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4-08-25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伴师夜译” |
《同济学子话恩师》 |
作者:杨佩昆
阅读次数:205
|
——回忆龚雨雷先生 从我当助教开始,就跟着龚雨雷老师当辅导助教好多年。龚先生是我最敬佩、也是关系最亲近的前辈。龚先生讲授的是“城市道路设计”,当时是一门新课程。过去大学里教授教的公路工程课程讲的都是野外的公路设计。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同济大学,按苏联教学计划首开城市道路设计专业课,这是很有学科意义的。龚先生上课,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对教材和参考书的内容,就是抓住讲清“三点”,即要点、重点、难点。这一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也是我成为教师后讲课效仿的一条终身经验。 城市道路设计这门课,当时没有现成的中文教科书,只能翻译苏联的。当时学校里、社会上学习俄语蔚然成风,教师们就用突击学会的俄文翻译俄文教材。很多老教授白天上课,晚上“开夜车”搞翻译,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据《同济大学百年志》记载,1952 年第一学期,有 5 门课程采用苏联教本,翻译新编讲义 93 种,翻译苏联教材 3 种。 教师上课用的讲义甚至是“现抄现卖”交到学生手里的。当时,我作为助教负责将教师翻译文稿送到教材科文印室。龚先生上的城市道路设计课,也是在他翻译俄文版的教科书的同时,边编写讲义、边上课的 。龚先生通过自学的俄文,硬是做到了边翻译、边编写上课的教材。我记忆最深的是每隔一两天就要到龚先生家去等候取翻译、编写的教材文稿。龚先生有 6 个孩子,最小的那个还是婴孩,他和妻子分头照管这么多孩子。有时 1 个孩子哭闹不肯吃饭,看见我来了,就说要“杨叔叔喂”。我在一旁等着,常见龚先生,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拿着笔写,桌子上是俄汉词典,边上站着他的“小六子”要他抱,他不时查阅词典,还要抱起孩子哄。文稿翻译,常常持续到半夜一两点钟,我就在一旁等着。这一幅别开生面的“伴师夜译图”,我到晚年还津津乐道。 从我还在当助教时,第一次给城建专业学生上城市道路与交通课,一开始我看到学生怀疑的目光,但下课后却得到良好的评价。之后,无论我对本科生、研究生上课都能得到好评,甚至赞誉,这都源于我学习且运用了龚先生的“三点”教学法,因此,我视龚先生为恩师。 荐稿人:ffy 2024-08-25 执行编辑:ych 2024-08-27 责任编辑:lxl 2024-08-29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