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8-10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下马威”与“足球迷”
《同济学子话恩师》
作者:陈以一  阅读次数:224


沈祖炎院士.jpg


  ——忆恩师沈祖炎先生两件事

 

  1981 年秋季学期,沈祖炎先生给我们班讲授“钢结构”,第一堂课就来了个“下马威”:对材料力学、结构力学进行基础测验。同学们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老师厉害,这一招我现在给学生上课也完全拷贝。

  当时钢结构课程教完材料性能后就讲连接,连接教完后第一次期中测验,先生又把大部分同学“打趴下” 了。结构试题只要内力分析错了,后面结果自然不对,好些同学 5 道题目中有 2 道内力分析出错,再加其他毛病,卷面只剩 40 分甚至更少。有同学认为步骤对就可以了,这样扣分未免过于严厉,先生回答:力算错了,结构就坏了,还能得分?这件事使先生完全树立了“严厉”的形象。

  但另一件事则让人意外:看球赛。那学期上课正值世界杯预选赛,转播时间与钢结构课冲突,因我是班长,同学一致推我与沈先生谈判换课。我准备了好些理由,却不料沈先生一口答应,高兴得男生们大喊“理解万岁”。工民建(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男生占绝大多数,赢得男生就是赢得民心。后来做了沈老师的研究生,才知道先生也是足球迷。不过那天先生是否也看球赛转播就无从考证了。在今天,这样的事难免被视为教师擅自调课的教学“事故”,不过在当时,谁也没有这样认为,况且沈先生后来还主管过全校的教学和科研。严厉和宽松可以如此和谐的,就数沈先生了。

  那时毕业是统分(现在一般称为“统招”或“非定向”)。我开始一心想出去做工程师,能够把书本的东西变为现实。但沈先生让秦效启老师动员我留校,谈了几次,我留校当助教,一生轨迹就此和读书时设想得不一样了。留校前 2 年,还是跟沈先生的课,笔记重新做了两遍。

  第 2 个年头,他让我又试讲一次,因没有经验,临场讲得太快,

  提前 10 多分钟把准备的两节课内容讲完了。又不好提前下课,心里一阵慌,只好站在讲台上乱扯。下课后沈先生笑着问,昨天备了多少时间的课?又说,我(指先生自己)每次上课前一晚上都用在备课上,你应该花更多时间。这个“老师被学生挂在黑板前”的教训够我记一辈子,之后每次讲课的前一晚,总是战战兢兢,不敢忘了沈先生那带笑的责备。

  后来开始跟沈先生读在职研究生,从硕士生到硕博连读,从留校开始有 6 年时间,我在沈先生直接指导下学习做科研,奠定了以后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这些基础,在我出国留学中起了大作用。例如,在进入博士论文研究前,按一般要求有课程学习,结果两位教授和我面谈后,说这些课程不用去听了。同济结构工程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学习真是管用,其中也包括了沈先生给学生们进行的严格训练。

  回国以后,我还是在沈先生的指导下工作。1995 年到 1997 年间,有好些重要的实验项目,先生都是亲力亲为。如国内第一个张弦梁屋架的试验,80 m 跨度的足尺试件,放在当时江南船厂的平台上进行。因避让白天生产用电的干扰,试验只能晚上做。从成形到施荷,过程持续一晚上。当时先生已经 60 岁,是现场人员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居然和我们一起熬夜!有一项最早在国内实施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构件试验,为了实现高轴压下的往复受弯,装置搞得有点复杂。刚开始试验时的数据状况和事先预估有较大差距。沈先生当时还担任着学校领导工作,就抽出中午和下班后时间泡在实验室,具体分析问题,提出改进方法。这样一种事必躬亲的风格给了学生辈们深刻的影响,也确立了重大试验教师必须在一线指导的基本模式。至少在我现在担任主任的钢与轻型结构研究中心,一直遵守这个规矩。

  1995 年到 2015 年的 20 年间,我还向先生学习了教育改革、教学管理的智慧和经验。1997 年,学校建立土木工程学院,我担任教学副院长。当时面临实施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如何把各成系统的若干个窄口径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成为一个体系是一大挑战。沈先生时任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在先生直接指导下,学院组织各系用了近 1 年时间,形成了打通基础课程、设置课群方向的基本方案。其后,沈先生亲自抓试点班,把数学、力学、材料等教师集中起来进行探索。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提出了对新生就要建立工程意识的观点,并且在全国首设了“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为了这门课能真正上好,要请哪些名师授课,沈先生都亲自遴选,短时间内就使之成为一门经典品牌课程。后来,建设部的具体分管领导告诉我说,他们对大土木的课程体系原来心里并没底,直到看了同济的方案,知道问题可以解决了。由于沈先生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他前辈的努力,最早由同济方案提出的许多基本构想很快就为高校同行接受了。



荐稿人:ffy 2024-08-10 执行编辑:ych 2024-08-11 责任编辑:xwf 2024-08-15

0
 

上一篇四十多年师生情
下一篇“伴师夜译”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