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3-21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2022年上报征文
  阅读次数:1277

李杰教授的“生命线工程”

采访学生: 土木工程学院 吕筱菲 周锦 徐迟

指导老师: 李乐燕 许多 钟勤 乔建新


  李杰教授是一位科学家,生命线工程是他研究的重要领域。李杰教授是一位大学教师,为国家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是他的又一项生命线工程。

  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李杰教授学习的是当时最热门的工民建专业,其后40多年他一直在土木结构工程领域默默耕耘。他不求在雨后春笋般的新建筑上留名,而是选择扎根于结构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板凳甘坐十年冷”,李杰教授带领着他的研究团队,深耕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使中国人对混凝土的研究水平达到世界前列;他和学生提出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被国外学者称为“李-陈方程”;他和团队创立的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成为国际同行广泛认可的“RDA方法”。凭借这些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李杰教授于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前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发展服务城市防灾减灾的“生命线工程”已经迫在眉睫。这一年,李老师接任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从此他的名字便和“生命线工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时关于大型城市防灾预警系统的建设,国内外几乎没有任何参考资料,李老师带领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理论攻关和工程实践,初步建成了上海市多种灾害风险预警与管理系统,将我国的城市防灾预警系统带到了世界领先位置。其中,“供水管网灾害预测系统”准确预测了2020年和2021年的连续两次寒潮侵袭,为保障上海市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更为今后的极端天气应对提供了实用高效的科学对策与减灾技术。李老师常说,不能满足于现象学的规律,更要明确其中的关键问题和物理机制。基础理论的研究往往是枯燥而漫长的,而怀揣着对我国结构工程事业强大的历史责任感,李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带领研究团队取得了国际同行公认的高水平成果:包括数十部学术著作,近千篇学术论文,总学术引用量达到34000多次,成为可靠性领域最高学术成就奖——Freudenthal奖章的首位亚洲获奖学者。在充满艰辛和未知的科研道路上,李老师始终对党、国家以及科研事业保持赤诚之心。这份坚持和热爱,正是一位老党员对自己入党誓言的忠贞践行。

  作为学者,李老师锐意进取,成就斐然;作为师者,李老师更是全情投入,亦师亦父,以实际行动做青年学生的知心人、引路人,为了我们国家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后继有人而呕心沥血。他诠释“甘为人梯”的教育理念时说:“作为导师,你自己要先蹲下身子,扶起学生,一步步把他放到自己的肩上,之后你再站起来,把学生推上山峰。”李老师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作为学界泰斗,事务繁忙,李老师仍然坚持每天抽出时间与学生们一对一面谈交流、探讨问题,并且都会细心做好记录,整理归档。对在国外交流的学生,他每周一次电话指导,从不爽约。有次他与大洋彼岸的学生因为学术问题“吵”了一个多小时,甚至摔了电话。稍微冷静后李老师就给学生回电,继续循循善诱,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学生的个性。天长日久,办公室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满了学生的档案盒,每个档案盒都记录和见证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点滴成长。迄今为止,李老师指导的72名博士毕业生中,很多已成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18人晋升正教授,2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李老师以身立教、以德树人的精神也伴随着莘莘学子奔赴五湖四海,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根、发芽。

  入党三十六年初心不改,李杰老师的党性修养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或身教,或言传,李老师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深深打动着每一位学生。李老师的学生、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建兵教授回忆道:2006年6月他出国深造前夕,正在北京出差的李老师专程带他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满怀敬意地向着纪念碑鞠躬三次。夕阳下的侧影,让他感动万分,人生道理尽在不言之中。从那时起,陈教授更加坚定了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决心。李杰教授当选院士之后,工作更加繁忙,很多时候连按时吃饭都无法保证,但他依然精心为全校师生准备了一场题为《党史中的科学精神》的讲座,分享自己在党的百年奋斗征程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讲座中他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自己在井冈山参观时所作的两首诗《黄洋界》和《谒烈士墓》,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联系实事求是、创新精神和自我革命这些党史中的科学精神,启发师生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初心宗旨的重要指导意义。讲座时间不长,但在同济校园里产生的影响却很悠长。作为一名老党员,李杰院士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在首位,为广大青年做出了杰出表率。

  作为李杰教授的博士生,院士科研团队的一员,我们能够近距离接受导师在思想和专业上全面的教诲,感到非常幸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有党的英明领导,有李杰教授为楷模,我们一定要努力成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生命线”精神将代代相承。




荐稿人:xwf 2024-03-21 执行编辑:ffy 2024-03-21 责任编辑:xwf 2024-03-21

当前是:5/5 共5条信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第
0
 

上一篇2021年上报征文
下一篇2023年上报征文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