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6-12-18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6年12月18日第2版 |
中国的科研创新应吸取教训 重视基础研究和发展年轻人 |
作者: 本报记者 姜澎
阅读次数:5653
|
“忽视基础研究,留给年轻科学家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走遍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近看到的现象都让我感到沮丧。中国未来应该吸取美国的经验和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在昨天举行的“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上,著名生物学家、英国皇家科学会外籍会士、美国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罗杰·科恩伯格发出了这样的提醒。接受记者专访时,他再三强调,所有的应用性研究都是来自基础研究,正面临科研创新挑战的中国不应再走美国的老路。 罗杰·科恩伯格因为首次成功捕捉到脱氧核糖核酸 (DNA) 复制过程,独享200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近年来因为在生物医药方面取得的成果,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罗杰·科恩伯格的父亲亚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 所有成功的应用都来源于基础研究 在科恩伯格眼中,过去100年间,医药行业从一张白纸发展成为未来最有前景的朝阳行业。“这所有的发展,都来自于基础研究的发展。而且,都是基于对知识本身的渴求,而不是对某种具体的药物的需求才产生的发展。我认为,这是对中国发展未来的医药产业最重要的一点启示,必须重视基础研究。”科恩伯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历史上已经有无数的事例证明,所有的发现都是源于基础科研,但是我们总是会忘记历史的教训。他举了个例子,X光是由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当时他在做物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一个阴极管上的电极有一个微弱的光点,而且用手阻挡这个光点会留下手部骨骼的影子。他因此在190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这一发现直至20世纪后期才在医学上得以应用。 科恩伯格说,100多年前并没有医药研究,疾病也被认为是由所谓的身体某些不平衡导致的。当时欧美所谓的药学院和医学院,主要是为未来的学生提供职业执照,医生的功能也只是为普通大众缓解病痛。但是,当时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意识到了医药研究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提出应该把医学或者生物医学科学作为一个重点学科,列入哈佛医学院的课程当中。这才是现代医药行业的起源,并且带来了20世纪医学研究和药学如火如荼的发展。 科恩伯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世纪的医药行业发展至今,还需要的是化学、医学、物理学等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发展。不论是抗生素的研发、核磁共振、癌症治疗或者是基因工程,历史上无数的事例证明,所有的应用进展都是起源于基础研究。” 过于追求研究成果的“有用”令人担忧 在科恩伯格看来,目前全世界科学界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成果过于强调应用,包括在人才培养方面,应用性强调得过多,这对科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中国的科研正处于增长期,一定要避免这样的问题,才会在未来得到持续快速的发展。” 他举例说,人类基因组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科学家们一直希望能够利用人类基因组的数据进行各种研究。“但我认为,人类基因组的密码是大自然用我们当下不能理解的语言写成的,只有当我们的科学发展到某个阶段时,这一基础领域的成果才可能得以大规模应用。这也许需要生物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才能实现,而不是在现在。” 包括药物研发也同样如此,他去年发现了抗癌药物分子来那度胺(Lenalidomide) 可以和某个蛋白质分子进行反应,究竟是和哪一个进行反应呢?科恩伯格说:“我们要找到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话,是基于高通量的筛选机制。如果要机械筛选,花费非常高。筛选50万个蛋白质分子,需要5亿到10亿美元,并且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是,现在科学家们采用的方法是1992年两位化学家布瑞纳和莱纳提出的一种计算方式,大约只要几天时间。 今年,他的课题组利用5年前俄罗斯物理学家提出的量子计算的方法,用更快的时间从100万平方数量级的分子中筛选出了一个对二型糖尿病有治疗作用的分子药物。“这些计算方法在提出时都并非为了应用而产生。基础研究最终都会转化成应用成果,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 令科恩伯格担忧的是,即便是在斯坦福,对于应用的过于强调也对年轻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几年前斯坦福大学将医学院的基础科学研究类课程都剔除了,他说:“学校也许太想培养好医生了,因而忽视了基础研究能力的培养。因为医学生要通过资格考试,需要考核大量的事实性的知识,这就使得他们只关注那些事实的学习,而不是研究能力的提升。但是,在教学中,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的兴趣,尤其对博士生来说,这一特点更重要。但是这一特点,在斯坦福的年轻人中越来越少了。 年轻人在美国科学界的贡献正在衰减 年轻人是科学发现的最重要人群,但调查显示,年轻人在美国科学界的贡献正在衰减。科恩伯格在接受采访时称,希望这不要蔓延到中国的科学界。 他在演讲时展示了一系列的调查数据,调查显示,年轻人成为独立研究人员并且获得基金的年龄,在上世纪80年代是30岁出头,但是到了现在是40岁以后。“事实上,科研人员在40多岁的时候只有极其少数的人才会有贡献,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再出什么成果了。美国有5万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但是46岁以下的年轻的独立研究员,数量越来越少。”科恩伯格说,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在4年间投入到基础科研的资金大约有1000亿美元,但是这大部分的资金并没有分配到年轻科学家手中,而是流入那些年龄更大的科学家口袋里。 科恩伯格说,在市场营销界有一句话:“所有的广告费有一半是浪费掉的,但投广告的人并不知道哪一半是浪费的。”在他看来,科研界情况同样如此,有一半的钱是浪费掉的,但如果是投入到年轻科学家,那会完全不一样。 “我们需要为基础科学的研究得到重视而不断呼吁,这么做是为了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也是为了人类共同的巨大利益。”他在昨天的主题演讲中多次提及这点。
荐稿人:lry 2016-12-18 执行编辑:lry 2016-12-18 责任编辑:lxl 2016-12-2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