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5-09-13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微光成炬:以平凡之姿坚守温暖担当
2025年网上阅读征文获奖作品
作者:人文学院 杭束莹  阅读次数:56

杭束莹.jpg

作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人类文明前行的方向:它们是甲骨文中“仁爱”的雏形,是《礼记》里“大同”的期许,更是融入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当我在同济大学关工委网站读到《相约星期三,志愿者老人15年的坚持——华山医院“橙马甲”老许关爱“渐冻人”的故事》这一文章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在做SITP项目时与潘伟民先生访谈到的关于他与黑暗跑团的志愿传奇。后又通过更多身边志愿者们的真实案例写照回忆,我坚定认为这些温暖的坚实,正是历史使命在当代的生动注脚,是责任与担当最朴素的模样。


未标题-1.jpg

采访时分享照片1


  一、橙马甲的守护:在时光里书写使命答卷


  老许的故事,是一本用 15 年时光书写的责任之书。2008 年的春天,当他第一次穿上橙色马甲走进华山医院门诊区时,或许并未想到这个决定会成为贯穿后半生的使命。在渐冻症患者逐渐冰封的世界里,他用每周三的坚守,为生命搭建起温暖的港湾——自学医护知识时的明亮眼神,照亮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不断伸出的救助之手,传递的是“病有所医、弱有所扶”的时代责任。

  尽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总有人在关键时刻接住文明的接力棒。老许的橙马甲上,缝着的不仅是志愿者的标识,更是一个公民对社会的担当与风险,就像百年前张謇创办慈善机构,用实业救国的情怀温暖人间,又像改革开放初期无数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双手搭建互助的桥梁。老许的坚持让我懂得,使命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落在具体日子里的行动。当他为患者按摩时颤抖的双手,当他一次次向病人家属强调医嘱重要性时而微微佝偻的背影,都是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生动诠释。


未标题-2.jpg

采访时分享照片2


  二、黑暗跑团的光:在奔跑中践行责任担当


  而我与潘伟民先生的结识也是在这样富有热情与关怀的背景下发生的。在我需要为SITP项目《文旅IP赋能城市品牌形象升级的调查研究——以上海马拉松为例》招募访谈者时,他主动向我们团队抛出了橄榄枝,愿意分享他与马拉松之间的传奇故事。而在这次访谈里,我对于他参与“黑暗跑团”这一经历最为印象深刻。

  在他看来,跑鞋丈量的不仅是生命的宽度,更承载着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从 1981 年他第一次踏上马拉松赛道,四十年来便风雨兼程,从不停歇,这种精神与热爱早已让他将马拉松运动视作为对残障群体发声的一种天然途径。他在晚年加入了黑暗跑团,开始用穿着文化衫的方式不断出镜于各大赛事,积极展示视障者的困境,为他们的权益高呼振臂。在社交媒体上他还积极分享陪同视障人群进行马拉松赛事的经历,让千万人看见生命的不屈力量。他说“跑步就是为了鼓舞大家”,在这句朴素的话语背后,正是“以己之光照亮他人”的担当精神。



荐稿人:ffy 2025-09-13 执行编辑:xwf  2025-09-13  责任编辑:xwf  2025-09-13

0
 

上一篇纪念五卅运动100周年专题展览有感--在历史现场探寻热血青春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