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21-05-19 【编辑录入:fengfy】 文章出处:校关工委办公室 |
核电专家沈俊雄 |
《同济故事》群星璀灿46 |
作者:薛奎元 朱继周 范韫玉
阅读次数:1197
|
1955 年 11 月,正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攻读研究生的沈俊雄,接到驻中国苏使馆的通知去开会。会议由商务参赞李强主持,著名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讲话。钱三强详细讲了我国原子能科学一穷二白的现状,并告知大家苏联援助我国建设一座重水反应堆和一台回旋加速器,周恩来总理委托钱三强筹建一个基地,把大家从学习岗位上抽调出来,就是要筹建这个研究基地,开展原子能科学研究,发展我国核事业。 沈俊雄听了很兴奋,有幸成为第一批原子能科学研究的参与者,是组织上的莫大信任,愿为此尖端科学奋斗终生。于是他中断了就读生涯,从高压电器专业改行进了原子能科学的大门,也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钱三强把来自国内的技术骨干和留苏学生分成反应堆和加速器两个组。沈俊雄被分在反应堆组,到莫斯科某研究所去实习,一方面学习反应堆物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学习重水反应堆的运行规程,并在重水反应堆上实际操作。半年后,立即回国投入正在北京建设的基地中去。 1958 年研究基地初步建成命名为 “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钱三强为所长。重水反应堆也已投入正常运行,沈俊雄被任命为重水反应堆值长。 1958 年,军委提出要建核潜艇。但核潜艇上的反应堆属于动力堆型,与刚建成的重水堆完全不同。潜艇空间小,对反应堆的要求是紧凑、简单、安全。动力堆的快中子通量大,辐照强度大,冷却剂的温度和压力高。直接用在反应堆的各种材料,必须经实际验证之后才敢采用。所以要先建一座工程材料试验堆,来实际辐照验证其材料的可用性。这一个任务就落在沈俊雄的头上。沈调研后认为材料试验堆采用高丰度浓缩铀的方案在当时肯定是不现实的,提出了退而求其次的折衷方案。该方案为游泳池反应堆,其中子能谱与潜艇反应堆接近,燃料丰度为 10% 浓缩铀,功率为 3500KW。这一方案得到钱三强的首肯。 1958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郭沫若任校长。郭沫若下聘书聘请沈俊雄为工程物理教研室主任(兼职) 。 沈到任之后,首要任务是制定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物色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课老师。除自己讲授“反应堆控制”外,其他专业课程的授课老师都聘自原子能研究所各研究室。考虑到工程物理专业的特殊性,让学生们对工程实践增加感性认识,每逢暑假安排学生们去工厂实习。最后一学年时,沈安排学生们到原子能研究所各研究室做毕业论文。 1970 年,沈俊雄刚从五七干校劳动一年后回所,所领导就让沈来牵头主持核电的研发工作。 那时西方国家在核电发展方面,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技术上日趋成熟。英国发展了天然铀石墨气冷堆,美国发展了压水堆和沸水堆 (统称轻水堆) ,加拿大发展了天然铀重水堆。轻水堆都要用低丰度的浓缩铀为燃料,而重水堆和石墨堆则可用天然铀。从趋势看,发展轻水堆是大势所趋。因为轻水堆体积小,热效率高。日本和法国都放弃了原有堆型,日本从美国引进压水堆和沸水堆,法国从美国引进压水堆。 二机部领导综合考虑了当时的实际条件,有意想搞天然铀石墨气冷堆。同意沈俊雄等组成四人代表团,参加在伦敦召开的学术会议,然后参观访问了英国的各种核设施。英国人自己也认为石墨天然铀气冷堆的投资大,热效率低,经济性较差。 沈俊雄向领导作了汇报,认为英国发展核电的道路是不可取的。二机部领导最终放弃了这种堆型。事实证明,英国在徘徊 10 年之后,也不得不转向建造压水堆核电站。这为我国如何发展核电提供了借鉴。 大亚湾核电站是于 1994 年建成的我国第一座大型核电站。改革开放之初, 广东省电力局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商谈合资筹建核电站,即着手编写《广东核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1982 年底,该报告获批。当年曾主持建造核潜艇时任水电部副部长的彭士禄领导此工程。彭士禄点名借调沈俊雄,作为他的班底之一,协助他开展这项庞大的工程,并任核岛合同谈判团团长,对手是供应核岛设备的法国法马通公司。沈俊雄感到肩上担子很重,压力很大。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情, 小心翼翼地对待合同附件条文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 1986 年 6 月,沈俊雄长驻法国 10 个月,以便处理合同或技术上发生的问题。回国后,任设计分部经理。1989 年,沈俊雄离休后担任顾问组组长。具体落实了核燃料的后续供料问题、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场地选址问题等,编著出版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经验汇编》和《项目管理》。 1995 年 5 月,沈俊雄被香港核电投资公司(港核投)聘为核高级顾问,加强港核投的公关工作,随时回答港人对核电安全的各种问题,以消除港人对核电的疑虑。应香港工程师学会邀请,沈俊雄对香港工程师作了控制棒问题的专题报告。1997 年年底,江苏核电公司刚成立,正式聘请沈为江苏核电公司的高级顾问。 沈俊雄踏入原子能科学的门槛以来,前后近 50 年,他不为名利,甘当无名战士。办事认真,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为核事业的发展默默地奉献了一生。 荐稿人:ffy 2021-05-19 执行编辑:lry 2021-05-19 责任编辑:xwf 2021-05-20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