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5-11-07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5年11月7日第7版 |
桥梁专家怀揣“甲骨文”申遗梦 |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张骏
阅读次数:5995
|
韩志强退休后在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通过教授书法传承古文字
韩志强展示复刻的甲骨文残片
“这个是马字。马有什么特点,就是脖子上的鬃毛,所以马字要突出马头那三笔。”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一间画室里,韩志强正指点小徒弟一笔一画写着天书一般的甲骨文。 甲骨文,一种古老而沧桑的象形文字。很多人只在历史书中见过对它的介绍,现实中貌似只有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对它感兴趣。谁料,韩志强却执着地在社区里普及甲骨文,希望更多普通人了解它、喜爱它,“这是我们民族悠远的记忆,哪怕就认识一两个字也好!” 韩志强说,甲骨文象形字是古代中国人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对象最典型的特点而形成的具有很强概括性和可视性的文字符号。 “家里以前是开当铺的。”受喜爱古董、古文字的父亲影响,韩志强从小勤习书法,玩拓片更是童子功。七八岁时,韩志强看见父亲总在纸上写一些很奇怪的字,“父亲问我想不想认识最古老的汉字,我说想啊!”于是,韩志强认识了第一个甲骨文:人。 毕竟是3000年前的“老古董”,怎么能让普通人欣然接受?“要让古老的文字活起来。”韩志强想了很多办法,最容易实施也是他最擅长的,就是把甲骨文字变成书法,让大家当作书法来练笔。
韩志强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书画社,找到了一群爱好书画的老同志,和他们交流甲骨文书法。开始还好,大家都比较有兴致。慢慢地,问题出来了,这些有一定功底的书法爱好者,各有熟悉和擅长的路数,要抛开以前所练的楷书、草书、行书或隶书,接受一种完全陌生的字体,难度相当高。而且,甲骨文没有字帖,学起来更难。老人们的兴趣逐渐淡了。 “这是什么字?”“甲骨文。” “我能来学吗?”“可以啊。” “可是,我没钱交学费。”“不收费,只要你好好学。” 就这样,王嘉杰留了下来,开始一笔一划学甲骨文书法。韩志强教得认真,每个字都讲解它的起源演化,“牛有两只牛角,甲骨文的牛字突出牛头上的角,字中两点是牛的眼睛。羊也有角,但羊字的角向里弯曲。” “这个是中字,旌旗飘飘,旗杆中部的位置画了个框,指出这地方就是在中间。这个是国字,右上面是一个戈,代表武器;下面是个口,代表城墙。国就是要用武力保护的城池。”老师教得起劲,小朋友学得也带劲:“我不光学会了甲骨文书法,还学了好多别人不认识的字。” 另一个徒弟上海小囡小祎,是父亲带着过来拜师的。“别看小朋友年纪小,还挺坐得住,现在已经写得像模像样了。”韩志强感到很欣慰。 “十二生肖、百家姓,挑那些跟每个人都相关的内容,大家才会感兴趣。”韩志强对着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说文解字:“老鼠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小朋友们回答:“爱偷吃东西、身子长、尾巴长……” “都对,都对。”韩志强解释,因为老鼠尾巴长、爱偷吃,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抓住这些特点创造出鼠字,“整个字体竖起来,尾巴偏长,上头开口是老鼠嘴巴。左上角那三个点象征老鼠偷吃后嘴边的食物碎片。” 讲座结束后,韩志强还给孩子们用甲骨文写下他们的属相。“幸好小朋友们年纪差不多,不是属龙就是属蛇,否则一个上午也写不完。”韩志强笑着说。 百家姓也是个普及的好载体。最近,韩志强出了一本书《甲骨文版百家姓之家训格言》,选取一百个姓氏以及这些姓氏中的经典家训格言,用甲骨文书写成斗方、条幅等书法作品,供大家欣赏、临摹。“有些姓氏没有对应的甲骨文,我就参考《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说文解字》等,以通假字、古今字或金文替代。”韩志强告诉记者这个秘密。 最近,他又开始琢磨甲骨文里的合文。“什么是合文?通俗来讲,就是把几个字合在一起写成一个字。合文在民间流传也不少,如日进斗金、招财进宝,大家就喜欢把它们拼成一个字,写出来贴在门上,寓意吉祥。”韩志强觉得,挑选一些合文制成书法作品,应该能受到欢迎。 “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甲骨文能够申遗成功。”韩志强说,甲骨文是3000年前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中华民族最早的成系统文字,也是最早的中国书法、最早的文书档案,理应受到重视和保护。 截至目前,殷墟共出土甲骨15万片以上。其中,大陆收藏10万余片,台湾地区收藏3万余片。另外,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共收藏2.6万多片。韩志强说,申请世界记忆遗产的重要条件是文献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这一点甲骨文当仁不让。 听说中国社科院领衔启动了甲骨文申遗项目,相关材料已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亚太地区总部的预审,韩志强很激动:“我能做的,就是当好二传手,把专家那里的好货,淘给普通市民,揭开甲骨文的神秘面纱。” 其实,韩志强跟许多甲骨文专业研究者有联系,遇到问题常会找专家解惑。“甲骨文发现的文字有4500多个单字,已破解的在2000字左右,还有2500多字尚未被破解。此外,即便已知意义的字,专家也在不断纠正以前的考释。”韩志强深知一点,“甲骨文书法要回归甲骨文,万万不能以讹传讹!” 记者注意到,台湾地区学者李宗焜所著的2012年版《甲骨文字编》与复旦大学刘钊所著的2014年版《新甲骨文编》,已被韩志强翻得几乎脱线,上面做了密密麻麻的标注。“我打算编一本甲骨文书法字典,参照权威的写法和注释,方便书法学习者。”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韩志强又要忙了。 退休后,韩志强来到上海,重拾起对甲骨文的热爱。为了让大家都来了解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他在黄浦区打浦桥社区文化中心开班教甲骨文书法,当起了古文字的传播者。
荐稿人:ffy 2015-11-07 执行编辑:lry 2015-11-07 责任编辑:zjy 2015-11-07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