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09-12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9月12日第2版 |
“玩命极客”精确破译“火星语” |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茅冠隽
阅读次数:6080
|
华测公司董事长赵延平带队钻研测绘导航核心技术
赵延平(左)在工作中
获取高精度导航卫星信号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果不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就只能获得十几米级的低精度信号,或者干扰极大的“火星语”。而赵延平,就是一个精确破译“火星语”的人。
“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有病’,还病得不轻,太痴迷于测绘导航这件事,太想把技术做好。不过我觉得,这种‘痴迷病’越严重,在技术上、市场上的突破就越大。我宁愿自己‘无药可救’,继续玩命。”“极客”赵延平说。
在郊外待了两年多,华测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毫米级双频GPS测量接收机“X90”,同类进口GPS设备在国内价格立刻下降了一半。“欣慰,在郊外晚上吹冷风的日子总算没白熬。”赵延平自嘲。
几次小试牛刀,虽有波折坎坷,但总体还算顺利。靠着自主研发的毫米级双频GPS 测量接收机和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华测也能保持不错的盈利。不过,赵延平却没有停下“折腾”的步伐,又选择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硬骨头”作为攻坚目标:GPS接收机主板。GPS接收机直径不过20厘米,里面包含了卫星信号接收装置等多个信号系统,这么多信号系统集中在一起同时工作,相互间干扰很大,收到的信号要么精度不高,要么是不清晰的“火星语”,接收机的“大脑”——主板就要通过科学的算法协调处理好这些信号。
为了解决研发资金问题,赵延平咬牙把早年开公司赚的钱都砸到了主板研发的项目里,最多时华测公司欠他个人七八千万元。
终于,2009年秋天,华测公司完全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屏障,破译了接收卫星高精度信号的密码,自主产权GPS主板研制成功。这终结了外国厂商的高利润垄断时代,迫使国外厂商降低GPS主板的价格,GPS也就不再是“阳春白雪”。
二话不说,赵延平接下了这个监测项目,他亲自担任项目组长:“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搞测绘的,有义务在特殊时刻为国家分忧。”考察一个监测点通常要徒步行走七八个小时,没过几天,赵延平的手、脸就被茅草划得不像样子,衣服也被荆棘扯得破破烂烂。这样的日子他过了一个多月。
回到上海,赵延平来不及回家洗澡换衣,急忙先去公司把舟曲监测现场获取的重要材料交给同事,可园区门口新招来的保安却不让进:眼前这个衣服破烂、脏兮兮、胡子拉碴的人,怎么可能是华测的董事长?“他对我说,这里是高科技产业,你是不是走错地方了?没办法,我只好给行政部经理打电话,让他出来接我。”
监测工作听着“高大上”,具体操作起来其实很“土”,赵延平常常戴个凉帽、穿着绿色的荧光服就往深山老林里钻,等到出来时往往跟衣衫褴褛的乞丐没两样。对于这种“土气”,赵延平毫不在意:“除了穿白大褂、戴护目镜,钻深山、跑野外也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只要能拿到有价值的监测数据,再偏的地方我也愿意去。”
过硬的产品质量正是源于千百次的测试和完善。2013年初,华测在业内第一个推出兼容北斗、美国GPS和俄罗斯格洛纳斯的接收机,将我国北斗系统的民用化进程向前推了一大步。如今,北斗技术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如无人驾驶汽车、智能驾考培训、飞机和高铁的位置监控等。在农业方面,目前东北、新疆等地正使用华测提供技术方案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从事春耕、播种和收割,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极大程度上解放了农业劳动者的双手。
2014年初,华测整体搬进了位于青浦的北斗西虹桥产业园。近三年来,华测的员工数翻了一番,销售年均增长30%,上交税收年均增长也超过30%。说到未来愿景,赵延平呵呵一笑:“我们希望,10年后华测可以成为全球测绘导航领域的领跑者!”
(同日《文汇报》头版和二版的文章《聚中华智慧测天地方位》)
荐稿人:lry 2016-09-12 执行编辑:lry 2016-09-12 责任编辑:tmy 2016-09-12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