧张得脸上红扑扑。

  记者到医院时,她正忙着清点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除颤仪、呼吸机等设备。从武汉回到工作岗位后,她依旧日复一日认真做着日常工作。

  “我们科室的患者大多都是老年人,要求具备过硬的技术和足够的耐心,刘海婷都做到了。”海东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护士长马玉琴说。

  回忆起当初报名去武汉的场景,刘海婷仍历历在目:“那是2月4日凌晨1点多,接到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时,我正在医院上夜班。”

  “说不害怕或没有犹豫,那是假的。”尽管已知有医护人员被感染,可工作仅3年的她仍第一时间报名。

  瞒着父母和男朋友,刘海婷来到武汉。“现在还能想起刚到武汉时,那座城市安静得让人害怕。现在武汉又恢复了生机,真想回去看看。”

  “以前总认为这份工作很平凡,现在觉得它很伟大。”通过这次疫情,刘海婷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下半年,刘海婷拥有了自己的小家。10月4日那天,她穿上精心挑选的婚纱,成为美丽新娘。

  她的头发终于留长了,还染上了时髦的奶茶色。“疫情让我明白要珍惜眼前的人、做好当下的事。”刘海婷说。

  “鸡汤”是许国娟对方舱医院工作最深的记忆。

  回忆起方舱医院的点点滴滴,浮现在许国娟脑海的是消毒水的味道、护目镜上的水蒸气、蓝色的防护服……但最令她难忘的,还是患者给她点的那份“鸡汤”外卖。

  一天,许国娟从方舱医院回到住处,收到一份特殊的外卖。“你们辛苦了!”患者留下了这张字条。“当时心里特别温暖,感觉再苦再累都值得。”许国娟说。

  34岁的许国娟是海东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的一名护士。看到去武汉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名。当时她的孩子刚1岁7个月。“舍不得孩子,但武汉更需要我。”许国娟将孩子托付给婆婆,奔赴一线。

  在方舱医院,除了为患者发放药物、食品、测量生命体征外,她还会在空闲时间为患者做心理疏导,“我们就是患者的亲人”。

  许国娟手机里至今还留存着她和患者在方舱医院跳广场舞的视频。视频里,她和同事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动作显得有些笨拙,护目镜上全是水蒸气。医护人员的脸看不清楚,患者脸上的笑容却遮掩不住。

  如今,许国娟的工作依旧是面对患有白内障、近视眼、远视眼等疾病的各年龄段病患。测视力、做检查、做记录……看似简单的工作,她依旧格外认真、热情。

  “活着真好!”许国娟感叹道。这一年,她的家庭有了些许变化。“爱人从外地辞职回来在本地找了份工作,疫情让我们觉得在一起更重要,想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从武汉回来后,许国娟家餐桌上“汤”的出现频率更高了。“希望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她说。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5日第5版




荐稿人:lry  2020-12-26  执行编辑:lyh 2020-12-28  责任编辑:zjy 2020-12-28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欢迎您!

0
 

上一篇“我只是个科研成果转化的启动因子”
下一篇让科技之光洒满山河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