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李克强致信祝贺:屠呦呦获诺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此奖与另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共享,屠呦呦获这份诺奖的一半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科技繁荣进步的体现,是中医药对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委托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同志5日晚看望屠呦呦并表示祝贺。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分享了这份诺奖的一半,“以表彰她对治疗疟疾新药的发现”。
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这是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国家第一座诺奖啊!”“这属于中国科学 ‘集体荣誉’。”昨晚,众多得知2015年诺贝尔奖消息的国内科学家都为之兴奋。
“青蒿素”拿下诺奖也离不开中国上海。中科院院士、市科协主席、药物化学家陈凯先向本报记者表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最早提出并尝试从青蒿中提取化合物用于抗疟疾,这种青蒿素最初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不尽理想。后来经过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对青蒿素化学结构进行确定,又经过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对青蒿素结构进行改造,直至80年代才发展出蒿甲醚等3种抗疟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基本药品目录。他认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下多方多年联合攻关取得的成就,也是一份国民光荣。
与屠呦呦同为“523任务”的成员,上海药物所研究员李英告诉记者,国家于1967年5月23日正式启动代号“523”的秘密科研,成立全国疟疾防治药物研究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国防科工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化工部、中国科学院等六部门和单位组成。记者了解到,除屠呦呦外,李英等20多名“523”主要科研人员上月底刚刚著成《青蒿素类抗疟药》一书,记录了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发明全过程及详尽研究数据,所述与屠呦呦6年前独立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有所不同。
荐稿人:wdl 2015-10-06 执行编辑:zjy 2015-10-06 责任编辑:lry 2015-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