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3-03-23 【编辑录入:思晗一世221】 文章出处:《北京晨报》2013.3.18

老给少让座符合道德吗?
作者:李劭强 王军荣 李振忠  阅读次数:3876

    不久前,在郑州,一名女孩因为没有让座,遭到一名老人揪头发殴打。而3月15日上午,郑州市20多位老年人志愿者走上街头,发出“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据报道,在这次活动中,有老人向给自己让座的年轻人赠送小礼品,年轻人欣然接受;但也有老人主动给年轻人让座,但却出现无人敢坐的窘况。大多网友认为,无论让座与否,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关怀和相互尊重才最重要。

  ▼支持 用道德唤醒道德

  毫不夸张地说,郑州老人的行为在传递一个被忽视的常识:道德应该用道德来唤醒。如果没有道德的引导,人们就会只看见选择看不见责任,就会以权利作为冷漠的借口,接受自己的懈怠,认同社会的麻木,从而让自己处于一个缺少道德与温情的社会。当然,道德的引导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总有一些人会选择做一个不贡献美德的人。对于他们也只能尊重其选择。不能将道德的号召变成暴力的惩罚,这反而会让人陷入一种更大的惶恐中——任何人都可以以道德为理由,对别人予以处罚。这显然比没人让座更加可怕。

  其实,道德是可以唤醒的,年轻人没有那么不懂事。尽管,有很多年轻人不让座引发的闹剧被报道,但新闻总是小概率事件,事实远没有报道中反映的那么悲观。虽然,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年轻人有透支的倾向。但是,面对老年人的善解人意,年轻人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担当——面对弱者时,应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劭强

  ▼反思 重要的是相互体谅

  一般情况,年轻人是愿意给老人让座,但很多时候,因为上班太累而不愿意让座;有时候是因为没有看见老人;有时候是因为情绪不好。让,是一种美德;不让,也是年轻人的自由。如果因为没有及时让座,就指责某个年轻人的道德差,显然是缺乏理性的;如果因为年轻人没有让座就对其拳打脚踢,更是违法之举。

  老年人倡议给年轻人让座,并非是作秀,而是表达一种“体谅”。日前,在北京安定门街道的“百姓群言堂”大会上,辖区100多位老人在会上向全市老年人发出倡议:晨练,咱不和年轻人抢公交,让出早晚高峰,和上班族错峰出行。倡议发出以后,社会对老年人错峰晨练遛早儿,不与年轻人抢公交的行为表达了由衷的赞叹。当然,年轻人也更应理解老人。年轻人给老人让座,体现的是对老人的体谅,是一种尊重,受到尊敬的滋味恐怕比拥有位置更让人舒服。

  谁给谁让座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互体谅。能相互体谅,还有什么困难不能解决?

  王军荣

  ▼反对 偏离道德正能量

  如果公交车一来,让年轻人先上,让年轻人先坐,最后上车的才是老年人,最后站着的,也全是老年人。遇到平路直路还好,若遇到转弯下坡路老人抓不住扶手咋办呢?若司机同志急刹,老人岂不就要遭殃?

  敬重老人,实是敬重我们自己,因为任何人都会成为老年人。假若当现在的“90”、“00”后老了,仍然没有人给自己让座,这个世界是不是显得挺没有人性更没有人情味儿了?

  人们最不能也最不该忽略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一切应当遵从道德正能量。如果这个倡议偏离了道德正能量这个方向,其实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给年轻人让座”倒像是一个道德耳光,感觉到痛了的,拥有的是道德良心,感觉到流泪了的,拥有的是道德至善之心。

 

 


荐稿人:张芳芳 2013-03-24  执行编辑:wdl 2013-03-24  责任编辑:xwf 2013-03-24


0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要走出心理误区
下一篇留学人员加速回国 “海归”总数突破百万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