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4-06-1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4年6月11日第3版

把国家需求作为奋斗坐标
作者:刘硕 宗巍  阅读次数:7273

中科院院士汪尔康坚守长春应化所60余年

 

  62年前,一位满腔热忱的19岁年轻人从江南来到东北,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祖国建设的大潮中。他常说,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是跟着国家需求在走。他就是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尔康。
  
脚步:紧跟国家需求

  1952年从沪江大学毕业后,汪尔康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扎了根。1955年,汪尔康被选派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留学,仅用了3年时间,便取得常人四五年才能取得的副博士(哲学博士)学位。

  拒绝了导师的再三挽留,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汪尔康回到祖国,随即到国家急需的原子能技术研究。

  汪尔康最喜欢一句话:“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些年来,汪尔康对于研究事业“钻”得很深,率领团队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脉冲极谱仪、“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仪”(CE-ECL)等仪器,并发展出离子交换极谱、极谱自动分析器等装置和方法,技术实力走在国际前沿。

  在汪尔康看来,做到这一切的动力,正是国家需求。尽管已是荣誉等身,尽管已是81岁高龄,但汪尔康依然在“973计划”“863计划”的一些研究课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的需求在发展,我的研究也不能停下。”汪尔康说。
  
奋斗:为了国家需求

  汪尔康对科研事业执著的热爱是出了名的。同时身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汪尔康先后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报告和专题特邀报告百余次,参与领导和主持国际学术会议40多次,先后被美国休斯敦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聘为客座教授,不知疲倦地奋战在国际学术前沿。他先后发表SCI论文764篇,引数达1.82万多次,h指数达70,这样的学术造诣在国际学术界也属难得。

  其实汪尔康本可以享受更舒适的生活,来自北京、上海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邀请、回到南方家乡工作的机会、优厚的待遇曾多次摆在他眼前。坚守在长春应化所60余年,他打趣地说:“我比较笨,能在这一个地方干好就不错了。”

  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需求的人才,汪尔康特别重视年轻人的成长。他坚持定期召开研究组会议,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创造条件让学生出国进修。他培养出的15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陆续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成为电分析化学研究的中坚力量。
  新华社记者 刘硕 宗巍
  (据新华社长春6月10日电)

 

    荐稿人:lry     2014-06-11       执行编辑:lry      2014-06-11       责任编辑:tmy  2014.6.11

0
 

上一篇“海阔天空,在勇敢以后”
下一篇张琼燕:好一朵美丽的“钢木兰”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