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6-05-11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6年5月11日第2版

坚守者的价值靠什么呵护
作者:赵翰露  阅读次数:6168
    赵翰露

  任正非很低调,但他领导的华为公司却很高调。近日华为推出的P9手机,定价堪比苹果。开始还有人认为这一策略太过冒进,但很快其性能和销量就让质疑者们闭嘴。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华为坚定不移28年,只对准通信领域这个“城墙口”冲锋。
  这样的企业,这样的坚守,无疑值得敬佩。
  回到一个基本的命题:企业家为何要办企业?又为何要做“实业”?赚钱自然是一方面,但以企业家的能力,赚钱的门路应该不少,更轻松更直接的方式有的是。之所以办企业,多半是有一定的抱负。抱负有大有小,任正非和华为能坚守,其抱负显然是属于很大的那种:要成为世界通信行业的领军者。
  任正非提到的两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一件事是,这么多年来,华为没有做房地产,没有炒股。这看起来是件自然而然的事,做起来却真的很难。尤其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几年,各国皆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大水漫灌”的结果,精于逐利的企业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已经很清楚,制造业、实业空心化,股市、楼市投机心理日重。许多企业降低了原有主业的比重,将大量资金投入房地产;更有甚者,并无一技之长,妄想“庞氏骗局”、击鼓传花,尽力不成为“最后的接棒者”就好。
  实事求是地说,以这样的方式赚到钱的人不少;而那段时间“楼下交易所里三层外三层,楼上平静如水正在干活”的华为,看起来是“吃亏”了。但有句话说,潮水退去才能看见谁在裸泳。事实上,只需将眼光放远几年就可知道,无论作为企业还是个人,投机者们不仅无法赢得真正的尊重,也无法取得长久的利益。如今到了“退潮”的时候,坚守者们的价值凸显了出来。这一点,在如今全力转型、去杠杆调结构的大背景下,将会越来越明显。
  另一件事则是,华为始终没有上市。诚然,上市可以扩张资金,迅速做大规模,对许多求资金若渴的企业来说,是必走的一步;上市也可以最快地兑现个人财富,将企业家的价值堂而皇之地体现在账面上,对更多抱负不那么大的企业来说,“上市”本身就等同于成功。但正如任正非所认为的,上市的缺陷也很明显——它意味着需要给股东稳定的、持续的、可承诺的回报,在企业的方向策略上不得不受制于人。这对有鸿鹄之志的企业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假使华为早年上市了,会怎样?用任正非的话来说,很有可能在他们围攻“上甘岭”的时候,股东们觉得房地产太好赚钱,公司不得不调整经营目标,放弃通信领域的“城墙口”。从今天华为的成就来看,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事后诸葛亮”谁都能当,能在事前就坚持原则,却是非常不容易。上不上市的确是两可的策略选择,但试问今天的企业家们,几位有任正非的勇气,坚定地对热钱说“不”?
  其实,两件事说的是相似的道理:在“赚钱”和“事业”之间,在随波逐流和坚持自我之间,在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之间,企业家与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成功学和焦虑症遍地的今天,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朋友圈主动传播“任正非深夜出差自行打车”、“日本匠人企业一百年只做一件事”、“德国工业4.0震撼细节”等内容——这一切,都隐隐透露着人们心底深处朴素的价值取向:拥有远大目标,并能排除外界干扰、专一行事的坚守者们,最终定能获得回报。
  必须看到的是,这一朴素价值实现的前提,是我们有一套良好的制度设计,更好地肯定甚至放大坚守者们的价值,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回馈。就如日前人民日报采访的“权威人士”所说,一方面,通过“供给侧改革”等办法,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也抛弃货币宽松加码,让股市、汇市、楼市回归本来的功能定位。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企业家和创新人才的主动性,让他们离开那些膨胀的账面数字,坚守自己擅长的领域;让更多的“华为”可以安心蛰伏,让更多的“任正非”实现人生抱负。


 

荐稿人:lry   2016-05-11    执行编辑:lry   2016-05-11    责任编辑:lxl 2016-05-18

0
 

上一篇承受不幸
下一篇想要提高效率,就得不公平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