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
登录日期:2014-02-22 【编辑录入:xscclf】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2014年02月22日12 版 |
青春纪念碑 |
作者:门俊清
阅读次数:7530
|
“中国第一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矗立在青海湖畔的大草原上。这是《人民日报》曾刊登的《今日原子城》一组照片中所呈现的景象。国庆长假翻阅剪报集,又看到这组照片,它把我又一次带回了魂牵梦萦的风雪草原,带回了20年金戈铁马的青春岁月。看着照片中熟悉的草原、铁路和火车,想起我们当年就是坐着照片上所拍的火车,一头扑进位于大草原上的原子城。
我们是严冬季节进入原子城的。迎接我们的是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是茫茫雪原和无边雪山。路边一排排的白杨树,从那大小不一、疙疙瘩瘩的树干上,一眼就可以看出它们生长的艰难和种树人的艰辛。城内是成片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厂房、设备,但抬头远望,会看见零散的牛毛毡房——那是牧民繁衍生息的伊甸园。毡房附近有一片片的牛群、羊群和马群。黑色的毡房在白色雪原上显得那样醒目,不禁使人感到这千古高原的牧民图与现代化的原子城,是那样的相映成趣,是那样的和谐统一。高原的天空是湛蓝的,朵朵白云飘浮在天上,就像地上的羊群显得那样悠然。有时有一两只苍鹰悬在空中,似乎是在提醒人们意识一下草原的时空是多么的高远和无限。
每天清晨,嘹亮的军号声将草原唤醒。我们踏着咯吱作响的冰雪,喊着“一二三四”的号子出操,这喊声似乎不是为了调整步伐,而是在宣告:这里,有我们这样一群兵。初上高原的人,跑不了几步就会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但大家坚持着,也只能坚持着。人们每呼一口气,就像呼出一团白云,每吸一口气,就像吸进一团又冷又硬的冰雪。头发、眉毛、帽子不一会儿都白了,一个个都成了“白眉大侠”。又冷又硬的风夹着雪粒、砂粒打在脸上,一阵阵火辣辣。开始还觉得疼,不一会儿就只剩下麻木了。早上的洗脸,对在家娇生惯养的人来说,也是一次不大不小的考验,冰凉的水,能一直凉进骨头里。于是有人发明了新式洗脸法,就是抓把雪在脸上手上搓,直到搓得发热、发红、冒热气为止。
我们是通信兵,白天的训练不是跑线路就是爬线杆。跑线路还好说,无非是累点,它留给我们的纪念是棉衣后背上渍出的一圈套一圈的汗碱;爬线杆就不同了,一根根浸透沥青、挂着冰甲的线杆又高又滑,初学乍练的人一不小心就要坐“电梯”——从线杆上滑下来。它留给我们的纪念是手上一道道的血口和棉衣上一朵朵的“雪莲”。
记得那是到原子城第二年的夏天,我们参加了施工。这时的高原是一年一度的黄金季节:白天没有内地蒸笼般的闷热,夜晚没有成群蚊虫的叮咬,气温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我们在这样的季节施工,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享受。我们坐着汽车一路高歌地去施工现场。一群正过路的牦牛看到汽车来了,不是躲避,而是撅起又粗又长的尾巴,顺着路与汽车赛起跑来。一头头雄壮的牦牛四蹄腾空,在车前拼命地跑,真有些“万马奔腾”的雄姿。看惯了内地黄牛、水牛那四平八稳的步子,初看到这一景,我们都不禁高声欢呼起来。跑累了的牦牛逐渐一头一头地闪到了路边,汽车鸣着喇叭获胜似的开了过去,牦牛们还瞪着特有的大眼睛不服输地张望。我们还看到过上百只马鹿的鹿群,那一个个矫健的英姿,那一群群飞奔的壮景,真叫人过目难忘。
我们头一个星期的施工任务是挖下废弃线路的线杆,准备再在别处架设通信线路。这可不是个轻松的活。夏天的高原别看白天挺暖和,地表也很松软,但一锨深之下,就是终年不化的永冻层,一镐下去一个白点,我们不得不用铁锤、钢钎一点一点地啃。开始按分好的三人一组,用笨办法围着线杆挖,进度很慢。还是我们这个组创造了省时省力的办法:先上线杆顶部拴上一根粗绳,再改变围着线杆周围挖的办法,只挖最好挖的南边。因南边日照多,土要松软一些。挖得差不多了,三个人齐心协力一拉绳子,线杆倒了,这样能省下一大半的时间和力气。因这点小小的发明,本人还受到了在部队的第一次嘉奖,并“荣升”副班长。这样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总是免不了的。尤其一觉醒来,两个胳膊两条腿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似的,又酸又麻又痛,高原反应更让人一阵阵的头疼。但是干得久了,慢慢也就习惯了。
