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20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校标形成的始末
《同济故事》百年履痕14
作者:林章豪  阅读次数:1308


未标题-1.jpg


  早就想介绍一下校标形成的始末,原因有三:一是对原创意人徐建华表示感谢;二是说明学校导入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同济大学开风气之先;三是要向学生昭示校标的含义。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上海城建学院、上海建材学院、上海铁道大学相继并入同济大学,学校各种办公用品的识别标志出现混乱,学校深感有必要统一学校视觉形象,进而成为团结和凝聚师生员工的一个辅助手段。于是我们分两条线,一是将学校使用的五花八门的校标搜集起来,选择被普遍认可的方案进行调研;二是引入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

  我们在搜集校标图案时,发现实际使用广泛的是三人划龙舟的图案。我们追根溯源知道这个图案源于我任校报主编时,在征集纪念建校 75 周年纪念章时入选的三个方案之一,三个方案均登在《同济报》第 382(1982515) 的报眼上,并配有《三枚纪念章的诞生》文章,其中说到徐建华的纪念章设计时称:“第三枚纪念章是圆形的……圆中有一古代划船的图形,反映同济大学命名的意义—同舟共济。”当年设计者是建筑城规学院美术师资班学生,结业后曾 在学校从事美术教学 12 年的徐建华。徐建华方案特点是船体是近乎三条平行的线构成的。后来我们发现大量衍生的图案,主要特征是船体是实体的,其中有些漏空白的。

  在引入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时,我们委托了吴国欣教授的设计团队。而设计和完善的基础方案,我们选的是船体实心且有些漏空的方案。为此,我曾请钟勤联络徐建华,但最终联络不上,也就只好作罢。

  2000 年 3 月 27 日召开的“1999—2000 学年第 9 次校长办公会议”,就“关于我校进行统一视觉形象设计事宜”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大家同意启动同济视觉形象设计,同意在校标上增加“1907”字样。2000410 日,校长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学校将实行视觉形象规范的通知》,文中指出了规范的目的、意义和规定了包括办公用品、证书、标牌、车辆 4 类共 34 个项目的使用范围,以广泛征求意见和让师生员工提供补充。同时,我们将校标设计不断修改和完善,将标志的内、外圈的圆线条加粗,校标的字体改为舒同同志题写的校名,船体最终形成三个方案:三个方案主要不同是桨的长度,也就是现在正式校标的桨,原来初步方案中,有三种不同长度,一种是伸长与内圆连接,一种是缩短、不伸出船体, 第三种就是有点伸入水里。200058 日,时任校办主任贝晓曦向校长办公会议作了汇报说明,会议建议,将图案中“同济大学”字样中文、英文上下交换位置,中文放在上边表明主体性,毕竟我们的学校是中国的学校,并将“1907”和英文字母适当缩小比例。我们根据会议要求作了修正,并将三个方案分头呈送校领导,大多数校领导认可现在校标的形体,三桨伸入水中。2000522 日召开的“1999—2000 学年第 13 次校长办公会议”,基本上认可了校标方案。这时的校标已集中了众多人的智慧。

  随后,吴国欣教授设计团队在确定校标的基础上,完成了基本要素系统和实际应用系统的设计,并于 2000 年 8 月出版了《同济大学视觉形象标准手册》。

  2000 年 9 月 13 日,校长办公室印发了通知,要求全校各单位,切实执行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随文给各单位分发了《同济大学视觉形象标准手册》。这在当时属全国首创。教育部办公厅的负责人对贝晓曦说:“同济的这项工作是超前的。”正如吴启迪校长在手册序言中写道:“这项工作对维护学校良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全国各高校纷纷掀起一个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热潮。




荐稿人:ffy 2021-05-20 执行编辑:ffy 2021-05-20 责任编辑:xwf 2021-05-20

0
 

上一篇埃里希•宝隆在德国的生活
下一篇“枫林节”的来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