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4-05-02 【编辑录入:wls】 文章出处:《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6日 15版)

坚持知识与能力相统一 提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
作者:李志强.  阅读次数:995

 今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国国家安全教育注入了新时代的新内容。高等教育致力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领域,全面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战略布局

当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被纳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布局之中,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一,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的条件保障关注得较多,而对融入的内容和规律等关注不够。其二,对传统安全教育特别是国防教育的关注较多,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则相对薄弱。其三,需在遵循国家安全教育与高等教育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具体的教育方向目标、凝练科学的教育内容、选取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将二者简单地“捏合”在一起。为此,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更要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教育理念更要贴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身属性要求,并系统联动地提供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具体的教育目标。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依据国家安全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精神以及相关要求,确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即培养教育对象在立足战略大局、勇于担当责任、树立居安思危观念、遵守法纪等基础上的国家安全意识,并培养教育对象贯穿于日常生活中的国家安全行为实践。

二是明晰基本的教育理念。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人民性本质、时代性要求和整体性特点,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基本理念:其一是价值性理念,即强化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理论的认同和实践,尤其是要加强他们对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深刻理解。其二是针对性理念,即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技术安全与观念安全、国内安全和国外安全等不同类型的国家安全问题需采用不同教育策略,并关注不同教育对象可能面对的不同安全风险。其三是发展性理念,即高等教育阶段的国家安全教育要衔接中小学阶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以理论讲授为大学生行为实践奠定深厚思想基础。

三是提供联动的保障机制。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一部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要将日常教育中的安全责任主体由学校武装保卫部门负责,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教育团队共管,以提供队伍保障;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及相关学科建设,以提供专业保障;召集全国范围的国家安全领域专家学者搭建集线上线下于一体的教学平台,以提供资源保障;及时制定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以提供制度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等教育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战场,相关专业课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以“大思政课”视野统筹两类课程建设。在具体的课程建设之中要以科学的教育内容为“王”,辅以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实现二者统一。

一是加强思政课程中有关国家安全的内容设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要做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专题的讲授,并从“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的宏观视野,明确“融入”的整体性要求。形势与政策课要使大学生掌握当前各种国家安全风险背后的现实根源和理论实质,进而认同我国政府立场和观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讲清楚我国国家安全主张从“传统安全观”到“新安全观”再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过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新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能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通过阐明我国国家安全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以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引导大学生养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观念并付诸行动。同时,思政类选修课也是“融入”的新途径,要加强意识形态安全等方面的课程开设。

二是拓宽课程思政视野。从“大思政课”视角看,思政课着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的价值理念,而专业课立足训练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技术本领,课程思政的重要地位由此凸显。从拓展课程思政视野的角度出发,对那些有基础的高校要鼓励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一起推进专业教育中的国家安全教育;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高校可以开设适合所属行业特点以及所属区域条件的校本课程;同时,要将社会上的教育活动载体和纪念活动仪式等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真正实现“大思政课”育人。

三是实现内容方法的统一。首先,教育内容的框定应是开放的,而不能封闭起来,既要包括国土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也要包括社会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维度生成基础理论讲解与安全风险体验等内容,从历史与现实的维度生成国家安全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安全形势分析等内容,再从知识和能力的维度生成有关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理论点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具体技能等内容。其次,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应是灵活的,而不能僵化,要以理论教育和实践体验使大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训练相应技能;依据国家安全问题之潜在性、时代性和广泛性等要求,选取方法时遵循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传统方法与现代网络方法相协调、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补充的原则,并根据“不易预见的国家安全”“较易预见的国家安全”分别运用“危机应对”和“预防为主”等具体方法,进而形成对教育内容的积极呼应。

(作者:李志强,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荐稿人:wls 2024-05-02  执行编辑:wls 2024-05-02  责任编辑:zjy 2024-05-03

0
 

上一篇防范“AI换脸”诈骗行为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