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5-04-15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3日09 版

悬崖上的“舞者”
作者:本报记者 郝迎灿  阅读次数:6530

   

133

队员巡线途中经过一处悬崖,需绑上安全带一个个通行。 

本报记者 郝迎灿摄

 

    背夹,黔北乌江流域山区一种物资运送工具,也是当地迎亲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寓意吉祥喜庆。

 

    在茫茫黔北山区,沟壑纵横,一支“背夹巡线队”常年穿行在断崖、丛林间,维护着535公里输电线路的安全畅通。

 

    “工作站维护的线路85%都经过深沟、峡谷,这当中有13个基杆塔在山顶,100多处要攀爬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山路才能到达,途经悬崖至少20多处。”荆棘堵路,52岁的巡线队队长王跃进边说边从背夹里抽出镰刀,万枝丛中利落削出一条道来。

 

    2011年5月,贵州省遵义供电局先后成立习水、道真、凤冈、赤水输电线路工作站。道真站负责道真、务川、正安3县境内13条110千伏和20条35千伏输电线路,共计535公里、1720个基杆塔的巡视运维工作,辖区面积达7529平方公里。

 

    工作站共有10名成员,平均年龄40.5岁,大多拥有十几年以上的巡线经验。因为工作环境崖高谷深,需要双手攀爬、清障,巡线队把原来的工具包改成了背夹,能够装下绳索、脚扣、安全带、急救包和干粮等,“这儿的风俗背夹还有保平安的意思。” 工作站负责人张召利介绍说。

 

    巡线队每季都要对线路进行一次综合巡视,因为人手不够,他们会分2—3人为一组,每条线路巡视时间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夏、冬两季是巡线队最苦的日子。夏天野猪、毒蛇出没频繁,需要有人走在前面“打草惊蛇”。冬天最怕凝冻,上山的路全覆上了薄冰。巡线队员刘令挥挥手里的镰刀说:“就靠这个在坡上刨个下脚的小坑,一步一步地挪动。”

 

    艰苦的工作环境锻造了默契互助的兄弟情。刘令虽然翻山无数,却有恐高的毛病,“上杆我就怕,都是兄弟们替我。”一旁的队友韩卫珍听了立马打岔:“刘哥是站里的材料专家,杆上作业啥时需要递啥物料他最清楚。”

 

    王跃进出门干活都会带上随身听,这是女儿给他的礼物。爬山的时候,他会放《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些有劲的歌鼓舞精神。已经干了32年外线工作的王跃进还有3年就要“功成身退”了,不过他却高兴不起来,“我爱这份工作,就喜欢一天在山坡上爬,想到退休心里空空的。如果条件允许,我愿意随时回来当‘外援’。”

 

    虽然整体年龄偏大,但在工作中他们并不乏创新的热情。在王跃进的带动下,巡线队发明了高空作业时用的“消缺梯”——巡线员在对110千伏或35千伏线路绝缘子消缺或清扫时,可通过该梯直接走到绝缘子旁边更换,更省时也更安全。

 

    老师傅给力,新队员也不遑多让。在去年的遵义地区输电线路高级工技术鉴定考试中,道真工作站地偏技不偏,表现出色,队员王云峰、陈强分获第一第二名,刘令和马洪波分获第四第五名。“工作站出了3名后备干部后,有在机关工作的青年申请到基层业务部门锻炼。” 道真供电局局长王永森说,员工们看到了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干事创业平台,更愿意踏实工作。

 

    正是因了他们的辛苦,才有了灯火万家。在遵义地区,道真站是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跳闸指标没有超标的工作站。 “走到哪个地方,看到灯是亮着的,心里暖暖的,再苦再累也值了。”王跃进说。

 

荐稿人:xscclf  2015-04-15  执行编辑:zjy 2015-04-15  责任编辑:tmy  2015-04-16

0
 

上一篇他的名字,与一座座大桥相连
下一篇不平凡的李影超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