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10-1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4年10月14日第2版 |
怀揣感恩,她以勤奋奉献回报 |
作者:本报记者 顾泳
阅读次数:6373
|
——华山医院血液科副教授陈勤奋无偿献血26年
陈勤奋至今还记得,大学时代听到的最受鼓舞讲座,主题叫做——心底无私天地宽。作为大同中学毕业的高材生,她一直说自己特别幸运,“因为国家政策变化,我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二届高中毕业生,两个弟弟也顺利考入复旦大学。得益于好时代,姐弟仨虽没任何背景,却都发展得不错。” 怀揣对社会、对时代的无限感恩,陈勤奋将奉献与回报,定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1988年,还在原上海医科大学读书的她,无意中发现报纸登了无偿献血启事。此前已有计划献血的她,带着那张报纸走进医院,就此开启26年无偿献血之旅。 血液,是多么宝贵的资源。毕业后,陈勤奋在华山医院血液科工作,比谁都更能感受到这点。曾经,20多岁的少女,因血小板减少引发紫癜,用药无效,颅内出血亟需输血小板,要命的是,血小板不够!陈勤奋回忆,“我看着她瞳孔扩散,心如刀割。不是我们没办法,只要几个单位的血小板,就能把她救回来!”那,是身为医生最绝望的时刻。 于是2002年申城启动单采血小板,她毫不犹豫去了。当年单采血小板总量56袋,她成为自豪的56分之一。时至今日,陈勤奋已无偿捐献了20个单位的全血、56个单位的单采血小板。 家人也曾为陈勤奋频繁献血而担心,就连病人都会不忍。常常在吃午饭空当,她走到静安寺献血屋,献完血,针孔处贴张止血贴,又回来继续工作。偶然一次,一个不惑之年的重度贫血病人发现此事,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说什么也要放弃输血治疗,原因令人感慨,“输血只能缓解我的症状,没法根治我的病。医生救命,还献出宝贵血液,必须留给更需要的病人!” 默默做好事的人,远比想像中多。当陈勤奋受邀参加静安区献血志愿者会议时,会场里的巧遇,印证了这一点:好几个来自华山医院的熟悉面孔,因为献血志愿者的身份,对上了号。他们相互钦佩,更彼此切磋—— 在陈勤奋的组织下,华山医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50余位热血医务人员集聚一起:为挽救罹患急性白血病的患儿,他们争先恐后捋袖;为号召更多人参与无偿献血,他们精心制作宣传科普片; 为感谢其他献血志愿者,他们还义务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咨询服务……这一切,全都利用业余时间,也没有一分报酬。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这句话,是无偿献血的公益口号。陈勤奋道起许多年前的感人一幕,当时,献血者的姓名仍印在血袋上,老奶奶接受输血治疗,用笔仔仔细细记下输入自己体内的所有献血者名字,以此铭记曾救她命的热心人。 奉献了,会有巨大的幸福感。陈勤奋笑说,“每次献血,说明我还健康。能保持健康,谁说这不是奉献后得到的福报呢?有了健康的回报,我更要继续奉献自己,用生命的礼物帮助病人。”
荐稿人:lry 2014-10-14 执行编辑:zjy 2014-10-14 责任编辑:tmy 2014-10-14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