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12-24 【编辑录入:ych】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桃李春风 亦师亦友 ——我和导师黄清辉的故事
《同济学子话恩师》
作者:闻 翔  阅读次数:1483


微信图片_20241224105618.png


  


  在我踏入研究生生涯之前,我曾无数次想象我会遇到一位怎样的导师,毕竟,导师将是我们每个研究生的求学历程中接触最多的人。如今,读研虽不到一年,但我对遇到黄清辉老师并拜他为师感到无比的幸运和感恩。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导师,是生活的先行者,也是学业的引路人。和我的导师结缘,始于来到同济大学读研之前,即在我大四时与黄清辉老师的第一次交流。那个时候的我,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研究生生活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另一方面,也因没有经验而对大家口中读研的辛苦产生迷茫与紧张。

  最初选择黄老师是因为他所研究的天然水域生态方向让我十分感兴趣,在确定保研以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给黄老师发了一封自我简介的邮件,黄老师当天就给我回信了,内容大致是很高兴收到我的来信,询问了我一些更详细的个人情况,给出我一些读研前可以做的准备的建议,并欢迎来找他面谈。见到黄清辉老师那天,我按捺不住内心的紧张和激动, 踏入明净楼之前我不知演练了多少遍对话的场景。不巧的是,黄老师正在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身为党委副书记和纪委书记的他,日理万机。说心里话,这也是我之前所担心的地方:这样公务繁忙的导师会不会无暇指导学生的科研实验和研究工作?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我瞬间打消了这样的顾虑。就在我以为今天见不到黄老师而准备离开时,他三步并作两步地小跑赶到办公室:“你就是闻翔吧,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接下来面谈的两个多小时,黄老师和蔼可亲地与我交流了我本科的情况、课题组的近况,以及对我未来研究生生涯的规划和指导,全然不像照片上那样的严肃和古板。在问到一些学科领域的基础时,我由于紧张一时竟答不上来,他笑呵呵地让我放轻松,并开起了玩笑,我这才定定神开始有条不紊地发表我的见解。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个细节,一个是黄老师对我的鼓励:“我最看重学生的不是他们的科研能力有多强,而是有没有这份认真的态度,你今天有点紧张,但这并不能否定一个学生的能力,我相信你能在我们课题组发光发热。”而另一个是在结束面谈准备告辞时,黄老师从他的书柜里拿出来一个精美的记录本:“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单位,都要养成随手记下的好习惯,这会让你受益一生。”而此时已经下午 1 点,还未就餐的黄老师又匆忙赶去另一个会议……

  进入课题组以后的生活充满了挑战。刚入学时,心急的我想要 “一展宏图”开始科研实验, 可我很快发现研究生的科研与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它并不像本科时那么简单,实验老师给你调配好了试剂 仪器,安排好了实验方案,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完成步骤就可以。起初我对科研的流程一无所知,只能眼看着师兄师姐熟练地实验干着急。我向黄老师表达了我的困惑,黄老师没有多说什么,专门安排了一个 周末带我们前往常州长江水源地采样,从搬运采样设备、进行采样工 作到后续水样处理,黄老师全都亲力亲为,手把手地指导我如何进行 调查及科研工作。

  平日里黄老师工作繁忙,除了在校内讲课、行政工作、申请项目,还要经常到校外做学术报告和开会。即便这样忙碌,他还是把整个课题组放在第一位:无数次地强调实验室安全,亲自整理、收拾实验室,都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课题组微信群,总有黄老师与我们分享的最新学科前沿、学术动态、会议报告,帮助我们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针对我们的疑惑及讨论,黄老师总会及时回复意见与建议。师兄师姐经常说,那些发回我们给他的论文和报告上,里面皆是标红的密密麻麻的批注,细致到哪怕是一个角标。黄老师常说:“做学问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 我们作为高水平大学的科研工作者,要对自己说出的话、发出的文章负责。做学问也是做人,不能辜负社会群众对我们的信任!”每周的组会黄老师从来不会缺席,一改平日的温和,很认真地听我们的汇报,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当我们的工作不够理想甚至较为拖沓时,黄老师也会生气,表现出严厉的一面,让我们清楚地明白读研的道路是容不得半点懒惰之心的。两名即将毕业的师姐面临论文送审的关键阶段,黄老师顶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加班熬夜修改她们的论文,细节问题无一马虎。

  读研的压力是很大的,科研工作一如既往地枯燥,然而课题组的氛围在黄老师的带动下却是轻松又愉快的,他并没有因为毕业所要求的大量工作而把我们束缚在实验室中,也没有硬性规定我们早晚打卡,反而鼓励我们去参与一些体育活动。每到周末,黄老师还经常邀请我们聚餐畅聊,他经常说,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可以把他当作年长的父亲一样倾诉,同时,他也会经常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拉近师生距离。前段时间的樱花季,黄老师主动约我们去樱花大道拍照留念,整个课题组充满了欢快的气息。

  导师是我们的领路人,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拥有一位好导师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荐稿人:ych 2024-12-24 执行编辑:ych 2024-12-24 责任编辑lxl 2024-12-27

0
 

上一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领路人——记导师戴晓虎教授
下一篇润物细无声 ——记导师许维教授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