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3-08-01 【编辑录入:xwfgtx】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稻米济天下,万家记心间
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裴佳怡   阅读次数:5247




浏览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时,一篇题为《袁隆平:“禾下乘凉梦”更近了》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一篇2020年的文章,那时,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了1530.76公斤,实现了“1500公斤高产攻关”的伟大目标。

袁隆平爷爷曾说:“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他在杂交水稻的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却又始终坚守初心,从不忘记他的“禾下乘凉梦”,从不因成就而骄傲自满、止步不前。他深知正是自己脚踏实地的深入钻研和孜孜不倦的辛勤耕耘,才造就了“稻菽千重金浪起”的美好景象;正是对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的精准把握,才让他能够在一生中不断开拓新方向;正是他视名利如浮云的谦虚谨慎态度,才能让他保持一颗赤诚之心,负重前行,成为中国新时代青年们的榜样。



1690292423840640.jpg


2021年5月,那时我正在备战高考,听到袁隆平爷爷去世的消息,心里十分震惊,暗暗祈祷这只是谣言,袁隆平爷爷一定会继续留在这个他寄予了无限希望的世界,留在这片他奋斗了一生的土地,陪伴着我们。就像那句话说,“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 然而,他既不是隔绝尘世的神仙,也不是天生的科学家,他只是看到了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可怕饥荒,并立志用持续积累的农业知识和不断进步的科学研究,让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稻米。他对我们这一辈青年来说,亲切慈祥,亦如祖父,“袁隆平爷爷”的称谓是我们发自内心的真诚敬仰与爱戴,也寄托着我们扛起责任、接续前行的梦想。

时钟从未停摆,一分一秒在眼前滴答流逝。袁隆平爷爷已经逝世将近两周年,每每看到相关的字眼,都会触动我最柔软的心弦。前几日我关注到,有网友晒出第三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中袁隆平院士的相关文章,其中最后一段内容悄然发生了令人泪目的变化。一开始,文章最后是这样描述:“80多岁的他,如今依然活跃在实验室和希望的田野上,为培育更优良的‘超级水稻’而努力。”后来,虽然袁隆平爷爷仍然在坚持培育“超级水稻”,但是已经变为“年届九旬”的老人。再后来,满含热泪的2021走过,新版教材的文字出现在我们眼前——“2021年5月,袁隆平院士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直到2021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水稻繁育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袁隆平爷爷在他奋斗了一生的土地上安然长眠,留下让人无限回味的稻米醇香。

这两年间,我走过了“高考”这道坎,满怀憧憬地步入了同济大学,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我慢慢地了解到建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城市营造的理性与感性,也对博大精深的历史建筑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我将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女士作为自己的榜样,希望通过日后的不懈追求和努力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能够学有所成,也希望能够将自己的青春和拼搏奉献给自己热爱的事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我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在“绿芽行动”中,为来沪务工子女教授简单有趣的艺术课程;在上海科技馆、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等场馆,我利用我学到的专业知识为上海市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刻苦钻研、潜心奋斗之时、“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之时,我总会想起袁隆平爷爷用知识和汗水为我们带来的“超级水稻”,想必他无论在哪里都一定是稻香盈身的吧。

《感动中国》曾这样评价袁隆平爷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困扰中国几千年的粮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这一定会为袁隆平爷爷带来欢欣与慰藉。而新时代的帷幕已经展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交给了当今的青年,我们必须带着朝气蓬勃的姿态、不惧困难挑战的坚韧勇气,学习以袁隆平爷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为开拓崭新局面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荐稿人:xwf 2023-08-01 执行编辑:xwf 2023-08-01 责任编辑:ffy 2023-08-01

3
 

上一篇接好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在新征程上努力奋斗
下一篇学先辈精神,奋斗新征程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