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7-02-07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2月6日第7版

“老师别走”
原标题:一声“老师别走”,退役中校选择留下
作者: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于力  阅读次数:8014
邱玉君5年辽西义务支教,“此身无悔化蜡炬,星火亦要烛地天”
 
0206-5
0206-6

  上图为1月17日,在辽宁省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马头山村义杖子小学,邱玉君在上课前点起火炉。下图为1月18日,在辽宁省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马头山村,邱玉君骑摩托车来到义杖子小学。 图片均由新华社发(龙雷摄)

  那双被炉烟熏黑的手、小书桌上的方便面和半罐腐乳、一针一线缝起来的作业本、写在草稿纸上的一行行诗句……交替闪回的镜头,连缀起一位义务支教退役中校的山村生活。
 
  退役中校头带绒线帽、身着红棉袄,骑着一个绿色的老式摩托车,一只斜挎在身的绿色书包,上面“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显眼。
 
面对“老师别走”的哀求,他一教就是5年
 
  48岁的邱玉君从来没想到,自己的命运有一天会和辽西的一个贫困小山村联系在一起。
 
  2009年,当了20多年兵的空军某部中校邱玉君退役后选择了自主择业,应聘到鞍山民航部门工作,拿着部队10多万转业金和每月4000多元的收入,他和妻子、女儿过着无忧的生活。
 
  时间一长,从小就有英雄情结的邱玉君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些平淡。他选择了辞职,只身去辽西山村支教,熟悉他禀性的妻子、女儿选择了默默支持。
 
  2011年10月,第一次走进建昌县老大杖子乡马头山村义杖子小学,邱玉君惊呆了,散落在教室的几套座椅破旧不堪,门槛一碰哗哗直响,操场凹凸不平,唯一的体育器材单杠已经严重倾斜,脸蛋很脏躲在门后偷偷打量他的孩子……这一刻,邱玉君感到了肩上的压力。
 
  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邱玉君很快进入了角色。除了讲文化课外,他还给孩子们讲外面的精彩世界,讲知识能够改变命运,讲爱心和奉献。
 
  已经上初二的宋建南从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都是邱玉君教的。“邱老师带着我们8个同学到鞍山去玩,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高楼,那么好玩的游乐场。”现在在班级学习成绩排名第一的她最难忘的是第一次看到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那时候,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自己也能开飞机。”
 
  邱玉君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冬天,怕学生冻着,他每天早早到校把炉子生着火;夏天小河涨水,他就一个个背着孩子给送回家;孩子们淘气作业本经常撕开,他就一针一线将本子缝结实。
 
  除了正常的教学,邱玉君还自掏腰包为学校购买教具、座椅,为学生购买文具,资助贫困学生。“我最怕的就是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辍学!”有一名邱玉君教过的学生已经上初中了,因为家里没钱中途辍学,邱玉君知道后急忙赶到他家,结果孩子已经去外地打工了,邱玉君扶着这家的门框沉默了很久,最后用手狠狠砸了几下门框,含泪离去。
 
  2014年下学期,孩子们听说邱老师要离开,心里难过起来。下了课,他们把邱玉君围在一起,有的拽衣角,有的拉胳膊哀求他不要走,这时后面的一个孩子突然跪在地上放声大哭,边哭边喊:“老师别走!我不让你走!”在他的带动下,孩子们扑通一片全跪了下来,校园里充满了哭声喊声,邱玉君早已热泪盈眶。
 
  本来一开始准备支教3年,邱玉君决定陪孩子们再待下去。
 
一把蔬菜、一碗饺子 他感受到了温暖
 
  支教之前,邱玉君曾想到山村生活的艰苦,到了之后才发现,现实比他想象的还要苦得多。
 
  “今年冬天嘎嘎冷,晚上我头戴棉帽、盖两层棉被睡觉仍觉得冷,且多次被冻醒。无奈半夜起来,烧一大锅开水,把4个盆都接上热水端屋里,用盆里的热水蒸气散发出的热量来取暖。1个多小时水凉了,再把这些水放回锅里重新烧,如此这样折腾两个来回,不觉间天也快亮了。”这是邱玉君在日记里写下了的他在小山村过冬的一个场景。
 
