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11-07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以无悔,致敬中国
作者:口腔医学院 雷笑霄  阅读次数:5395

mmexport1573039792803.jpg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逼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奔跑中奋力逐梦,做新时代的追梦人,是每一位正在努力奋斗的人的纲领。


“读懂五老,读懂中国”,为了本次活动,我特地研读了廖万清院士的光荣事迹,并且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我们不忘主题,也深知这个主题赋予的含义。四十年来,改革开放赢得了人民富足、国家强盛,更为中国号巨轮在复兴的航程上树立了信心和决心,为人类进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和方案。而“五老”精神则是理想信念的追求,意志毅力的凝聚,思想道德的升华,人格魅力的体现,其实质是爱心加奉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者,我深知身上肩负着伟大责任!


廖万清院士出生于1938年,他虽然出生于新加坡,但他却从未认为自己是“海归”,而是沐浴在党的领导下的“亲儿子”,上世纪三十年代,战火飘零,饥荒横行,在种种原因下3岁的廖院士被母亲送回老家生活。当小学毕业,廖院士因为没钱交学费而只好辍学半年,直到自己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贫困助学金才得以重返校园,深知“没有知识就没有技术,没有技术就没有出路”的他一心一意只想着读书。1956年高中毕业后,他的第一个心愿是参军报效国家,然而好事多磨,报名两次都未成功入选,但他没有放弃,直到第三次第四军医大学前来招人时被老师的一番话点醒,他义无反顾的投身于学医之路。在学校期间,除了吃饭、睡觉、锻炼,所有的时间他都拿来看书,毕业时顺利成为了“五好学员”,在毕业后又面临选择哪一个科室作为长期发展方向?在一番思考后,他选择了皮肤科,而成为了皮肤科主治医师后也丝毫没有松懈,先后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更是将自己研究的“S8012”菌株大方地送给同行业需要的医师,有人说“同行是冤家”,但廖院士却认为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在医学行业上取得进步,不但不是冤家,更是亲家。如今八十岁高龄的廖院士光荣退休后,但他却雷打不动的坚持上班做研究,在廖院士的人生词典里,有“坚持”,有“学习”、有“拼搏”、有“奉献”、唯独没有的就是“放弃”二字。


廖院士告诉我们要懂坚持。天道酬勤,贵在坚持。因为有了坚持,我们才会朝着目标坚定地前行;因为有了坚持,我们才会努力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因为有了坚持,我们才有可能把梦想变为现实。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新中国的坚持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特色社会主义;廖院士的坚持是不惧严寒酷暑勤奋读书,坚持守住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而我们的坚持,则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为祖国的发展而献身的理想。


廖院士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在廖院士的一生中,学习贯穿了始终,也是学习,让他在精神世界里得到了满足。当我们读到廖院士的人生历程时,扪心自问,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吗?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比改革开放初期得到了极大改善,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使国家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现在,环境好了,对学生的期盼也就更高了,更希望我们牢记即使是抗战时期,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廖院士仍然学习至今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在如今良好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当积极地利用丰富的资源,多读书、勤思索,努力提高自身的独立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


廖院士告诉我们要多交流。一个人的成功算不得成功,只有将自己的成果毫无保留的奉献出来,其他的人才有可能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近一步。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的交流更加畅通,各国的文化能够更大程度地在网络上进行互通往来。但是对待外来的文化,廖院士要求我们辨识的借鉴与吸收,既不能盲目地推崇,也不能盲目地否定。他认为,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应在兼容并蓄中积极吸取对我国有益的外来文化成果,同时也要从改革开放中明晰并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中坚持文化自信。


廖院士告诉我们要有梦想。廖院士的四大梦想现在已然实现了三个,加入中国共产党、做教授、评院士都已经实现,现在廖院士致力于带好一支团队,培养青年接班人甚至是培养院士,也正是这么伟大的梦想促使着廖院士在退休之后日复一日的学习研究,丝毫没有松懈。而我,同样心中有着梦想,第一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第二是作为口腔医学生的我不忘学业,取得优异的成绩,扎实学好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做到医者仁心。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拥有梦想并且能坚持不懈的向之进发,我们绝对能实现梦想,我们也绝对能够像廖院士一样成长为医学界的一棵参天大树。


 “读懂五老,读懂中国”,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真正的了解到了廖万清院士的故事,也真正体会到了新中国下不朽的“五老精神” 。廖院士无比感触的在信件中写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一代青少年人,我们又将以怎样的面貌去传承五老精神?我们应该昂首挺胸,激情斗志,奋发图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谨记党和人民嘱托,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懈努力和奋斗,共同创造一个繁荣富强、和谐幸福的新中国。

 


荐稿人:xwf 2019-11-07  执行编辑:xwf  2019-11-07  责任编辑:ffy 2019-11-07

0
 

上一篇学习“五老”品质,传承“五老”精神
下一篇弱冠而出,不惑不悔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