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12-2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6年12月24日第4版

黑黢黢隧道深处的值守者
作者:记者张周来、徐海涛  阅读次数:6125

1224-1

1224-2

1224-3

 

  新华社南宁12月23日电(记者张周来、徐海涛)列车穿越群山,随后“呜”地一声鸣笛钻进隧道,风幕鼓胀和轮轨碰撞的巨大声响立刻充盈到隧道每个角落。
 
  短暂的黑暗中,偶尔有人能看到窗外一盏微弱的白炽灯和一旁模糊的人影。只是一闪,灯和影向后飞驰,消失在无边黑暗中。
 
  这里是黔桂铁路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境内的邓山隧道。寒来暑往,在罕为人知的黑暗角落,廖成根和他的三位工友为了一段铁路的安全,已经默默值守了近5年时间。
 
暗夜微光
 
  桂西北山区的冬夜,寒气逼人。23时10分,廖成根开始起身收拾东西,“今天我夜班”。御寒的军大衣有些宽大,不太合身。妻子在一边帮他准备好了干粮:两根香蕉和一瓶水。
 
  老廖的家在广西宜州市德胜镇加隆村欧料屯。23时30分,老廖离家出发,骑摩托车前往10公里外的邓山隧道,准备与已经在那里值守8个小时的工友梁志辉交接。
 
  全长773米的邓山隧道,穿过德胜镇榄树村一处山体。2009年黔桂铁路新线全线开通后,因地质特殊,每逢大雨过后,邓山隧道中段铁路底部经常有泥沙涌出,一旦覆盖路面铁轨,就会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南宁铁路局为此在隧道内专设了24小时人工监测点。2012年2月起,廖成根和其他三位工友开始了在隧道里值守的日子。
 
  老廖打着手电筒,沿着铁轨,踢踏踢踏往黑暗的隧道里走。大约10分钟后,前方出现一处微弱的灯光,一个身着黄马甲的人影正朝来人处张望。
 
  这里是第13号避车洞,两平方米大小,高也不过两米,挤两个人就局促得很。洞里搁着一张小书桌,放着手电、对讲机、记录表,桌旁还放着道尺、铁铲,墙上挂着应急抢险预案图,不到一米处就是铁轨,这就是老廖和工友的“办公室”。
 
  “但如果没有亮灯,没人会知道这里还有个人吧。”正在值班的梁志辉见到有外人来,有些意外,指了指黑黢黢的隧道,“平时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火车司机。”
 
  交接完毕,梁志辉打着手电往外走去。几分钟后,隧道口传来一阵歌声。“一个人走路,唱着歌就不那么害怕。”老廖笑笑说。
 
  有列车轰隆隆的声音远远传来。对讲机传来呼叫:“126公里看守点,K24027接近。”
 
  老廖抓起对讲机:“K24027,126公里看守点限速45公里通过。”
 
  “126公里看守点限速45公里通过,K24027司机明白。”
 
  一列火车呼啸而过,劲风扑面令人窒息。几十秒后,这里就又只剩下看守工和灯下的影子。
 
千日值守
 
  一盏灯,一个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廖成根、梁志辉、尹彩文、韦吉叁四个老伙计在黑暗中轮番值守,过了1700多个日夜。
 
  没车的时候,工友们跳上铁轨查看排水沟,或借助道尺和电筒对铁轨逐段测量,些微的变化都需警觉,因为很可能是泥沙涌出的前兆。平时每两个小时测一次,雨季每小时测一次,雷打不动。
 
  看路护路,听来平常,但当年进隧道,四个人都很忐忑。这个人工值守点地处深山,吃喝拉撒都是问题。
 
  因为超过8小时才能吃上一顿正经饭,梁志辉说,为了避免饥饿难忍,大家都像骆驼一样,出发前会在家努力多吃一点。
 
  隧道的冬天尤其难熬。尽管穿得很厚,每当列车疾驰而过,强劲的冷风直往怀里钻,刺骨的冷扎得人瑟瑟发抖,“每过一趟列车就像洗个冷水澡”。口罩也是常备,每每列车扬起灰尘,扑面而来的还有口罩都挡不住的厕所异味。
 
  没车的时间,隧道静得瘆人。“前些年隧道没通电,也没有手机信号。那时候值夜班心里真发毛,站一阵再坐一阵,然后再站起来。”尹彩文说,“最担心手电筒突然坏掉。”
 
  孤独噬咬着内心,时间似乎总比外面更慢一些。偶尔听到对讲机里传来讲话声,即便是一阵噪音,工人也会兴奋一阵。不过,“听着火车的声音,就感觉好像有了伴。”黑暗中他们说。
 
平安岗哨
 
  在冲出隧道前,看到灯光下一个身着黄马甲的人站立目送,这已成为每一位通过邓山隧道的列车司机最熟悉的一幕。
 
  在对讲机里,司机也许与他们对话了无数次,在某一交错瞬间,或许有旅客与他们视线交汇,但一闪而过后,却并不记得那些面孔。
 
  每天通过邓山隧道的货车32对,客车6对,连接大西南腹地的黔桂铁路日益繁忙。从这个两平方米空间传来的信号,每天都在报送铁路线上的平安。
 
  “四年多来,他们已成功发现了5次较大的隧道涌沙涌水现象,避免了铁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南宁铁路局柳州工务段金城江线路车间主任潘国忠说。
 
  危险往往转瞬即至。去年8月,连日的暴雨后大量泥沙从两侧排水沟直接涌上线路,造成线路变形,幸亏他们巡查及时发现了异常。“干了这份工,就得负起这个责嘛!安全的事最大。”尹彩文说。
 
  过去两年的除夕夜,尹彩文都因值班没赶上年夜饭。没有列车的间隙,他在黑暗中竖起耳朵,隧道外隐隐传来一阵阵节日的鞭炮声。
 
  过去几年里铁路部门尝试给基底注浆、建积水池,但一直没能根治涌沙冒泥问题。技术水平提升后,南宁铁路局制定了一个“引水出洞”的方案:新建平行隧道并打通排水侧洞进行导流。既要保证铁路正常运行,又要确保隧道安全,项目施工十分艰难,目前平行隧道已经打通,侧洞正在施工中。
 
  再过不久,他们将不用在黑暗的隧道里上班了。已经61岁的梁志辉盼着竣工投入使用的日子,“这样就能多些时间帮家里干干活,一起进城看看孙子”。
 
  老廖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已经找了工作。女儿曾坐在列车上通过邓山隧道,她探首张望在隧道深处工作的父亲和工友们,那日复一日站立在灯下的孤独身影,坚定而又温暖。
 
 
荐稿人:lry   2016-12-24    执行编辑:lry   2016-12-24    责任编辑:tmy  2016-12-25
0
 

上一篇光能透过“缺口的心”
下一篇中国科学家首获维加奖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