  从2011年到2016年春天,邱玉君一直住在学校食堂,白天老师们吃饭,晚上他睡觉。现在,邱玉君在离学校100米处租了一间房,四壁都是水泥墙,天棚是水泥预制板,一半绿色塑料布没被揭下来。“现在有个电暖器,晚上睡觉可以不戴帽子了。”邱玉君满意地说。
 
  在吃的方面,邱玉君要求简单,一碗面条就着辣椒就是一顿饭,在他的宿舍,方便面随处可见。2014年的一天,女儿曾给他发来一张炒肉的图片说:“古有望梅止渴,今晚希望老爸望肉解馋!”邱玉君回复说:“谢谢女儿!今晚我可以想着肉香进入梦乡了……”
 
  邱玉君为村里孩子的付出感动了纯朴的村民,他们虽然日子过得紧,却想方设法尽其所能帮助他。
 
  一次邱玉君生病卧床不起,70岁的村民刘臣知道后,天天一大早就来给他点炉子,伺候他吃饭,看到老人跪在地上点火,颤颤巍巍把水端到他面前,邱玉君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看到邱玉君吃饭简单,村民们就让孩子们把蔬菜等带到学校给他,一开始邱玉君坚决拒绝,后来孩子们想了个招,趁他不在直接把菜放到讲台上,邱玉君有时连问几遍谁送的,都没人应答,邱玉君就把蔬菜交给学校食堂。后来,邱玉君逐渐发现,他宿舍的门口或窗台上经常出现一颗大白菜、几头大蒜、一袋葫芦条,有时还会出现热气腾腾的包子或饺子,邱玉君知道,这是村民表达爱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支撑他走过5年支教路的除了当地村民们的大爱,还有家人的默默支持。妻子5年来挑起照顾家庭、孩子的重担,还经常和孩子到这里看望他,甚至碰到学校人手紧张时,妻子也临时出现在讲台上为孩子上课。
 
日记、诗歌、朋友圈记录不平凡的人生
 
  山村的夜晚基本没有什么业余生活,内心世界丰富的邱玉君在晚上除了备课、批改作业外,他写日记记录和孩子们在一起时的温馨故事,创作诗歌,抒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2015年9月10日教师节,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是教师节,很多孩子写信祝我节日快乐!有的给我画了一幅画,图画尽管很稚嫩,但非常纯朴。有个同学还特意在信里面夹了一块好看又好吃的糖,我相信这块糖他都舍不得吃,而是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我。他们太可爱了,我的眼角湿润了。”
 
  这些工工整整写在普通的笔记本上的日记已经有8本,几万字。
 
  相对日记,邱玉君更愿意把诗歌写在一张张草纸上,然后夹在一起。
 
  “五载支教苦与甜,百姓为我记心间,此身无悔化蜡炬,星火亦要烛地天。”2016年3月3日是新学期开学不久,邱玉君想到来小山村已经5个年头,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激动提笔而作。
 
  “离家常恐逢佳节,奈何四载昨复今,夜空一轮云浮月,校园只影倍思亲。”2015年9月27日是中秋节,学校放假,独自在校园操场绕圈的邱玉君仰望天空一轮明月,不禁想起妻子和女儿,虽然鞍山和建昌同属一省,但毕竟相隔几百公里,邱玉君只好把深深的思念藏在心中。
 
  在邱玉君的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图片和文字,文字虽短,却满满流露出他对这片土地真挚的情感。
 
  2016年4月28日,他晒出一张老农民的手,骨骼粗大、干裂、粗糙、黝黑,他写道:“当我拉着一个孩子父亲的手时,很揪心,很酸楚……大山里义务支教5年,我常常感到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是薄弱的……”
 
  邱玉君发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句朴实的话语,都在感染着朋友圈里的朋友,他们在发自内心的点赞和关注的同时,也纷纷行动起来,联络在一起,为山村孩子送衣服、文具和食品。
 
  邱玉君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山村小学还要待多长时间。5年来,他和学生为伴,他和群山相伴,他写给自己这样一句话:“我行走在群山中,感觉自己多渺小,当我与群山相融,又感到自己的胸怀是多么博大!”
 
 (文章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17年2月6日第7版) 

 

 

荐稿人:lry   2017-02-07   执行编辑:lry   2017-02-07  责任编辑:zjy   2017-02-07

0
 

上一篇暗河深处的“生命火把”
下一篇比大熊猫还稀少的一级军士长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