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2-03-24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文汇报》2012年3月13日第12版

三重巨灾之鉴
作者:方陵生 编译  阅读次数:7394

日本“3·11”大地震1周年之际,《自然》杂志发表评论

上:日本“3·11”强震和由此引发的猛烈海啸及核电站爆炸泄漏,给日本造成重创下:“3·11”大地震发生后,东京附近千叶县的一个炼油厂受震波影响发生猛烈燃烧

          上月20日,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地区测得的放射线量为0.102毫西弗/小时,媒体记者被允许进入第一核电站采访,这是“3·11”大灾之后第二次允许媒体走进现场。

“3·11”大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宫城县气仙沼市

海啸肆虐过后,被烧黑的汽车横陈气仙沼市街头


  日本“3·11”大地震由于相继引发巨大海啸和核泄露,不仅给日本造成重创,也影响到整个地球并引发全球性反响。在这一灾难发生1周年之际,《自然》和《科学美国人》等权威科学刊物纷纷推出专题,就其中可汲取的教训引出深入的思考。
  下一场重大自然灾害究竟会发生在何时何地,无人可以预知,但已经发生的灾难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人们的灾害意识、预警能力以及应对措施中各种缺失的环节。迎战“下一波海啸”,绝不仅仅是日本一国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年前的3月11日,日本东北沿海在地震、海啸、核事故这三重灾难的袭击之下,死亡和失踪人数超过15000人,数千平方公里范围内受到放射性物质污染,在这次重大灾难事件中,日本当局、核工业部门和科学家都难辞其咎。但是,如果没有科学家、工程师、紧急事务处理官员以及有了一定准备的民众,伤亡人数可能会更多。通过这场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以及随后的核反应堆融毁的重大事故之后,日本应该能够汲取到更多正面和负面的经验教训。
  首先,我们来看看存在问题的地方。尽管有证据表明,日本东北海岸线很有可能发生历史上空前的大地震和海啸灾难,但日本科学家和当局显然都忽略了沿海城市和一些重要设施,如福岛第一核电厂,因此都错过了提前加强防灾救灾准备的机会。一开始日本气象厅也低估了地震和海啸的规模,此外,沿海居民没有足够的灾难意识,对幸存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收到海啸预警的居民中,有40%在撤离之前还一直在等待观望。
  日本也未能充分利用其技术优势。在海啸离海岸50公里的时候,沿东北海岸线的水下传感器检测到了海啸的发生,但如何充分利用第一手数据资料的相关机制并不到位,白白失去了海啸到来前几分钟宝贵的预警时间,当气象厅纠正了被低估的数据资料时,海啸已经涌到了海岸线上。
  尽管有以上不足,但日本在海啸预警方面做出的成绩也无可否认。地震中死亡的人数相对较少,证明了日本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应急系统的成效。在地震灾害发生后的3分钟内,气象厅就发出了海啸警报,这也是值得嘉许的,尽管低估了海啸的规模,但至少这一预警行为给了成千上万的人赢得了逃生和自救的机会。
  当然,日本的灾难预防工作有很多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例如,地质学家要更好地破译日本地震史的秘密,并做好当前地质板块变形的监测工作,计算出哪些地区有可能发生破坏性的大地震。研究人员和一些民间机构正在安装新的地震和海啸预测传感器,这些人也必须尽快掌握相关数据的快速分析技能。新建立的地震海啸模式,将是日本东北沿海地区重建和灾难预防强化工作的关键一环,必须做到透明化,并由外部的各方面专家进行审查。社会科学家应加强研究人们在面对灾难时的应对方式,以利于在未来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发生在日本和其他地方的自然灾难。
  福岛核电厂核反应堆融毁事件也显露了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缺陷。在核泄漏发生的混乱情况下,日本有关当局在数小时内就将核电厂20公里范围内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全部撤离。研究表明,当局的快速反应让大多数人避免了受大剂量核辐射危害的厄运。同时,事故发生后,一些技术人员仍然留在厂房内,设法将损失降至最低。在厂房停电的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用海水和硼酸冷却反应堆,科学家和工程师还现场临时设计建造了一个净化冷却水过滤系统,虽然该系统用以应对这次重大核泄漏事故还远不够完善,但仍不失为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
  但这些都并不足以抵消日本政府在应急反应上的信息传递沟通的失败。一开始,官员们对危机的到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在核反应堆融毁已然明显化时,仍然没有发布详尽的辐射剂量信息,有些数据甚至是完全错误的。一些相关信息,如计算机模型实时显示的放射性物质扩散情况,一直对公众隐瞒,直到灾难发生12天之后才公布于世。
  “不完善的海啸预警机制在几分钟之内摧毁了无数生命,而福岛核电站核泄露事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还将会旷日持久地持续下去。”草率和不完整的报告和信息,将造成公众对政府和科学家的信任危机,同时也将影响到日本在灾后的研究和重建复苏工作。

 推荐人:lry    2012-03-24   执行编辑:lry    2012-03-24    责任编辑:zjy  2012.3.24

0
 

上一篇2012年上海市蓝桥杯“安全你我他,幸福千万家”科普PPS创作传播活动
下一篇小插座,大安全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