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0-08-21 【编辑录入:ltzltz】 文章出处:汽车学院

读“谈礼貌”有感
作者:党校09级本科小组  阅读次数:29042

  

作者季羡林联系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他对于礼貌的一些看法。我读罢全文,也有几分共鸣。

文中说到眼下绝大多数的人都在抱怨社会上的不礼貌。确实,现今社会存在着很多不礼貌现象,但是我们一味抱怨的同时,似乎忘记了反省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足够恰当。

或许很多时候,我们用以衡量他人的标准过于严苛,似乎自己总是完人,而对于他人,即便是无心之过也不可饶恕。就拿文中例子来说,被踩了脚就觉得是天大的灾难,然后恶言相向。试问,有谁可以保证自己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永远不会踩到别人呢?当我们不小心踩到别人而别人恶言相向时,我们会是什么感受呢?更何况,对方无意为之。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使得我们越发容易焦躁,但是轻易动怒绝对只能适得其反。想象一下,对方一声对不起,你回以一个微笑,或许这样和谐的一幕会让你心情愉悦呢!

还有些时候,我们要求别人礼貌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首先要彬彬有礼。现在社会对于8090后的评有很多。确实,很多时候8090后习惯了赋予自己独身子女的特权,但是在家中我们可以是独生子女,在和外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就应平等相处。在家中“使唤”爸妈做这做那或许不用十分拘束,但是和他人交流的时候,若也是这般口吻,无疑是不合适的,我们不应该习惯于被溺爱,当我们想要自己出去玩的时候就自认是成年人可以自己做决定,而真正面对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又懒于处理,一律交给爸妈。长此以往,必定不会懂得如河礼貌待人。想要被礼貌的对待,必然要先学会礼貌对待他人。

文章中还提到,关于礼貌用语的倡议。季先生认为那是十分悲哀的,确实,这样的倡议反映了我们现在整体的素质还有待提高。但是我认为这同样是可喜的,至少,我们发现了问题并且乐于去改善。我们都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谢谢”什么时候该说“对不起”,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说的时候并非诚心诚意。我们想要别人随手递给我们某件东西的时候,我们会认为那并没有什么,不过就是举手之劳,正是那样的想法,让我们觉得没有太大必要说句“谢谢”。但是事实是,没有人有义务要帮助我们,别人顺手给我们递东西只不过是小事一桩,但是我们自已起身走两步去拿同样也是小事啊,而别人确实帮到了我们,我们就有理由真心的说一句“谢谢”当我们明白,旁人没有任何义务帮助我们的时候,我们或许也就会明白,说“谢谢”不只是形式上的。

作者还提到了一些公共场合下的行为举止问题。确实,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让一些本应该是隐私的东西变得不再那么隐私。但是这不意味着,公共场合下,任何行为方式都在瞬间变成得体的了。我们仍然需要为他人着想。也许你会认为在公共场所亲热没有问题,那是你的自由,那么也同样可以有人认为在大街上方便是他的自由,这无疑是荒唐的。我们确实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但是,我们不应该不为他人考虑,这样才是有礼有节的表现。

我曾经认为礼貌是另以种形式的虚伪,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礼貌待人是文明的表现,“礼貌”二字蕴含着深厚的美德。当我们礼貌地对人说“请”的时候,我们展示了我们的谦逊;当我们礼貌地对别人说“谢谢”的时候,我们同时也让别人看到我们懂得感恩;当我们礼貌对别人说“对不起”的时候,我们也表达了我们愿意为他人着想。我们对待长辈用礼貌用语是因为我们尊敬他们,我们礼貌地对待朋友是因为我们并不自私,我们在和陌生人交流时更为礼貌是因为这样的社会才会更温暖。礼貌不是让人痛苦的表面功夫,而是我们的内在美德。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文明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任何一个文明社会,任何一个文明民族,人们总是十分注重文明礼貌。因为礼貌是人类社会据以促进人际交往友好和谐的道德规范之一,是构建起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桥梁,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而中华民族历来就非常重视遵循礼规,礼貌待人。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正在一点点失去这文明。就拿公交车来说,车站随处可见的是为了座位一哄而上争先恐后的人,车上有拒不让座甚至还强词夺理挥拳相向的人,前些天我甚至还看到长途大巴的司机趁机非礼车上年轻女乘客的新闻。就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我陶醉在“礼仪之邦”的美称中?中国要富强,要让世人称赞,那么毫无疑问,不注重礼节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是毁灭性的。正如我们会发自内心的敬佩那些通过自己不懈努力获得财富的人,却不会真正敬佩那些继承了巨额遗产却整天游手好闲的富二代。我们必然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才可以获得他人认可,然后整个中国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国际认可。

我们都懂大道理,我们只是需要更高的自我要求。礼貌待人是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国民综合素质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确实应该努力,为了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为了向世人展示“礼仪之邦”的风采!

 

 

( 作者: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党校09级本科小组  2010年5月 )

 

 

扫描:123 日期:2010-08-21  执行编辑:hyt   日期:  2010-09-06  责任编辑:xwf  日期:2010-09-08

0
 

上一篇读《爸爸做了个好官》有感
下一篇培养综合能力 铸就优秀工程人才---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评论内容: 好棒

    2012-05-07 22:04:25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