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一部理工科教材创造的奇迹
《同济故事》文脉流长08
作者:林章豪  阅读次数:1148


樊映川主编的《高等数学讲义》.jpg

樊映川主编的《高等数学讲义》


  樊映川教授主编的《高等数学讲义》,从1958 年正式出书至 1983 年的 25 年里,

  印刷次数达 48 次,上、下两册累计印量近千万册,这在当时理工科教材中是一个无人逾越的记录。实际上在 1983 年以后的一段时日,此讲义仍在使用,是全国高等院校、函授大学、广播大学、业余大学以及师范学院某些系科都纷纷选用的教材。他开创了理工科教材“中国化”的先河。这本由中国人自己编写的教材, 是中国科技书籍出版史和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中国第一所具有部分近代高等教育内容的学校,是维新变法的产物—1898 年7 月由光绪皇帝正式批准设立了“京师大学堂”。学校标榜的宗旨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学”逐渐成为各个学堂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除派遣留学生外,也聘有外籍教员,在上海等处还开设编译局,翻译出版国外教材。就高等数学而论,1949 年前上海各大学采用的均是欧美等国的教材, 解放初期则大量采用苏联教材。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使用中教师总感到不是十分得心应手,学生也总感到不通达和不方便。这就为催生有“中国味道”的高等数学教材提供了土壤。

  一本“中国味道”极浓的《高等数学讲义》终于在 1954 年的同济大学数学教研室破土而出了。经校内试用后,重新修订了三次。正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内部版本居然在国内广为流传了。1956 年在大连举行的全国高等数学教材会议上, 这本内部刊印试用的《高等数学讲义》被一致推举为我国工科高等数学通用教材, 并于 1958 年正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此印数直线飚升,几乎年年重印。19836 月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高等数学讲义》为 1982 年度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881 月《高等数学讲义》又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奖,这自然是后话了。

  为什么“中国味道”很浓的高等数学教材能够在当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组成的基础数学教研室产生呢?这不能不说要归功于当时的学校党委负责同志独具慧眼,在整个专业数学系调整至复旦大学时,把一位从事专业数学教学的教授硬是给留了下来。更要归功于樊映川教授,他不辱使命,出色地完成了一位“领军人物”的统帅作用。正是在他的统筹、组织下,优秀教师和整个教研室都调动起来,完成了具有开拓性意义的“中国味道”教材。

  樊映川主持数学教研室工作以后,决心走出一条大学工科数学教学的新路子。

  他高瞻远瞩,认为从工科学生学习专业和日后工作需要考虑,工科学校必须开设应用数学专业。为实现这目标,他抓住了两件根本大事:培训教师和编写教材, 并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目标。当时,他为教研室教师组织读书班,亲自讲授六七门理论课程。

  樊映川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以自己不断修正的教学笔记和讲义作为主线, 亲自拟定具有“中国味道”教材的编写原则,然后发动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充实完善。然后对包括自己在内的 10 名教师作了分工,各自承担相关章节编写。

  写出初稿后,再经集体讨论,有时为一字一句反复斟酌,争论得十分激烈。最后, 樊映川全力投入统稿工作,为全书作修改、校正和润色,他要求教材要做到理论上无错误,逻辑上无矛盾,联系上无脱节,内容上无遗漏。正是这种要求,使整本教材浑然一体。教材在内部使用和正式出版的三十多年里,他生前曾主持多次重大修改。

  樊先生作为主编为这部教材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无疑是最多的,但他制定的稿酬分配的原则是:首先购置教研室的图书资料,其次补助室内经济困难的教职工, 然后 10 名作者平均分配。




荐稿人:ffy 2021-05-15 执行编辑:lry 2021-05-15 责任编辑:xwf 2021-05-22

0
 

上一篇“熊恭礼奖学金”设立缘由
下一篇闯北极在加拿大我创下“中国第一”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