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登录日期:2012-12-09 【编辑录入:lrylry】 文章出处:〈上海老年报〉2012年12月6日

夕阳如火 情洒远疆
作者:本报记者 伍成根 程峰  阅读次数:9587

记十年来参加上海市“银龄行动”的老专家志愿者

   2003年,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老年知识分子智力援助西部大开发行动——“银龄行动”试点工作率先在上海拉开帷幕。如今十年过去了,已有10批从事医疗卫生、教育、畜牧、文物考古等专业的266位本市老年专家志愿者奔赴新疆,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老有所为的暮年华章。
  

 

  结缘边疆 无私奉献
 

 
  从繁华都市到西部边陲,从舒适生活到艰苦环境,老专家们不畏困苦,不惧年高,辛勤付出。他们不计得失,只讲无私奉献。
  现年76岁的原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俊发教授参加了第一期、第六期和第十期“银龄行动”,见证了“银龄行动”的创始和发展,三段援疆经历使他深切感受到当地对医疗的渴求。在第六期和第十期活动中,他不仅自己报了名,还动员了同为医疗工作者的妻子李锦文一起参加。夫妻俩先后服务的阿克苏和巴楚地区的医疗设施相对简陋,但他们“把病人当亲人,把医院当家庭”,不分昼夜战斗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如今,张俊发记不清自己在援疆期间挽救了多少产妇和婴儿的生命,他只记得要将当地的医疗情况赶紧告诉自己的学生们,“那里缺乏受过高等医学教育且训练有素的医师,所以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的医疗设施,更重要的是配备人才和提升管理水平,我希望自己和爱人的实际行动能感动年轻的同学们,使他们能趁早立志,毕业后能到这些地区做奉献!”
  骨外科专家朱护飞报名参加了第一期“银龄行动”,在新和县人民医院开展智力援助,仅仅三个月就赢得各族患者的一致好评。当“银龄行动”结束时,库车县人民医院慕名找到他,经不住院方的盛情,朱护飞留了下来。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两年,三年,转眼就是四年……当年事已高的他于前年回到上海时,库车县人民医院在朱医生的默默付出下,一跃成为阿克苏地区骨科疾病治疗中心,病人满意率提高到90%以上,
  中医、骨伤科副主任医师徐振达自2003年参加第一期“银龄行动”后,更是每年不落,连续6年参加了6期援疆行动。徐振达说:“每年离开新疆时,当地的老百姓就会问我,‘徐医生,明年还来吗?’我说,‘只要身体能行,就一定会来’,既然承诺了,我就一定要做到。”在疆志愿服务期间,他将自己从业几十年的中医针灸、推拿功夫“倾囊而出”,尽心传授。六年里,治好了多少新疆病人,带了多少徒弟?徐振达说,没数过,要数也数不清。
  “西部需要我们!”这是“银龄行动”志愿者们来到新疆后的切身感受,众多老专家在参加“银龄行动”后,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
  


  发挥专长 排忧解难
  

  “银龄行动”志愿者是一群特殊的志愿者,学识渊博的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专业特长,为当地培养出了一支支学到真功夫的人才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智力援助成效。
  高级畜牧师杨少峰是位从事畜牧业半个多世纪的老专家,2005年被推荐参加第三期“银龄行动”。到了新疆,杨少峰心酸地发现,在库车县这个畜牧大县,居然找不到一本畜牧和兽医的新版书。为此,杨少峰一面正常出诊,一面抓紧时间为当地编写畜牧兽医技术书籍。一次,墩阔坦镇兽医站饲养的35000羽鸡突然出现大批死亡,大伙束手无策,急得团团转。杨少峰闻讯后立即赶去,在烈日下一只鸡一只鸡地解剖。他终于找到了病因,鸡的死亡情况随即得到有效遏制,大伙激动地赞他为“鸡神仙”。4个半月里,杨少峰起早贪黑,终于编写出了囊括牛、猪、羊、鸡等疾病治疗的20余万字的文字资料。当“银龄行动”行将结束,老专家们就要离开时,面对挽留,杨少峰没有多想,一留就是多年。杨少峰说:“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为边疆人民服务,也不枉我一生热爱畜牧兽医专业的执着追求。”
  2005年4月,刚退休不久的文物考古专家王世杰,一听说援疆的消息就报了名。在祖国的西北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王世杰工作起来不遗余力,为此他获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雅号。博州历史遗存随手可及,可当时的博州,别说现代化的博物馆,就连一间最简陋的展览室都没有。为帮助当地建好州博物馆,整理出州史上第一批文物档案,王世杰带领他的两个助手,窝在一间密不透风的小仓库里,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对重要文物一件件进行拓片、鉴定、记录。为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王世杰开设学习班,系统讲授《考古学通论》,开了博州文博讲座的先河,并且创办了博州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文物宣传周。为巡看文物和野外踏查,王世杰曾在10天时间里行程2000多公里,晴天晒暴皮,雨天一身泥,新发现可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点26处。
  心理学专家凌炼教授是第三期“银龄行动”的志愿者,当时,阿克苏地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正在筹建心理咨询室,急需心理学专家。为此,凌炼克服重重困难,亲手编撰讲稿,组织教案,为学院教师进行心理知识辅导。不仅如此,凌炼还把自己的小灵通号码公布在《阿克苏报》上,开通了阿克苏首条心理咨询热线。由于反响强烈,凌炼后来干脆将她的讲课办成了公开讲座,不少医院的护士、医生也赶来听讲,甚至有人从几百公里之外赶来,要与凌教授当面谈谈心。
  69岁的中医专家余庆伟身患残疾,但行走不便的她坚持参加了两期“银龄行动”,在第十期活动中,她来到了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曾长期从事医院管理的余庆伟深知,当地医护人员急需提升服务技巧,而有的年轻医生还缺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为此,余庆伟用心给身边的年轻医生们做榜样。有一次,一位八旬老人因脚部受伤而前来就诊,令余庆伟感到诧异的是,坐在老人面前的年轻医生竟不肯弯下腰给老人脱袜子,余庆伟立即吃力地蹲在地上,给患者脱袜子,眼见此情此景的年轻医生感到过意不去,并从此学会了应如何尊重患者。余庆伟常说:“我在新疆服务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怎样能利用好这段时间,让当地医生快速成长起来,是我最应该花心思去做好的事情。”
  老专家通过传、帮、带、教等灵活多样的援助方式,有力地提高了各受援地多个领域专业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填补了各地不少领域的科技空白。
  


