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8-07-16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8年7月16日第2版 |
理论宣讲可以这样“圈粉” |
耄耋之年深入多家单位志愿从事党的理论与政治宣讲,吸引并凝聚了一批最基层的听众 |
作者:文汇报记者 沈竹士
阅读次数:8567
|
84岁的老党员丁昆源在整理剪报,为宣讲做准备
人物小传
丁昆源,今年84岁。16岁入伍,从军30年后转业,后退休。志愿从事党的理论与政治宣讲,累计开展宣讲600余场。获 “上海市基层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
丁昆源以84岁高龄,将他的业余政治宣讲覆盖到青浦区夏阳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桥街道的40多家单位。他工作中最值得肯定的部分是进入居委会、村委会、楼组、茶馆,吸引并凝聚了一批最基层的听众。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的宣讲最接地气。
懂生活才能讲得接地气
“这天我要是去宣讲呢,就在烧好早饭以后,再做一个番茄炒蛋这样既好烧、又下饭的菜。中午我赶不回来,老伴只要自己煮饭,或者下个面条,就能对付一顿午饭。”在家里,丁昆源是操持家务的那个人。老伴的身体比他更虚弱,大部分事情都要他动手操持。 尽管从事的是政治宣讲这样严肃的工作,但丁昆源并非是不懂得生活的人。他每次的宣讲课都控制在一小时内。为啥?他的宣讲对象主要是村里的老阿姨、老爷叔,在家都是管“买、汏、烧”的。到了中午时分,就都坐不住了,要赶回家烧饭烧菜。食饭大过天。丁昆源说:“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拖堂。” 丁昆源也为机关干部们讲课,每次讲课时长大约90分钟。这倒没有什么令人称奇的,奇就奇在他把宣讲送进楼组、茶馆,送到普通老年人最常去的地方。这些老阿姨也许是广场舞俱乐部的成员,老爷叔也许是搓麻将的一把好手,但在他的课堂上,他们坐得住、听得进,他们买账。 要满足这些最基层的听众并不容易。丁昆源说:“我控制每堂课的时间,但是我从来不会‘硬刹车’,这样效果不好,时间到点正好讲完,这样最好。”
真实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丁昆源的宣讲能吸引人,其中的一个原因在于,他是党的事业的亲历者。 他出生在上海虹口,4岁时,随家人内迁重庆。他的小姑是一名教师,他因此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后来,他进入重庆市广益中学读书。解放前,党的许多地下工作者就在这所学校工作,其中也包括丁昆源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在校期间,丁昆源是班长,并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青团组织的前身)。 16岁时,他参军入伍,随十八军教导团作为后援部队进入藏区,主要负责后方群众、藏民的宣传动员。四年后,他被选为空军飞行员,先后任空军飞行大队副政委、政委等职。除常规飞行训练外,也负责授课带教工作。在藏区,他总共待了20年。1968年,丁昆源在北京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并获得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像章及荣誉证书。对于这一辈人来说,这样的经历是人生莫大的荣光。
宣讲使他感到莫大快乐
丁昆源非常珍爱自己的政治宣讲事业。他是《半月谈》《宣传通讯》等学习类刊物的忠实读者。为了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听众都能听得进、记得住,他平均每天花费4小时对资料进行剪辑、分类,编排和设计讲稿。讲课前一晚,他要在头脑中过一遍内容,一旦发现不合适或不确定的地方,就要翻看资料查证清楚。夜深了,老伴从睡梦中醒来,看见丁昆源仍旧伏案而坐,难免嘟囔一句:“你看看几点钟啦,还不睡……” 讲课如今已经成为丁昆源生活的一部分。尽管近年曾因胆结石两次住院,但老人身体总算硬朗,行动自如,讲话中气足,声音如洪钟。他说:“很多老年人喜欢出去玩,也蛮好的。我想来想去,祖国的名山大川、好看的风景,我在藏区当兵的时候都见过啦。现在,做宣讲工作就是让我感到最快乐的事。”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8年7月16日第2版)
荐稿人:ffy 2018-07-16 执行编辑:zjy 2018-07-16 责任编辑:lyh 2018-07-16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