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9-12-27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解放日报》2019年12月27日第7版

大学生体质怎么了
高校学生体质检测达标率低于中小学生,有的还出花招应对晨跑
作者:@解放日报记者 彭德倩  阅读次数:6800

  近日,一位高校体质监测专家告诉记者,有的高校学生为应对晨跑新招频出——除了骑自行车打卡,还买个“招财猫”摆件,把手机绑猫爪上让其自主挥动,达成步数。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结果表明,学段越高情况越差。其中,大学生达标率低于中小学生,达到“优秀”等级的大学生百里挑一。
  大学生体质健康究竟怎么管?如何培养体质强健的未来建设者?

  探索分层管理,介入“红线区”

  在已有体质监测、记录的基础上,大学能否更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学生健康管理体系?
  2014年起,在分析学生群体健康体质情况的基础上,上海大学开始探索分层管理。“国家标准的体质测试评价,主要分为形态、机能、素质三部分,涵盖速度(50米短跑)、耐力(1000米长跑)、力量(一分钟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柔韧(体前屈)以及爆发力(立定跳远)等多项指标。”项目负责人,上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李效凯老师介绍,每一年学生体测报告都会汇总,经综合评估后,将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列入“红线区”,及时介入干预。
  举例来说,身体质量指数(BMI)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它通过人体体重和身高两个数值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体质健康监测中,BMI指数大于等于24的学生就是重点人群。
  “首先我们会请同学填写几份量表,包括心理健康、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评测、饮食频度等,进一步分析后,进行一对一交流。”李老师说,每周同学们都来领本周的锻炼任务,并反馈上一周的运动感受,专业团队及时给出建议。此外,专门的“运动达人”社团,以及“运动健康与管理”课程,进一步拓展辐射面,让学生的自我学习管理进一步常态化。据悉,最新课程的网络版上线不到一月点击已超过1.2万次。
  李老师的手机微信里,学生小杨毕业至今两年,仍联系不断。原来,刚进校时身高1.84米的他体重超过115公斤,而标准体重上限是78公斤。进入健康管理体系后,小杨每周与专家面对面沟通,学习锻炼和健康管理方法,渐渐地,从一圈400米都跑不下来,到一口气跑上30圈……毕业时他体重74公斤,神采飞扬。
  “每一年新生进校,我们确保人手一本体质健康宣传手册。”李效凯说,相比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两个年级是硬骨头,因为那时没有体育课了,锻炼更需要学生自觉和坚持。

  需要顶层设计,推动积极运动

  业内专家指出,把原先独立的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相互融合在一起,是当今世界体育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教育部日前印发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要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加强学生体育课程考核,不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要求者不能毕业。
  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并没有严格执行。即使有未达标者,也基本在临毕业前组织一次宽松的补测,确保达标。“一方面学校要毕业率数字好看,一方面因为体育卡毕业,好像有点不近人情。”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唐炎坦言,大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并非学校一个部门或一个学科的事。如何更好地推动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培养健康习惯和运动兴趣,涉及学生统筹管理、课程设置、社团建设、体育资源分配等各方面,否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若小学、中学学段没能很好地培养运动健康理念和好习惯,运动氛围不足,那么升入高校后即使想从头养成,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问题,大学无法单独回答。”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党委副书记叶宇说。他介绍,大学生校内体育课一般一周一次,一次一个半小时,对于他们,更多的是要提供课外活动资源,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在同济,学生每学期完成30次跑步,可以在体育课成绩上获得10分。“这不是强制性的,而是根据学生对绩点的需求,进行适当的引导。”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2019年12月27日第7版)

 

 

 

荐稿人:ffy 2019-12-27  执行编辑:ffy 2019-12-27  责任编辑:lry  2019-12-27

同济大学关心下一代网站首页

0
 

上一篇网上买买买 安全第一条
下一篇别让健身变伤身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