  爱暖同胞 民族情深
  


  在援疆的每一位“银龄行动”志愿者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愿望:要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架起沪疆两地友谊的桥梁,为西部大开发和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2004年8月,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人民医院收到了一份来自黄浦江畔的礼物——由闸北区大宁街道捐赠的50套医用枕头、被单和床单。架起这座“爱心桥梁”的就是当年“银龄行动”志愿者王延雄。早在一年前,骨科副主任医师王延雄就报名参加了首期“银龄行动”。在离开新疆时,王延雄自费购买和制作了20套被单、床单和枕套送给了经费紧张的拜城县人民医院,全院职工为此感动不已。2004年,王延雄又一次报名参加了“银龄行动”,这次他来到了博州。为了给当地牧民进行巡回医疗诊治,王延雄平均每天行程在100公里以上。在结束志愿服务回到上海后,王延雄主动与自家所在的大宁街道联系,向巡回义诊中医疗条件较差的温泉县人民医院捐赠了医用物资。
  自2004年起,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金海光连续3年参加了“银龄行动”。他把在上海也不曾传人的医疗绝技,无私地传给了当地的青年医生。2006年6月,温泉县医院收治了一名12岁的少数民族女孩,她脸面及四肢皮肤严重糜烂、渗液,鼻腔、眼睛等多处渗出脓性分泌物。经来此巡诊的金海光诊断,女孩患的是死亡率极高的中毒性表皮松懈症。在得知女孩家境贫寒后,金海光当场将身上仅带的200元钱捐给了她,返回自治州人民医院后,他又托驾驶员给女孩送去了钱和学习用品。此后,他通过多次电话指导女孩的主治医生,女孩最终成功获救。此外,金海光多年来还一直资助着一名维吾尔族学生,直到她大学毕业。
  护理教授、主任护理师姚梅芳从事护理研究多年,在2009年第七期“银龄行动”中,她来到了巴州库尔勒市第二人民医院。从到院的第一天起,姚梅芳就把自己视作医院的一分子。在查房过程中,她亲切地用手测试着重症妇女额头的体温,用手托起床边的留尿袋仔细察看;慈爱地抱起蒙古族患儿,详细了解孩子的病情。在疆期间,突逢“7·5”事件,身为党员的姚梅芳在“七一”前夕向医院党员扶贫基金爱心捐款之后,又向在事件中受伤的同胞及时伸出援手。此外,她还长期捐资助学,帮助了3名当地困难学生,并和这些学生成为了忘年交。此外,姚梅芳在4期活动中先后担任了志愿者队队长和临时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做了大量的活动管理和协调工作。她经常鼓励老专家中的党员同志在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给当地同胞送去更多温暖。
  “志赴西部立新功,誓为申城增光辉”,“银龄行动”志愿者们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他们出发前的铮铮誓言。他们不辱“让新疆人民满意,让上海人民放心”的嘱托,充分展示了当代老年知识分子的绚丽风采。
  2004年,“银龄行动”荣获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光荣称号。2006年,上海被全国老龄办评为“银龄行动”先进单位。今年,“银龄行动”老专家志愿服务又被评为上海市民政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十佳服务品牌。

 

 

    推荐人:lry     2012-12-09        执行编辑:lry     2012-12-09     责任编辑:tmy  2012.12.9

0
 

上一篇17载光阴献给“穿针引线”
下一篇文科状元辞职回老家种菜 一年成千万富翁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