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崇明县长江小学校长黄春荣
黄春荣给学生上课 龚洁芸 摄
这是一所建造在长江滩头盐碱地上的小学——55年前,为崇明岛上农场职工子弟们建造的长江小学,成为上海市版图上最北端的一所小学。
25年来,黄春荣选择坚守。只是他的学生,从当年讲着一口上海话的知青子女,变成了汇聚各种方言的随迁子女。
一个人的执着坚守
上世纪末,随着农场企业效益大滑坡,长江小学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众多教师人心思走,学校举步维艰,原属东风、前进、长江三大国营农场的小学撤三合一,长江小学施教范围变成东西约20公里、南北大约5公里的广袤天地。十多年间,学校招收的学生90%来自于外省市的随迁子女。
新长江小学问世,刚过而立之年的黄春荣成了一校之长。孩子们来自五湖四海,对新环境很不适,在校挨批评、回家遭打骂,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普遍存在……这给学校的正常教学带来了新问题。
怎么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黄春荣对老师们说:“走到他们中间去,需要我们的人文关爱。”
每年暑寒假,黄春荣带领老师们,兵分几路到广袤乡野进行集体家访。看到了许多学生住房破旧,老师们才明白他们的不易和艰辛。当老师们噙着泪走出一个个“家”时,他们思绪翻腾:有些孩子家中连张吃饭的桌子也没有,能责怪他“作业不认真”吗?没有洗澡的地方,能埋怨孩子们“不讲卫生”吗?黄春荣说,将心比心,我们无论怎么关爱都不为过。“耐下性子、弯下身子做孩子们的守望者”,成了教职工的共同信念。
决不嫌弃也不放弃
每年临近开学,黄春荣总会让班主任清点学生的报名数量。在这里,因为父母工作变动而转学或者家庭困难辍学的孩子并不少见。黄春荣说:“我们一个也不会放弃,一定要把孩子‘请’回来!”他带领全校教师踏着脚踏车、骑着电瓶车,开着摩托车、驾着汽车……挨家挨户,把学生请回学校。
去年9月开学不久,五(2)班小刘辍学了。母亲离家出走两年不知行踪,打工的父亲独自抚养3个孩子,生活的艰辛让这个家里的老大选择和心爱的校园告别。黄春荣说:“我们一松手,12岁的孩子就要一辈子矮人一截。”他和学校书记带着班主任、任课老师,轮番将书籍、衣服、学习用品等送上门。慢慢地,父亲被感动了。小刘记得踏进学校那一刻:“老师们拉着我的手,同学们一一和我拥抱,感觉真的很温暖。”黄春荣和小刘结对,自掏腰包承担她的在校伙食费,不时找她谈心。崇明县小学毕业考,小刘的语文考了班级第一。
一束阳光,照进了那些家贫学困“问题生”的心里。一茬茬来自天南海北“流动的小花”,在海岛这偏僻却肥沃的土壤尽情绽放。黄春荣被评为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崇明三岛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薄弱学校脱胎换骨
一百平方公里左右的覆盖面,学生的上学放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学校的日常管理,难度很大。黄春荣坚信事在人为:“办好一所小学,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再困难,提升教师素养也要放第一位。”
他一次次到县城教师进修学校,邀请教研员来学校开电脑班教多媒体制作,一次次把老师送去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
7年前,长江小学正式划归崇明县教育局管理,先后引进26位青年教师。为了这些年轻人,黄春荣尽一切可能亲身参与各项活动,和后起之秀共同成长:12个晚上的书法培训,他每次都和他们一起听讲练笔、切磋技艺;每晚上完辅导课,他都亲自送聘请的辅导老师回25公里外的县城; 他又适时地让教师中的佼佼者逐步进入干部队伍,让他们独当一面……
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江小学原本青黄不接的干部队伍开始展现生气,各学科检测成绩一路攀升一再创新高,有的进入全县前列……市园丁奖、县十佳好人好事、县十佳辅导员、县十佳班主任提名奖等时有呈现。
荐稿人:ffy 执行编辑:tmy 2015-10-22 责任编辑:zjy 201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