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3-21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2023年上报征文
  阅读次数:1442

薪火相传携后辈

采访撰写:李显军、杨肯、谷帅族、李泽磊、何新东、舒其林

指导老师:朱蓓蓉、陈立丰


  初见施惠生老师,我们是惊讶的。已至古稀之年的他还是一头黑发,身穿运动休闲套装,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笑意盈盈的快步而来。走至近处才发现岁月还是爬上了两鬓,显露出点点白发。坐下后他微笑着和每一位同学打了招呼,“和蔼”、“亲切”,这是我们对施老师的第一印象。

 

  砥砺前行,自强不息


  回忆起自己当时求学的经历,施老师仍然感慨万千。1968年恰逢国家号召知青下乡,青年学子纷纷前往乡野。还在读初二的施惠生也响应号召,作为知青下乡插队,投身于劳动之中。那时忙于劳作,学业受挫,他也曾一度想要放弃。是父亲一直鼓励他振作,凭借着自身毅力和有限的图书资源,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利用空余的时间自学完了所有高中的知识,并在1978年恢复高考后,成功考上了同济大学,施老师还讲述了选专业的一段小插曲:一开始这个专业并非他的选择,而是他的父亲在填写志愿时,灵光一现的落笔,在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了建筑材料工艺系。本科毕业后,施惠生报考了中国建筑材料总院,那年总共招收了三名学生,其中一位便是他,他的导师曾是浙江大学地下党的负责人,和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是同班同学。在那里,施老师正式开始了科研生涯。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便参与了国家攻关项目中“窑外分解窑”的子课题,这个项目也获得了1987年的中国国家科技二等奖。而那一年国家科技一等奖的位置始终空缺,这份国家科技二等奖的含金量可见一斑。

 

  学术荣光,千秋永续


  在施惠生硕士毕业之际,他面临了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施惠生渴求去国外获取先进知识,能够有所成就回来报效中华。但那时我国著名材料科学家黄蕴元先生多次前往与施惠生相约面谈,言辞真诚,忖度再三后,施惠生最终投身黄教授门下,成为黄老师最后一个博士生。黄蕴元先生学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在他的指导下,施惠生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还曾被邀请作中国材料大会的顾问。

  作为青年才俊,施老师也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工业大学进行交流,目睹国内外收入之悬殊,物质生活之诱惑。施教授始终坚守信仰,自觉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能力。回国后,对应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自身所学,他成功在多个交叉领域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资助。

  黄蕴元先生曾对施惠生说:“一定要打通水泥和混凝土的学术壁垒,不再让他们作为独立个体存在,找到他们的联系。”他为此不懈努力,倾注了自己的半生精力。如今,水泥与混凝土的联系已深入人心,这种观念的转变离不开施老师的贡献。

 

  授业传道,桃李满天


  黄蕴元老先生不仅在学术上建树卓越,引导施惠生在科研方面获得了成长和认可,同时,他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方式也让施老师受益匪浅。

  在施老师看来,培养优秀学生的关键问题之一,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因此他总是对学生严格要求。他曾说自己的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也有个别基础不是很扎实的,但这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老师怎么去指点和教导。老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人都有自己适合发展的道路。有些学生适合在高校搞科研,有些学生适合在企业做生产管理,要根据自身的特点谋发展,而不是都按照同样的标准模版去复制。施老师也分享了一位学生的成长路径:那个学生很聪明,很喜欢动脑思考,但是不喜欢写论文,他毕业后进入到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目前也已成为了研发中心的主任。

  正是施惠生老师在教学之道上的始终全心投入和不遗余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学子,他的学生也受益于他的科研理念和教学方法,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机关单位等领域都有出色的表现。

 

  知识之光,奉献之花


  知识若明月,奉献如砥柱。蜕变前行,不负韶华。

  施惠生教授的人生经历如同一幅宏伟的画卷,峥嵘的故事在时光的长河中绽放光芒。从青年的劳动时期到大学的艰辛求学,再到研究生时期的科研探索,每一个阶段都有过艰辛与选择,饱含着奋斗与拼搏。在人生的旅程中,才华与毅力相辉映,拥有一颗奉献的心,方能绽放出绚烂的人生芬芳。

  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施老师也寄予了厚望。他说:“做学问切不可脱离实际。眼界要广阔,专注材料,但又不能只执着于材料本身。”作为科研工作者的后备军,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科研人员路途中,我们一定不能够局限于自身特定的学科领域,除了关注建筑材料本身的发展,更要注重建筑材料科学与其他相关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实际工程中对建筑材料提出的需求。紧跟国家的最新发展战略,做到科研工作与实际工程的结合,实现学术蜕变,为祖国带来更大的贡献。


  结语


  在人生的舞台上,坚韧的意志能穿越时光的冰川,培育出杰出的自我。从与施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中,我们收获了很多,思考了很多,他的光辉经历也激励着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勇敢面对挑战,怀揣梦想,始终坚持对知识的渴望,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上,为学术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新时代的不朽华章。

 


 

荐稿人:xwf 2024-03-21 执行编辑:ffy 2024-03-21 责任编辑:xwf 2024-03-21

当前是:5/5 共5条信息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第
0
 

上一篇2022年上报征文
下一篇领略大师风范——回忆黄作燊先生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