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0-11-23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0-11-23第11版 |
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
作者:蔡真妮(美)
阅读次数:9284
|
旅美作家蔡真妮是一位从学龄前到高中生不同年龄段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结合自己三个孩子的养育经历,以及发生在身边的美国家庭和学校里的感人有趣的故事,揭示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尊重、理解与宽容,同时,也令我们深刻领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独立来自父母的培养 有一次,“妈妈俱乐部”的几个妈妈约好,一起带三四岁的孩子到一家比较正式的西餐馆吃午饭。 和中餐不同,西餐是一人一份,一个人点了一样就不能再点另一样了。我家三猪爱吃比萨,我把菜单上的食物名给他念了一遍之后,他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吃比萨。”同去的另一个中国妈妈坐在我旁边,悄悄跟我耳语:“想吃比萨到快餐店吃就好了,到这里来当然要点没有吃过的,你给他点个新奇的东西,他肯定高兴。” 我看看菜单,向三猪游说另外两种这家餐馆的特色菜,三猪不为所动,大声坚持:“我就想吃比萨。”那个女友的孩子听三猪说要吃比萨,也跟着嚷嚷:“妈妈,我也要吃比萨,我也要吃比萨。” 坐在三猪旁边的老外小女孩本来都跟妈妈说好了要吃的东西,听到两个男孩点比萨,就扭头问她妈:“妈妈,我可不可以改主意?”她妈回答:“在服务员过来记下你点的东西之前,你都可以改主意,一旦他记下来,去告诉厨房准备了,你就不可以变了。” 女孩点点头说:“那我换一样,我也要比萨。”她妈妈点点头说好。而女友和她儿子一直在拉锯,孩子要点比萨,妈妈坚持让他点其他的。孩子撅着嘴都要哭了:“我就要吃比萨。”妈妈小声哄他:“听妈妈话,妈妈为你点的东西你肯定喜欢吃,比比萨好吃一百倍。” 服务员手拿笔纸过来记菜名的时候,其他的小朋友都是自己告诉服务员他们要吃什么,只有女友没让孩子说话,她替孩子点了。 等到大家的饭都上来了,三猪和女孩大嚼比萨,好不快活,其他的孩子也都兴高采烈地吃着自己点的食物,只有女友的男孩闷闷不乐,看着眼前的食物,不动弹。其实在大人眼里他妈妈替他点的食物看着真是比比萨要好很多,可他就是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女友劝道:“真的很好吃的,你尝尝就知道了。”拿起一块鱼条递到他嘴边,孩子不得不张口含住,慢慢嚼着,毫无兴致可言。唉,这时候,孩子吃的不是饭,吃的都是失望和沮丧啊!孩子天生就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本能和意愿,想要独立自主,可如果连最简单的点一样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做不到,“独立”一词从何谈起。 孩子从这件事中得到的信息是: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妈妈才知道,自己的想法都是愚蠢的,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如果这样的意识一再地被强化,孩子的独立性就慢慢被抹杀了。 我家三猪三岁多,每天要自己选衣服裤子袜子穿,我拎出一件又漂亮又舒服的衣服,他头摇得像拨浪鼓,非拣那又破又难看的往身上套。我会由着他自己选,这是他为自己做决定的开始。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可以做主的不外乎吃饭穿衣这些小事,如果父母放手让他们去做,他们自信和独立精神就会不断地得到加强。再稍大些,孩子能够决定的事情就会重要一些,比如想参加哪些课外活动,读哪方面的书,直至后来,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有什么职业规划……这种自我设计的能力和自信是孩子从小到大逐渐形成的。 常听到父母抱怨,我家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其实对于“不听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行为上道德品质上的问题,那么父母一定要把好关,让孩子明了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果是生活学习方面的事情,孩子自己有主意,说明他的独立意识比较强,父母何不让他做出选择呢?这种时候,父母的意见和孩子的意见很难说谁的更正确,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意志能够得到实现,但是,孩子的意志呢?什么时候能够得到实现? 美国老师重建孩子的自信 朋友的老公来美国进修,她和女儿小英暂时留在中国生活。小英上幼儿园大班,写字总是歪歪扭扭的,作业本擦得黑乎乎乱糟糟的,老师总跟小英妈妈反映要在家里加强训练。于是妈妈就每天陪着小英做作业,可一看她写字妈妈的火气就“噌噌”地往上冒:“你看看你这都是写的什么东西!你能不能用心一点、仔细一点?你给我重写!”小英重写之后,依旧是歪歪扭扭的,妈妈气得用手指使劲戳她的脑袋,问:“你这是不是猪脑袋?我怎么会生下你这么笨的孩子?” 小英含着泪,一遍一遍重写,可是越写越糟,妈妈就越来越气,一把夺过她的写字本撕个粉碎,小英脸上的泪水“哗哗”地往下流。 她变得越来越内向,很冷淡,很少笑。妈妈给她报了才艺班,她死活都不去,说自己学不会。妈妈说得严厉了就低着头不吭气。老师说小英在班上就像个影子一样。 就在这时,小英爸爸给她们母女寄来了去美国探亲的手续,妈妈领着小英到美国来探望爸爸了。 按照年龄,小英在美国上了小学一年级。她在中国时就不爱讲话,到了陌生的地方,语言不通,更加怯生生的。妈妈非常担心孩子的适应问题。 