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9月4日新西兰南岛克赖斯特彻奇市地震后的情景。

新西兰南岛4日凌晨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地震造成至少2人重伤、部分建筑物和道路损坏,但迄今没有传出人员死亡的消息。7.1级强震,如此轻的伤亡,经验何在?分析人士认为,除了新西兰地广人稀的自然优势之外,主要得益于该国通过不断摸索得出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抗震减灾体系。
多震造就防震“良医”
新西兰人口仅有437万,居住分散,震中地带人口密度不大。新西兰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地震多发国,平均每年发生大小地震近3000次。历史上新西兰曾因地震严重受灾,1931年发生在北岛内皮尔的里氏7.9级地震和1942年发生在惠灵顿地区的里氏7.2级地震,分别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建筑物严重损毁。基于对地震造成惨重损失的反思,新西兰在抗震减灾方面不断摸索,现已形成一套实用的经验和做法。
隔震技术全球领先
新西兰隔震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科研人员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已将特制的橡胶垫用于基础隔震。目前,新西兰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及桥梁上均采用了结构隔震减震装置。比如:议会内阁办公楼和卫生部大楼均采用含铅的橡胶垫将建筑体和地基梁隔开。地震发生时,隔震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害。
新西兰建筑研究协会是专门研究抗震建筑的机构,其设计的木框架大玻璃轻型建筑造价不高,较能被居民广泛接受,而且这种建筑的优越抗震性能在1987年南岛里氏6.7级地震中得到充分证明。其后,在新西兰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轻型木结构建筑方式得以全面推广,目前新西兰低层和多层住宅主要采用这种建筑方式。实践证明,轻型木结构因其自身质量轻、强度高等特性,表现出良好的抗震性能,地震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新西兰政府在房屋建筑方面加强立法,严把质量关。新西兰在《建筑法》和建筑规范中对投资者、设计师以及设计图都做了具体规定,建筑师和设计师都可以监督施工。对于建筑工程的审查,《建筑法》规定投资者委托设计师进行图纸设计后,要送交有关专业部门审核,建筑物出现问题要追究建筑商、设计师、政府审查人员的责任,以促使相关人员确保安全。
三级“保险”分散风险
新西兰地震保险制度被誉为全球运作最成功的灾害保险制度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国家以法律形式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多渠道巨灾风险分散体系,以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来尽可能分散巨灾风险。
这一地震风险应对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地震委员会、保险公司和保险协会,分属政府机构、商业机构和社会机构。一旦灾害发生,地震委员会负责法定保险的损失赔偿;保险公司依据保险合同负责超出法定保险责任部分的损失赔偿;而保险协会则负责启动应急计划。
政府重视对公民的防灾、减灾教育。多年来,新西兰国家民防部都会印制防御各种具体灾害的宣传品,其内容包括灾害的识别、预防,以及如何自救、互救等,所有公民人手一套。新西兰政府对各种自然灾害实行综合管理,专门设立了政府民防部,从中央政府到地区、地方三级政府均设有防灾减灾机构。一旦发生全国性重大自然灾害,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国家民防总指挥部就会立即启动,地区和地方的民防指挥中心也立即投入工作。
经济损失数十亿新元
发生强烈地震的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市目前已处于紧急状态,市中心从4日晚7时至5日早7时实施宵禁。该市附近的凯厄波伊镇也将同时实施宵禁。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和民防部长卡特等4日乘一架军用小型飞机赶往南岛视察地震灾情。约翰·基在灾区表示,这是新西兰自1968年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政府将向灾区民众提供帮助,军队处于待命状态,必要时将协助警方维持秩序。对地震损失的评估将在数日后公布,估计损失将达数十亿新元。
新西兰已经启动全国危机应急机制,民防部长约翰·卡特呼吁当地民众保持镇定,尽量避免外出。克赖斯特彻奇市市长鲍勃·帕克提醒市民储备水,注意检查房屋状况,避免可能出现的火灾等后续灾害。
克赖斯特彻奇市一位名叫海伦娜的居民对新华社记者说,震感非常强烈,持续时间长,她家的房屋摇晃得非常厉害,部分书籍从书架上掉到地面上。她家所在区域已经停电。
目前,克赖斯特彻奇市机场的航班已经恢复。至当地时间4日下午5时,克赖斯特彻奇市的绝大部分地区已恢复电力供应,但许多地区的供水仍然得不到保证。克赖斯特彻奇市已经为受灾民众开设了两处避难场所。市政府建议将紧急状态持续到6日中午。
地震已造成两人重伤。其中一名男子50多岁,被倒下的烟囱砸伤,目前仍在重症病房;另一名男子被震碎的玻璃严重扎伤。目前还没有华侨华人或留学生受伤的报道。
资料来源:2010年9月5日《文汇报》5版
荐 稿 人:lyl 2010-9-6
责任编辑:lyl 2010-9-6
执行编辑:lry 2010-09-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