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2-09-09 【编辑录入:wangdl】 文章出处:新华网2012年9月9日第01版 来源:解放日报

走出实验室布大局
作者:朱珉迕 夏之冬  阅读次数:7389

——记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所长王曦

120909走出实验室布大局a

王曦院士在实验室了解科研人员实验进程(新华社记者刘颖8月22日摄)


  1998年6月,正在德国洪堡罗森多夫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的王曦,提前回国。
    说动他的,是时任中科院上海冶金所 (即现微系统所)所长江绵恒。1997年秋天,江绵恒在莱茵河畔的科布伦茨告诉王曦:“中科院要干大事情了,要有大发展了,也更需要人才了。”
    按原计划,王曦至少可以再做一年“洪堡学者”;以他对离子注入技术的长期研究,长留国外也轻而易举。1998年春天,他的儿子刚刚在德国出生,那里的生活、工作都已安稳;何况,西方的科研条件,当时的国内也比之不及……
    但王曦毅然决然。
    十多年后谈及当初的选择,王曦语气平静。“这其实是很自然的事。回头想想,这几乎是最好的十年。”



一腔热血



   十多年来,与王曦联系最紧密的一个词,是“SOI”。
   SOI,即“绝缘体上的硅”。国际公认,SOI是21世纪的微电子新技术之一和新一代硅基材料,在低压、低功耗电路、耐高温电路、微机械传感器、光电集成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而高端硅基SOI制备中的关键技术,正是王曦钻研多年的“离子注入”。
    就在王曦回国不久的1998年8月,美国IBM公司宣布将SOI材料民用化并用于生产处理器芯片。SOI一举迈入产业化,这对我国材料学界不啻于地震——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研究SOI材料,但中国的SOI从未走出实验室。
    加大SOI技术的应用研究并走上产业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研究所把任务交给王曦。
    “那是我们第一次开始考虑成果转化。”王曦说。当时他心里并没底。“我们只知道,IBM把这个东西产业化了,我们也要产业化。就这么一腔热血。”
   凭借这一腔热血,王曦带着团队共8名科学家,开始了艰苦的创业。攻关3年,到2001年7月,SOI的产业化初见端倪。这一年的7月25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发起成立了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王曦和SOI课题组的几位骨干一同进入公司。做惯了科学家的他,当起了“老板”。

一本图册



    对科学家而言,转型成为“企业家”之路,甚至可能比科技攻关更有挑战。
   “你必须换一种思维方式。”王曦说,种种实验室研究不会顾及的问题,在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周密考虑。“实验室做SOI也许最多一百片,根本没有仓库的概念;但产业化了一次可能就有1万片。

    又比如科研人员计算经费时,不会考虑流动资金,科研经费足够了。但产业化,你必须未雨绸缪……”
    对初出茅庐的新傲公司,甚至整个中国而言,在SOI技术产业化的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乃至分一杯羹,需要付出的努力难以想象。王曦开始展现科学家的韧劲,满世界飞、找人谈,按照每个客户的不同要求改进产品。他不止一次地碰过钉子。想从美国采购最先进的离子注入机,邮件发过几回,对方爱理不理:“开玩笑,你们有技术吗?”直到王曦软磨硬泡把对方请到上海,洋洋洒洒陈述了他们的SOI研究史,美国人最终竖起了大拇指。
    而当他前往美国购买注入机时,时任新傲公司总经理的王曦,带去一份特别的公司宣传册。为了这本全英文的画册,王曦请了几位英国朋友逐字逐句细细推敲,又请人做了最好的装帧设计。在场的人都没有想到,一个科学家会在一本宣传册上用透功夫。但在王曦看来,这样做再自然不过:“有一个国际化的形象,才可能把你的东西卖出去!”

一个大局



    成立11年后,新傲已转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王曦和他的团队,把新傲打造成国内唯一、世界领先的SOI生产基地及供应商。
    SOI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更可贵的是,这个项目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16项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形成我国首部SOI技术企业标准……美国硅谷 《半导体商业新闻》惊呼,就像是一夜间,中国 “冒出了一个现代化的高端集成电路硅基片企业”。
    对王曦而言,SOI产业化的成功,已成为“过去时”。他的眼光已投向更大的市场——新傲立志成为中国最好的外延服务商;在SOI领域,他们也开始谋求差异化生产。当老牌的法国SOITec公司只针对英特尔等芯片制造公司提供SOI时,王曦把目光投向汽车电子、传感器等SOI硅片的新用途。
    “做产业的人必须懂得‘差异化竞争’,这又和做实验不一样。”王曦再次强调从实验室思维到产业思维的转化,这甚至比SOI本身更值得珍视。
    “做科学家,尤其是应用学科的科学家,你必须把自己的研究与国家的战略需要联系起来,通盘地去想,去布大局。”王曦说,“那样才不会拘泥于一个实验室,你才会变得很庞大,无坚不摧。”
    他的办公桌上有一张剪报,上面一段谷超豪先生的话,被他用横线标出,引为座右铭:“做学问就像下棋,要有大眼界。只经营一小块地盘,容易失去大局。”

 

荐稿人:wdl 2012-09-09  执行编辑:tmy  2012.9.10   责任编辑:zjy 2012.9.10

0
 

上一篇励志真人真事——遇到困难就想办法解决
下一篇王德峰教授在复旦大学的讲演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