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浪漫,在徐徐江风轻掠过华丽的洋楼。而海关大楼整点敲响的钟声也为此情此景增色不少。虽爱这古老悠扬的钟声,却未想有一天会攀上90米高的钟楼,在大钟边上聆听它的鸣响。 13号海关大楼于1927年建成时,是外滩最高的大楼,也是上海海关大楼的第三个版本。 海关大楼的建筑风格演变微缩了一段上海城市发展史。1857--海关正式迁入的是一幢传统的中式歇山顶房子,看上去酷似电影里青天大老爷办公的衙门。1891年再建时中式大屋顶就变为红瓦砖墙的都铎式建筑了,透着浓浓的英伦风情。 当时光流转到摩登的上世纪二十年代,这两种风格显然都过时了。于是公和洋行的建筑师威尔逊(George Wilson)选择了有节制的古典主义风格来打造新海关大楼,看上去简洁而有现代感,还有一点当年最时髦的装饰艺术派(ArtDeco)味道。 新大楼高8层,规模庞大,造价高达425万两白银,花费了30个月的时间建成,是一座真正的地标性建筑。主入口的柱廊是纯粹的多立克风格,灵感来自希腊雅典的帕特农神庙。面向外滩的东立面以花岗岩装饰。 在外滩万国建筑群的中心,最吸引眼球的恐怕就是12号(原汇丰银行)和13号两座大楼了,而它们均出自同一名建筑师之手。作为两座巨厦之父,威尔逊悉心考虑了它们相邻而建的视觉效果。海关大楼的垂直线条突出了其高度,与外滩12号的横线条形成了有趣对比。虽一横一竖,但两座建筑的构图皆走简约风,所以看起来十分和谐。 根据1927年英文远东时报的报道,当时装饰艺术风格的摩天大楼已开始流行,这种充满动感的风格与上海城市的生机活力十分相称。而新海关大楼正是转型过渡之作,虽然设计有摩天楼般的钟楼,却还保留着古典的多立克柱廊。 今日走进海关大楼,仍然有走进了一个迷宫的感觉。包括上海海关和海事局在内的十多家机构在此办公,这么多的房间,这么多的电梯。问路也很困难,因为不少人甚至不知道同事的办公室是哪一间。 令人欣慰的是许多建筑细节保留完好,也许这是因为大楼自1927年建成一直是这座城市的海关,功能从未变化过。 海关大楼的大厅是海洋主题的,有红褐色贝壳的图案,在同时代大楼里非常少见。天花板上装饰有八幅生动的彩色马赛克图画。每幅画都用彩色马赛克描绘了船只和海浪,海事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大厅中央原有一座水晶灯用来照亮这八幅彩画,可以想象大厅曾经多么璀璨美丽。 虽然游历迷宫般的大楼和欣赏马赛克图画都让人流连,但最激动人心的还是攀登钟楼。海关大钟是仿造伦敦伊丽莎白塔大报时钟而设计的,由英国公司制造。大钟原先一直敲响英国名曲《威斯敏斯特》报时,“文革”后改为由扩音器播放《东方红》乐曲。如今每逢整点的钟声仍然敲响…… 外滩13号 (插图:张雪飞 摄) 昨天:海关大楼 今天:海关大楼 建成年代:1927年 建筑风格:有节制的古典主义 建筑师:公和洋行 地址:中山东一路13号
荐稿人:xscclf 2013-07-24 执行编辑:xscclf 2013-07-24 责任编辑:lry 2013-0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