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21-05-18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闯北极在加拿大我创下“中国第一”
《同济故事》文脉流长07
作者:高时浏  阅读次数:1084


  1948 年,我作为第一名中国学生,在多伦多大学研究生院攻读加拿大首届大地测量专业,获应用科学硕士学位。

  1949 年至 1951 年,我作为第一名中国学者,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大地测量局担任工程师。因而有机会于 1950 年进入北极圈从事勘测工作,1951 年到达北纬71°的布里亚半岛上十原是 1932 年的磁北极。足迹所至是大片渺无人烟的丛林湖泊和冰雪覆盖的寒带冻土区。

  测量工作进入北极圈后,我们到达一空军基地,每个人都得填一份表,然后还要审查和保密的宣誓。

  一名军官问我:“你是不是基督徒?” 

  “不是。”当时我并未受洗,只能说不是了。

  “那你怎么在圣经上宣誓保密呢?”军官问。

  “你们又没其他,如佛经、古兰经,我怎么宣誓呢?”我答。

  军官嘿嘿一笑,没让我作保密宣誓,便算是通过审查了。从此,我就可以在北极地区任何地方测量,在任何基地的军营中居住了。

  我担任拉普拉斯天文测量队的队长。任务除了测拉普拉斯天文点及航测控制点外,还兼三角测量。工作很辛苦。我有一名助手,是法国血统的蒙特利尔化学系二年级学生,脾气好,但不刻苦。工作需要多干个把钟头他都不肯。我一批评他,他便以回家相要挟。无奈之下,我与三角测量队队长商量,白天我帮他们忙,晚上他就派一个人帮我记录。讲妥后,我便找到助手说“你要干就听我的,否则, 明天有飞机接你走。”助手耷拉着脑袋,才开始听话起来。

  北极圈内,在一个加油站,我第一次遇见了爱斯基摩人。在哈得逊湾西北角, 我拜访了居有五六十人的爱斯基摩人村落。他们大多身材矮小,上肢稍长,下肢稍短,头发黑而直,眼睛棕色,住冰屋,吃海兽。

  一次偶然看到两个爱斯基摩儿童在玩翻绳游戏,我想到了我的童年,我们也玩过这种俗称“翻叉叉”的游戏。在与他们共处中,我肯定,爱斯基摩人属于亚洲蒙古人种,甚至可能与我们的祖先有一定血缘关系。一同考察的外国同事也为此感到震惊。爱斯基摩人有丰富的在冰雪环境生存的经验,他们给了考察队很多帮助,也带来了不少欢乐。

  1950 年 12 月,我们接到勘定北纬 60°的任务,因为在那里发现了金矿。

  1951 年初,我们一路长行,最后停在按航摄照片所显示的北纬 60°部位, 安置下来。

  我们沿着北纬60°线,大约每25 公里测定一个点,把积雪挖开,发现实土后, 埋设标志并打下一根钢钎,全程 250 公里,测设了十多个界址点,在野外工作两个多月,于当年 3 月底才回到渥太华。

  在此期间,我因为粗疏而差一点丢了小命。

  有一天,我们前往另一个工作点,代步的木车在雪原上缓慢前行,在木车里呆腻的我跳下了车,哪知道雪深没膝,走一步都要竭尽全力。而由于气温极低, 几分钟便感到寒冷有如刀刮针刺。夜晚来临,气温骤降,更是冷气难耐。尽管我拼命挣扎前进,但与木车的距离越来越大了,木车渐渐成了远方的一个点。我几乎认定自己会葬身于此了。忽然发觉木车离我近了。原来,拖拉木车的机器发生了故障。同事们这时才发现我的失踪。真是老天保佑,让我绝处逢生。我为自己逃离死神而庆幸。

  1951 年夏,我再次出发。这个季度的测区包括:从位于曼尼托巴省以北的哈得逊湾到 NWT 法兰克林特区的布西亚湾与布西亚半岛。

  我的任务是既搞多星等高航测控制点,也搞拉普拉斯点;前者为航测制图服务,后者为大地测量服务。据说也为雷达测量服务。当时,加拿大的这种测量技术和经验居世界前列。

  测量区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测量中,我曾为两个湖泊命名。一个以我的名字,一个以我女友的名字。于是,在我的测量报表中,当然就出现了 Lake Si-Liu Gao(高时浏湖)Lake Marry Mccrimmon(马利·麦克利梦湖),一晃已几十年,不知如今出版的 NWT 的地图上是否采用。

  到达布西亚湾和布西亚半岛附近时,我惊异地发现磁针总是垂直向下,不再像以往左右摆动了。测磁偏差因此告吹。其实,在不经意中,我已登上了磁北极。

  这次我到达的磁北极位于北纬 71°,西经 96°处,事实上是 1932 年的磁极。据我所掌握的资料,从 1932 年到 1985 年,53 年间,有四个主要的磁北极,位置如下:

  1932 年,71° N,96° W;

  1975 年,76° N,100° W;

  1980 年,77° N,101° W;

  1985 年,78° N,102° W;

  地球其实有两种北极,一种是地理北极,即北纬 90°,另一种是磁北极。磁北极指该地磁场强度最大的地方,磁针在此处会垂直向下,它离地理北极1600 公里,而且与地理北极一样,还在不停地变化,一般在 160 公里直径的圆周上移动。

  写完此稿,听说我国正组织一次北极考察。祝他们一路顺风,更多的北极故事留给他们去讲吧。



荐稿人:ffy 2021-05-15 执行编辑:lry 2021-05-15 责任编辑:xwf 2021-05-22

0
 

上一篇一部理工科教材创造的奇迹
下一篇在测设滇缅路油管工程时的经历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