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1-05-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关工委办公室 |
从街头走向殿堂 |
《同济故事》文脉流长28 |
作者:钟 勤 朗读:软件学院 李义尧
阅读次数:3292
|
1939 年春,抗战迁徙中的同济大学到达昆明。在近两年的时光里,全体师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办学,同时一批进步学生积极开展抗战救亡文化运动,其中“昆明儿童剧团”就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昆明儿童剧团与当时的重庆抗战儿童剧团齐名,都是当时后方两个著名少年救亡演出团体。剧团的演员都是七八岁至十二三岁的孩子,他们上街演讲、散发传单、唱救亡歌曲、排演话剧,为抗日宣传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放下你的鞭子》、《小间谍》、《小主人》等剧目的演出轰动一时,被当时媒体大篇幅报道,称赞他们是“新中国的典型儿童”。 昆明儿童剧团是由同济学生董林肯、徐守廉、竺伯康等人发起组织的。他们继承了同济师生的艺术传统,借鉴战地服务团街头活报剧的演出方式,希望通过学生童真的呐喊,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这三名同济学生虽然都是学理工科专业, 但都具有艺术天赋,董林肯能写剧本并兼有管理能力,徐守廉会作曲,而竺伯康表演能力强。当年暑假,战火纷飞,三人无法回家,商量着建立儿童剧团进行救亡宣传演出。 开始时,没有演员,战地缺乏,四处联系,处处碰壁。他们满腔爱国热血, 毫不畏难灰心。一方面依靠小学进步教师动员家长,让他们支持子女参加演出, 终于组成了一个以十三四名儿童为基本演员的剧团。另一方面专访民主人士楚图南、冯素涛等教授,取得他们的大力支持,把文庙东芜作为活动场所。 “八一三”那天,儿童剧团首次和昆明人民见面。天真活泼的儿童们打着团旗,唱着团歌,扛着大幅宣传画,列队来到市中心的花坛旁边,演唱抗日歌曲, 宣讲救国道理,还演出了街头剧《难童》。小朋友们纯洁认真的演出,感人至深, 吸引了一大批市民群众,揭开了儿童剧团宣传抗日的序幕。 就在当年,儿童剧团参加了昆明第一届戏剧节,公演了这座城市有史以来第一部儿童剧《小间谍》,由董林肯等编写。剧中小主角由七岁半的女孩刘绮和男孩夏慰祖(齐怀远)担任,其他角色除了四个成人配角由竺伯康等出演外,均由小朋友担任。在三天的演出期间,充分显示出孩子们的才能和宣传效果,轰动了昆明的整个文艺界。昆明各报刊发表了赞扬的评论和文章,称儿童剧团为“戏剧界的一支生力军”。此后,儿童剧团又先后演出两天四场,场场满座,还售出了几百张站票。演出的收入扣除了剧场开支后,全部捐献给抗敌后援会。续演的收入,则用作昆明二十六所小学贫寒学生的助学金。 从此,昆明儿童剧团为社会所公认,能在各场合宣传抗日,不再局限于街头了。儿童演员的人数从十余名逐渐发展,最盛时期有六七十人。他们在剧团内, 不断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他们的演出又教育了社会上广大孩子,甚至一些长辈们。 昆明儿童剧团不仅演出了由同济学生自己编写的《小主人》等剧本,而且演出了专业作家编写的《飞花曲》等剧目,在中国儿童剧的发展史上留下了非常有意义的足迹。由董林肯编剧的儿童剧《小主人》,以鲜明的时代性、现实性、儿童性及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和高超的艺术表现,代表了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儿童剧的最高成就,被誉为“是继黎锦晖的《葡萄仙子》之后,中国儿童戏剧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式的作品”。 后来,昆明连遭敌机空袭轰炸,儿童剧团的小演员纷纷疏散,演出活动曾一度被迫停止。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昆明政府社会局想把它收为“官办”。董林肯不愿与国民党同流合污,于是,剧团被迫宣布解散。但是儿童剧团培养的小演员, 很多人成了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其中包括《阿诗玛》的编剧刘琦和著名话剧编导阿阳等。董林肯也放弃了自己的机电专业,成为了一个专业的儿童剧创作者。 1947年,董林肯应邀担任了上海育才学校的戏剧组主任,开始潜心创作, 将鲁迅翻译的苏联作家班台莱耶夫的儿童中篇小说《表》改编成五幕儿童剧。昆明创办儿童剧时丰富的生活和演出经验给了董林肯灵感的火花,创造性地编写出一个更贴近和触动中国孩子心灵的剧本,在戏剧界引起了很大关注和反响,也受到了一直关心中国儿童事业的宋庆龄的关注。其时,宋庆龄筹建成立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剧团成立之始,宋庆龄首先想到的就是董林肯的作品,她指名选定了《表》和《小主人》进行首演。 当年 4月,董林肯的儿童剧《表》由中国基金会儿童剧团首演于兰心大戏院。 演出顾问熊佛西、黄佐临。导演张石流,舞台设计任德耀,演员由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院低年级同学担任。演出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宋庆龄观看了演出,并题词称赞。熊佛西、刘厚生、梅朵等人也发表评论文章盛赞《表》的演出,《表》的社会意义和《小主人》“救救孩子”的主题,使这两部儿童剧的首演获得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也对推进中国儿童戏剧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之后,董林肯为了实现当时他所期望的“儿童立体化教育”,成立了“立化出版社”,专门以出版儿童读物和儿童剧本为己任。除了自己不懈的进行创作外, 还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如任溶溶、包蕾等。公私合营后,立化出版社归入上海人民艺术出版社。 到了 1957年,作为中国儿童剧名家的董林肯被迫离开戏剧界,但他仍然情系儿童剧,一生没有改变。以著名戏剧评论家刘厚生的评价来总结董林肯的儿童剧创作:“在我们的戏剧运动中,有成千上万的默默无闻的同志,他们忠心耿耿, 为戏剧牺牲一切,不求闻达,不计名利,热爱自己心中的艺术。而且,董林肯还应该加上:热爱儿童,热爱儿童剧!” 荐稿人:ffy 2021-05-15 执行编辑:lry 2021-05-15 责任编辑:xwf 2021-05-22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