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4-08-2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我眼中的李杰教授 |
2024年网上征文获奖作品 |
作者:平博彦
阅读次数:113
|
作者 我常常在校园里看到李杰教授和学生一起散步。李杰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他是结构工程领域世界前沿理论的先驱,他和学生提出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已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和引用,并被称为“李—陈方程”;他和团队开创的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可靠性分析理论(RDA方法)[1],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成为许多国家在进行大型工程项目时的重要参考和指导依据。李杰教授是我内心非常敬佩的一位学者。 我有幸聆听过李杰教授的《党史中的科学精神》的讲座。李杰教授在讲座中,给大家讲述了一个在做抗风的研究实验时的故事。在一次散步时,跑道上1500米、3000米比赛的不同起点给了李杰教授灵感[2]:起点速度是不重要的,最关键的是相位速度。通过多年探索,李杰教授逐步推导出了关于相位演化与零点时间的理论。李杰教授提到,现在不少学生搞科研的,都从资料里找问题,有的还从书籍里找问题。然而,真正的科学研究就必须从实践中找出新课题,因为工程技术讲求的就是“实事求是”。 李杰教授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由于从小受到教师母亲的耳濡目染,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成为他最向往的事。在如愿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他又成了一个对学生完完全全“护犊子”的老师。一名博士生公派出国期间,李杰教授每周打一次越洋电话与他交流,从不失约。有一次,李教授和这名博士生因为某个学术观点产生了激烈的争执。李教授气得摔了电话,情绪非常激动。但他很快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不应该因为情绪而影响到学生的学术进程和心理状态。于是,他又重新拨通了学生的电话,耐心地解释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3]。对每一个学生他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帮着,护着。 李杰教授为他所有的博士和优秀硕士建立了学术档案。这些装着学术档案的文件盒里装满了他精心修改过的学生毕业论文手稿,以及每次与学生讨论学术问题的手写纪要。不论翻开哪一个学生当年的作业,李杰教授都能清晰地回忆起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长。就是这样一个工科出身的教授,院士,本着科教报国的初心,对学生的培养呕心沥血,为人低调谦和,做学问实事求是。作为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为自己有这样的一位老师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回顾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对土木最初的认识是来自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就是一名从事大坝修建工作的土木人,从我记事起他就一直在外建设各类工程,为祖国的基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家中形形色色的竣工纪念品不仅承载着艰苦岁月的奋斗记忆,还将对土木事业的热情传递给了我。特别是来到同济之后,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土木工程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对专业学习也更加刻苦认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土木工程行业将更加开放、包容,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将更加紧密。中国的土木工程行业,未来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国土面积的960万平方公里和470多万平方公里的水域。我要把李杰教授作为我的人生榜样,将宝贵的时间都用于知识的汲取。与众多优秀的同学展开交流、共同进步。争取多参加学院的学术活动,寻找更多的实践机会,我相信自己在同济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将有很大提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点一滴的积累终将凝聚成累累硕果。我的家乡绍兴目前正在大力完善地铁,高架等基础建设,我希望能在毕业之后能像李杰教授那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回报孕育我的土壤,为家乡、为国家的土木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蕾. 同济大学新院士给学生上课 “更要发展科学精神”[N]. 解放网, 2021. [2] 李杰. 《党史中的科学精神》[Z]. 讲座, 2021. [3] 孙明敏. 劳模风采·上海劳模 | 李杰: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保驾护航[N]. 劳动报, 2020-09-22. 荐稿人:ffy 2024-08-28 执行编辑:lxl 2024-08-29 责任编辑:ych 2024-08-3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