可是很快,妈妈发现小英变了,她的表情变得活泼起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说话也多了很多,叽叽喳喳的,经常笑出声来。 刚到美国,妈妈自己什么都要从头适应,并没有花很多心思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变化应该和学校有关。她仔细问过小英上学的情形,搞清楚了小英的变化得益于她的老师。 美国小学的班主任老师是全科制,他负责哪个班,那么这个班的算术、语文、科学、历史这些主课统统都由他来教。一个班只有二十个学生,老师对每一个孩子都会有非常深的了解,也会有很深的影响。 小英刚来时,老师看到她语言不通,就把班上的女生排了班,每天都有一个女同学负责陪伴小英:领她一起上厕所,到食堂吃饭时帮她打饭,课间带着她去操场,排队时拉她一起站好。老师看到小英上课时唯唯诺诺的,就努力挖掘她的长处。小英会做超出十位数的加减法,老师不住地表扬她数学很厉害,让她到前面算题给大家看。小英喜欢做手工,老师为了增强她的自信,特意把她做的手工摆到教室的展台上让同学们欣赏。 小英写中文歪歪扭扭,写英文也好不到哪里去,老师站在旁边左看右看,挑出一个写得比较好的字母说:“你看,你这个字母写得多整齐好看啊!如果其他的字母都写成这样,就更好了。我知道你是个聪明又努力的孩子,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小英听老师这么说,不住地点头,然后就静下心来一笔一划地用心写,慢慢的,每一个单词都写得比较工整了。 一年级学年结束时,小英已经变成全班各方面表现最好的学生了。同时,她的性情也大变,十分活泼开朗自信。 小英的妈妈每次去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和她讲小英多么可爱多么努力,取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 小英妈妈一开始听老师这么讲,一个劲地摇头否认,说这孩子身上有很多缺点。老师听了,表情变得很严肃地说:“孩子如果有任何问题都是我们大人没带好,老师没有教好。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如果一定说有,那都是大人的问题。我很幸运能够教到这么好的孩子。” 小英上四年级的时候,考上了学校的天才班,这个在国内时像个影子一样自卑的小女孩,如今是学校里学习最好的孩子之一,朋友多多,神采飞扬。 活学活用“孔融让梨” 女儿凯丽上的中文班学到了“孔融让梨”这一课。在读了课文讲解了生词之后,为了看看学生们理解得如何,老师挨个问,如果换成了她们,会不会让梨? 第一个女孩A是个独生女,老师知道她常和邻居家的孩子们一起玩,就问她如果邻居家的小孩来了,她会不会把大梨让给邻居的小孩吃? 女孩A摇头说:“我不会,我要吃大的。邻居家小孩每次吃东西都要剩下来,从来都不吃完,如果把大梨给她们吃肯定要浪费了,浪费东西不是好习惯。” 老师呆了呆,觉得这个孩子虽然不让梨,但是她的说法也蛮有道理的,接着问下一个孩子。 第二个女孩B家里有个年龄比她大很多的哥哥,父母四十得女,对B宠爱得不得了。 老师和蔼地问道:“你会不会把大的让给哥哥吃?” B女孩“NO、NO、NO”地连连摇头:“因为我妈妈和哥哥总是要把大梨给我吃,我让给哥哥他不会吃的,我吃了他们才高兴,为了让他们高兴,我要吃大梨。” 老师不知说什么才好,又接着问第三个女孩C。C有个大她两岁的哥哥,两个人时常打打闹闹的。 问C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她斩钉截铁地回答:“NO,哥哥对我一点都不好,我才不要把大梨让给他!”老师听了长叹一口气。 第四个问到凯丽,老师满怀希望地问:“凯丽,如果你和弟弟一起吃梨,会不会把大梨让给弟弟吃?”凯丽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不让,我比三猪大,我当然要吃大的。大的吃大的,小的吃小的,这才公平。” 老师听了凯丽的回答,气得暗道:统统是朽木不可雕也。 在重重打击之下,可怜的老师不抱任何希望地问最后一个孩子:“你是否会把大梨让给哥哥?”这个女孩轻轻地点了点头。 老师眼睛骤然一亮,这一课没白上啊!班上不尽是朽木,还是有良材的!遂探身向前,热切地问道:“那你为什么要把大梨让给哥哥呢?” 那女孩子回答:“我不爱吃梨,我哥爱吃。管它大的小的,他都拿去吃好了,我不在乎!” 美国的教育方式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个性鲜明、独立思考永远是被赞赏鼓励的。无论孩子对一个问题回答得多么离奇古怪,多么不符合老师的标准答案甚至离题十万八千里,都会得到一句“GoodTry(尝试得好)”的赞许。从这几个女孩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她们的率真来,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让梨或者让梨的理由。 这堂课除了学中文外,就白上了吗?暂时看似在思想品德方面对孩子们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后来我却发现,这种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实际上孩子们不知不觉间接受了课文要传达出的信息。以我家凯丽为例,后来的一天我洗了一盘苹果,她先挑了一个大的递给了弟弟三猪,很随意地说:“你比我小,你吃大的吧。”让我吃了一惊,赶紧提出来表扬一番。 所以,还是要让孩子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的经典教育,培养他们做人的根本。 摘自《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蔡真妮(美)著 漓江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
推荐人:lry 日期: 2010--11-23 执行编辑:lry 日期: 2010--11-23 责任编辑:xwf 日期:2010-12-0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