60年代,我国物质生活还是十分匮乏的,军队虽好些,生活标准也很低。那时,我们每天加上一角钱的施工补助,生活费也只是六角多。连队为了改善生活想了不少办法。我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捕鱼和拣蘑菇。
第一次捕鱼是施工中的一个星期天,大家早早地起床,在干部和老兵的带领下,用两根木棍和粗粗细细的铁丝、麻绳编成一米多高、一米半长的网。到了中午最热的时候,大家架着网、提着桶,热热闹闹地出发了。走到草原的小河沟边,领队干部选了一处拐弯的河沟,用木棍探了探深浅,然后一声令下:“脱衣服!”大家一件件脱起来,在领队的催促下,最后脱得只剩下了裤衩。嗬!千古草原上从此多了新奇的一幕,艳阳蓝天白云之下出现了一群几乎赤身裸体的精壮男兵。大家你推我一下、我捅你一下地逗了好一会儿,领队才下达口令:“集合!”“同志们,今天捕鱼既是为了改善生活,也是为了锻炼体能。在高原没有很好的耐寒能力是不行的……”他作起了“战”前动员,大家光着身子听着,直到他讲完才让大家下水。后来老兵说这叫“凉风”:草原上夏天的风也是凉的,大家凉一会儿,身上起一层鸡皮疙瘩,再下水就不容易着凉。
领队干部让两个老兵先悄悄下水把网下好,又领着我们这群“特种兵”到河沟上游20多米远的地方,一声令下:“下!”大家走到河沟边,把一只脚伸到水里试了一下,很快像触电一样地又抽回来:“哎呀,太凉了!”草原上河沟里的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像锥子钻心似的凉,但不一会人就麻木了,再凉也不太敏感了。大家先后扑通扑通地跳了下去,在半人深的水里脚趟手划,浩浩荡荡地向渔网前进!快到渔网前,领队下令:“起网!”两个老兵动作麻利地把网端出水面。啊!大家欢呼起来,白花花的满网都是鱼,都一尺多长,一网就弄了两大铁桶。鱼到了桶里还摇头摆尾地想不通呢。是呀,它们长这么大哪见过这阵势?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就糊里糊涂地当了“俘虏”。
从此,我们施工中,不仅出有车,而且食也有了鱼。这种鱼叫青海鳇鱼,肉细、无鳞,可以清蒸、清炖、红烧,还可以烧烤着吃,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草原牧区的人们,尤其藏族同胞当时很少有吃鱼的,这丰富的、得天独厚的天然资源正好给我们增加营养、调剂伙食!
施工到了7月份,拣蘑菇的季节到了。施工之余,清晨大家早早起来,在有经验的老兵带领下,来到草原深处。哎呀,那蘑菇一片一片的,有白的,有黄的,有伞状的,有花骨朵状的,有亭亭玉立的,也有贴着地皮长的。尤其在一些废弃多年的旧羊圈里,蘑菇更多。只要找到地方,不大一会儿,就能拣上满满一大桶,有经验的人一个早晨甚至能拣半麻袋,没有车拉马驮,自己根本背不回去。蘑菇的吃法就更多了,清煮,油炖,和肉、和菜一起炖、炒都行,真是怎么做怎么好吃。尤其土豆炖蘑菇再多放些汤,熟了往米饭上一浇,那又香又鲜的味道真是满口流芳。那好吃劲,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流口水呢!
风雪高原的条件是艰苦的,艰苦到不长树只长草,连空气中的氧气都贫瘠得让人吃不饱。高原上的风光又是美好的,那种空旷和雄浑,没到过的人难以想象。艰苦的草原,美丽的草原!艰苦的原子城,美丽的原子城!不管苦还是甜,一批批的热血青年将青春岁月留在了这里,将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这里,将深深的怀念也留在了这里——留给了草原,留给了原子城,留给了共和国振民心、扬国威、令世人震惊的国防科技事业!
现在,原子城成了一座高耸的纪念碑。
纪念碑,你不是一般的纪念碑。和你相连的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和你相连的有一个个令世人震惊的辉煌,和你相连的有一股股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纪念碑,纪念的是共和国的一段历史,纪念的是共和国的一项壮丽的事业,纪念的是一代又一代国防科技人员的拼搏奋斗的青春。
纪念碑,青春的纪念碑!
荐稿人:xscclf 2014-02-22 执行编辑:zjy 2014.2.22 责任编辑:tmy 2014.2.23 |
0 |
相关评论: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暂无相关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